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观察:2005年世界航空发展回眸(之四)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2月03日 19:22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与武器发展继续受重视——2005年世界航空发展回眸(之四)

  [中国航空信息中心2006年1月10日综合报道]

  1、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平稳

  2005年,世界航空动力技术发展总体运行平稳。在军用航空动力技术领域,由于F135和F136发动机项目代表了当今世界军用航空动力技术的最高水平,因此F-35联合攻击战斗机动力系统的研制仍是全球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并继续引领军用航空动力技术发展方向。2005年,以普·惠公司和GE公司为代表的两个F-35发动机研制小组顺利完成各自原定的试验项目。普·惠公司完成了F135项目两项具有标志性的重要试验,即升力单元体组件试验和综合动力系统联机试验;8月,普·惠公司获得价值9.686亿美元的合同,开始组装首台飞行试验用发动机,12月交付了首台飞行试验用的发动机,从而为2006年1月的初始飞行批准和2006年8月的首飞铺平了道路,F135的生产交付将从2009年初开始。与此同时,GE/罗罗战斗机发动机(FET)小组在2005年完成了CTOL和STOVL型F136发动机的所有性能、操纵性和空气动力学试验;8月,该小组获得了美国政府授予的价值24亿美元的合同,用于F136发动机项目系统发展与验证(SDD)阶段的工作。首台F136发动机将在2008年中期开始试验;2010年,装在F-35飞机上进行飞行试验。此外,潜在的军事需求正在促进相应动力技术的发展,无人作战飞机、远程攻击与监视平台以及长航时近太空飞行器的动力技术都已经开始开展研究。

  在民用航空动力技术领域,随着世界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全球面临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国际民航组织更严格的噪声和污染排放标准出台的日益临近,发动机制造商积极倡导针对民用航空发动机技术的"绿色革命",围绕降低总拥有成本和环保两大主题,纷纷推出先进的发动机技术计划,并成为2005年世界航空动力技术领域的一大亮点。在这一年,GE公司推出了"绿色创想"计划,这是GE为帮助客户解决日益紧迫的环境问题而向市场全力推出新型环保技术所采取的行动。通过"绿色创想"计划,GE公司将帮助客户实现环保目标。在研发投资方面,到2010年之前,GE每年用于研发"绿色"技术的投资将在2004年7亿美元基础上翻一番,达15亿美元。与此同时,CFM国际公司推出了Leap 56计划,目标是降低发动机的总使用成本,包括降低维修成本;更坚固的设计;大幅降低噪声和排放;优化发动机循环;先进的控制技术;改善系统集成以及发展发动机诊断技术。

  另外,2005年,超燃冲压发动机和燃料电池等新概念航空动力和新型

能源技术探索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未来航空技术实现跨越奠定了基础。

  2、机载探测系统的发展继续受到各国的重视

  机载探测系统是飞机的眼睛,是作战飞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它的性能优劣,对飞机的作战效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决定军机战斗力的诸因素中,探测系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雷达探测和光电探测是两种主要的机载探测手段,国外一直非常重视机载探测系统的研究,2005年机载探测系统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目前,美国空军和海军正在投资开发先进的光电系统。其中包括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狙击手"XR瞄准吊舱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LITENING AT系统。前者主要满足美国空军对先进目标瞄准系统的需求,后者是一种自主式多传感器激光瞄准和导航系统,能使战斗机驾驶员探测、截获、跟踪和识别地面目标,以便进行常规武器和精确制导武器的高精度投放。目前,在

伊拉克领空巡逻的美军F/A-18E/F、F-16C和F-15E全部装备了"狙击手"XR和Litening AT等新一代传感器吊舱,显著提高了战斗识别能力,这些瞄准吊舱的图像清晰度比以前所使用的光电和红外设备提高了4~5倍。同时,光电探测系统也是无人机上重要的探测系统,目前各国正在研制的无人机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各类光电探测系统。

  目前,激光探测技术是一门正在兴起的技术,2005年,激光探测技术有进一步发展。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了机载激光水雷探测系统(ALMDS),目前正准备进入生产阶段。机载激光水雷探测系统采用激光探测和测距技术对漂浮和近水面水雷进行探测、识别和定位,保证船只能够自由地出行。安装在海军MH-60S直升机外置设备吊舱中的这种水雷探测系统还可以为快速机载水雷清除系统等提供准确的方位信息。美国海军视这种系统是自声纳出现以来应用在水雷战中的最新技术。此外,欧洲EADS公司研制了用于保护直升机不会碰撞难以发现的障碍物(如电线)的激光障碍告警系统,该系统采用不会伤害眼睛的激光束,可以探测肉眼难于发现的障碍物,现已装在德国的警用直升机上。

