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沈阳军区某预备役给水团支援地方防氟改水纪事(上)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 09:04 解放军报

  百眼清泉润民心——沈阳军区某预备役给水团支援地方防氟改水纪事(上)

  焦玉庆 本报特约记者 胡承山 吴溪 本报记者 林飞

  朝阳,是辽宁西部地区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在这里发现,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古生物化石的惊世,证明这里是世界最早有飞鸟翱翔、最早有鲜花绽放的地方;这里还是三燕古都,是1600多年前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如今,这里再次吸引人们目光的是一支英雄的找水部队——沈阳军区朝阳陆军预备役给水工程团。2003年7月,这支部队受领辽西地区防氟改水任务后,官兵足迹踏遍辽西地区,打出防氟深井103眼,不仅解决了3万多群众长期饮用高氟水的问题,还为国家重点工程、工矿企业和高新农业开发区解决了用水难题。

  群众的信任就是至高荣誉

  2003年7月24日,辽宁省朝阳市3万多群众饮用高氟水问题被新华社内参反映后,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辽宁省委、省政府迅速与沈阳军区联系,请求支援。沈阳军区党委当即部署,将这一重任赋予了给水工程团。

  他们在调研中得知,朝阳地区有300多个村屯数万人不同程度遭受氟害。地方政府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开展防氟改水工程建设,因改水工程年久失修,从2000年起,近3万群众又重饮高氟水。

  正当全团官兵摩拳擦掌投入防氟改水战斗时,全军编制体制调整开始,给水团奉命改编为预备役部队,60%的官兵转业退伍,20%的官兵交流到其他部队。此时,地方许多水文地质勘察单位和钻探公司,也到团里高薪招聘专业人才。

  关键时刻彰显本色。官兵们把党和人民的信任当作至高荣誉,积极投身找水战斗。在团里决定留队的专业技术骨干中,有56人谢绝了地方用人单位的高薪聘请,17人放弃了已经联系好的工作,9人推迟了婚期。他们成立了以团长王永胜、政委陈道金为组长的防氟改水领导小组,制定防氟改水计划。派出高级工程师高玉才、李保国等技术人员深入到高氟区勘察。经过两个多月连续奋战,官兵们足迹踏遍了辽西地区15个县、400多个自然村、屯,实地勘探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勘测水源点509个,科学测定井位96个,获得了详实的水文地质资料。

  让群众早日喝上洁净水

  2003年8月1日

建军节这天,给水团6支由钻探车、修理车、生活车组成的钻井分队,翻山越岭来到建平县太平乡干沟子村,打响了防氟改水的第一仗。当井打到70多米时,钻机的马达停了。

  看到从井下取出2米多高的凝灰岩石柱,官兵们明白,他们遇到了“拦路虎”——完整基岩,就像一座无缝石头山。围观的群众也失望了:“完了!打不出水,部队又要撤了。”声音不大,但句句像锥子一样扎在官兵的心上。

  王团长一边安慰大家不要气馁,一边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分析。他们拿着提取的岩芯和给水条件图反复对照,认定这个位置深部必定有断裂构造带,肯定能打出水来。

  马达重新轰鸣,官兵们连续奋战28个昼夜,在打到163米深时,终于出水了。当清澈的甘泉喷涌而出时,村民们一拥而上,用碗接、用手捧,争相品尝有生以来第一次喝到的清泉水。他们把早已准备好的鞭炮点燃,蹦啊、跳啊。村民孙喜发高兴地把自家一头大肥猪杀了,犒劳打水官兵。随后40多天,给水团又在这一带打出了11眼优质深水井。

  在辽宁和内蒙古交界地带的炮守营子村,乡里村里连续十几年找人打井都没成功。看到乡亲们盼水的眼神,给水团官兵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就是把地球钻透,也要在这里打出水来!”钻井连官兵打破常规,进行冬季施工。就在成井前夕,寒流提前来了,鹅毛大雪铺天盖地,气温骤降到-30℃,用于冷却钻头、润滑钻具的泥浆转眼就冻成了冰块,官兵们只好用热水化解并一刻不停地搅拌。经过30个昼夜艰苦奋战,一口150米深的水井打成了,昼夜涌水量达1500多吨。

  第二天就是除夕,官兵们收拾好打井设备准备连夜撤离。这时,全村男女老少不约而同来了,恳请官兵们过完年再走。见实在留不住,村民们纷纷拿出准备过年的鸡蛋、红枣、豆包,塞到官兵衣兜里。

  哪里有氟害,哪里就是主战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打水官兵的身影。几年来,给水团先后在辽西地区打出防氟深井103眼,让131个村屯喝上了清泉水,解决了辽西地区3.7万人长期喝高氟水的问题,也避免了13个村屯的整体搬迁。

  引来甘泉开辟致富路

  2006年1月22日,记者来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兴隆庄乡七家村。只见许多村民家里贴上了“吃水不忘解放军,致富感谢给水团”、“甘泉开辟致富路,给水为民铸丰碑”等对联。今年53岁的村支书李宝江兴致勃勃地向记者讲述了一口井带动一方经济的事儿。

  这个村子本来只有几口土井,一到旱季就干。那年,县领导找到给水团求援,第二天一大早,团里就派工程师苏勐等人来村里勘探水源。有个村民说:“这几年好几个打井队打出的都是‘干眼’,你们也趁早别白费工夫了!”从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来看,苏勐不信没水。这天,他们从上午8点找到晚上8点,一直没找到水源,连陪同的乡干部也失望了。天色渐渐暗下来,勘测仪器上的数字看不清,苏勐就打着火机察看。又过了一个小时,他终于高兴地喊了一声:“找到水源了!”大家兴奋得一下子跳了起来。

  团里派出钻井连,在这片荒土岗子上先后打出深达140多米、180多米的两眼深井。有了水,村里搞起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四位一体”的循环经济。先是种上了水浇地,用丰收的粮食发展养殖业,利用养殖业产生的粪肥产沼气,再用沼气产生的热能建暖棚。在140多座大棚里,村民们养起了鲜花,种植了反季节水果和蔬菜、鲜花,远销日本、俄罗斯等国。如今,全村人均收入翻了两番还多。

  这两年,给水团在完成战区野战给水保障任务的同时,还先后为17个工矿和4个高新农业开发区提供了水源,为21个企业解决了生产生活用水难题,并为地方政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了决策依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