  2005年,雷达探测技术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为F-35联合攻击战斗机研制的AN/APG-81火控雷达于5月通过了在该公司综合实验室进行的探测空中目标的关键系统综合试验。8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对该雷达进行了首飞,AN/APG-8将为F-35 战斗机提供环境感知能力,用来攻击空中和地面目标。同时,美国还有几种新型的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在2005年交付使用。其中包括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用于F-22的新一代改进型有源相控阵雷达AN/APG-77(V)1和雷声公司研制的用于F/A-18E/F 的AN/APG-79雷达。此外,其它国家也在加紧进行AESA雷达的研制工作。俄罗斯的"法兹特龙"雷达设计局已与俄罗斯飞机公司(RSK)合作为米格-29战斗机安装了实验型Zhuk-MFE无源相控阵战斗机雷达,并继续为米格-29安装第一部有源相控阵雷达。澳大利亚和美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研发有源相控阵技术等。

  在雷达新技术研究方面,美国正在加紧验证一项用于特种部队的新型机载雷达技术,这项被命名为"无声骑士"的机载雷达系统项目将设计和开发新型低截获概率(LPI)/低探测概率(LPD)、地形跟随/地物回避(TF/TA)雷达的技术;为满足未来无人空战系统的需求,目前诺·格公司和雷声公司都在开发X波段小型雷达天线(XTRA),准备用于联合无人空战系统(J-UCAS)。此外,美国还在开展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攻击技术研究,这是一种可以作为武器使用的新型雷达,该雷达可以满足美国空军对攻击型武器提出的"发现目标、准确识别、立即攻击"概念的需求。未来采用新技术的新型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可以攻击敌方的电子系统。在遇到地-空导弹攻击时,AESA雷达不仅能够接收到相关信号,还将对其进行干扰。与传统的电子噪声干扰不同,该技术具有相当的破坏性,可以使巡航导弹失效。美国空军称:"AESA雷达与高功率微波(HPM)武器非常相似"。通过机载AESA雷达发射高功率射频噪声对敌方接收机进行电子攻击是完全可行的。

  3、机载武器向高精度方向发展,趋势是采用多国多军种合作方式

  2005年,机载武器发展的主导趋势仍然是提高武器精度。命中精度提高可使武器更容易命中目标,减少飞机出动的架次和单架飞机所携带的弹药,还有利于使用小口径炸弹攻击目标,使轰炸机能实施城区近距空中支援等。机载武器发展的另一个趋势则是扩大国际合作和军兵种间的合作。目前,美国和欧洲国家正在商讨联合发展多个机载武器项目,如美英合作的"宝石路"IV炸弹,美意合作的先进反辐射导弹(AARGM)以及英、法、瑞典联合发展通用战术导弹等。

  2005年,在机载武器系统领域,美国不但技术领先,而且还主宰着世界机载武器市场。美国防部制订了第一部武器路线图--"常规作战能力(CEC)路线图"。其中在机载武器领域,更加关注的是打击活动目标的空对地武器、空对空和空对地通用武器,摧毁核生化装置的武器,鼓励发展类似联合通用导弹(JCM)的各军兵种通用的联合武器。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不断寻求机载武器新技术和新装备,其中美国提出和实施的项目最多,包括"动态战术瞄准"(DTT)项目、"武器数据链先进概念验证"(WDLACTD)计划、高速武器概念研究、用于城区作战的"攻击加固地面目标弹药"、灵活攻击导弹(ARES)、双模制导炸弹和GBU-38 JDAM上加装激光制导组件等;英国则在发展空中巡逻弹药,这种武器可在战区上空巡逻、识别并攻击战场上的固定和活动目标;此外,欧洲MBDA 公司正在加快发展 "流星"超视距空对空导弹和"欧洲模块化弹药"(EMM);俄罗斯和韩国则分别正在试飞Kh-59MK机载反舰导弹和研制电磁脉冲炸弹。

  2005年,世界各国正在实施的武器发展计划喜愁参半。其中美空军发展的小口径制导炸弹即将进入第二阶段;"宝石路"IV炸弹研制顺利,设计权限已转移给英国;美国的JASSM试飞再次失手,美海军宣布退出,但空军仍然坚持发展。此外,美国陆、海、空三军和一些公司正在频频规划或者进行无人机发射武器试验,无人机使用的武器系统包括Mk82通用炸弹、"宝石路"II炸弹、JDAM、113千克小口径炸弹、风修正子母弹、70毫米Mark 66无控

火箭弹、"海尔法"导弹、"蝰蛇打击"导弹、先进精确杀伤武器系统和GAU-19A机炮等。在定向能武器方面,机载定向能武器研制进度已经减缓;高功率微波和激光武器有潜在应用前景,但实际应用可能受到限制;美国重视固体激光武器的发展,"联合高能固体激光器"(JHPSSL)可能发展成地面战车、无人机和其他平台用的武器;ABL项目继续试飞,但进度拖后5年。(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