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先进事迹报告会摘要(2)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1月27日 09:06 解放军报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先进事迹报告会摘要(2)

●长征二号F火箭副总设计师 宋征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先进事迹报告会摘要(2)

●神舟六号飞船系统副总指挥 金勇


●测控通信系统副总设计师 孙宝升

  用激情托举神箭腾飞

  ●长征二号F火箭副总设计师 宋征宇

  10月12日清晨6点,离发射还有3小时,我作为火箭的副总师,攀上发射塔架,做最后的状态检查和确认。这时,火箭已经从测试状态转入了发射状态。

  为了这一时刻,火箭队伍整整准备了两年。

  两年前的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但我们从飞行结果数据分析中发现,一个重要的产品在飞行过程中发生了故障。我们立即开始了紧张艰苦的排除故障工作。不知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终于找到了主要的故障模式,赶在产品出厂前消除了隐患。

  科学探索的征程上没有通衢大道,登天之路更非一帆风顺。记得在一次发射场试验中,发现计算机总是在起飞前偶尔有乱码。为了解释该现象,我们从成千上万个由二进制码组成、未经计算机处理的“天书”中,逐个字串地比对。当我们测出可信的数据,走出试验室,恰好一轮中秋明月高悬在深邃的天宇,我想起了一位老专家发自肺腑的一首词,“实验室,灯火不熄,人不寐。测试间,往复检测终不馁,寒来暑往几十回。”

  10月12日9点,

火箭腾空而起,火光云霭里,那一幅幅火箭飞行的真实画面映入眼帘。实现这一切的,是火箭新增的图像测量系统。在刘宇总指挥、刘竹生总师的带领下,科研人员逐一攻克了高动态下的传输延时和画面“马赛克”问题。这一系统不仅可用来向地面显示火箭的飞行情况,还能为火箭的故障诊断提供直观判据。

  12秒,火箭转弯;139秒,助推器分离;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588秒,船箭分离……为了这惊心动魄的10分钟,我们在地面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相当于每飞行1秒钟,地面试验就有1小时。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折算成天,正应了“天上一日,人间十年”的古话。我们可以自豪地说,长二F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5年10月12日9时30分,在与共同奋战了68个日夜的战友道别、庆贺之后,我走出了测发大厅。此时,天空放晴,3小时前的飘雪似乎在告诉人们,已习惯于风雨兼程的中国航天人,必定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本版照片均由秦宪安摄)

  打造民族的希望之舟

  ●

神舟六号飞船系统副总指挥 金勇

  2005年10月12日下午5点30分,航天员费俊龙打开飞船返回舱舱门,向轨道舱轻轻迈进了一步。这一步,是中国突破多人多天太空飞行技术的一个标志,更是我国首次实现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活动的重要标志。

  那个舱门,直径只有60公分,但这个小小的舱门却直接关系着航天员的生命安危:舱门打不开,航天员就进不了轨道舱;返回时关不上,飞船将不能安全返回。因此,它也被称为“生命之门”。

  为保证“生命之门”的绝对安全,副总设计师潘腾让我们把他吊在半空中,摸索失重状态下舱门的开关程序和感受。为了可靠,我们创造性地为它加了密封锁、双保险密封圈、在轨检漏仪等8道“安全锁”,并进行了上万次的地面试验。

  在神舟六号飞船的研制中,我们也遇到过原来未曾认识到的问题。5月5日凌晨1点,飞船正进行模拟太空的热真空试验,一个二极管突然被击穿,整船供电转入应急状态。如果上天后出现这种故障,飞船将得不到正常供电,必须紧急返回。问题亟待解决。我们把各方专家请来会诊,22天紧张的会战之后,19名专家一致同意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船是要载人的,设计就要体现以人为本。我们不仅要造一艘安全船,还要让我们的航天员在太空中拥有一个舒适、温馨的“家”。为了能真实体验航天员的感受,飞船系统有一个特殊的岗位——飞船工程师。他们不仅要参与飞船设计,还要对飞船进行操作,为了航天员一个操作动作,他们往往要试上几十次。在一次操作中发现,座椅缓冲提升按钮有可能会使航天员的手臂碰伤,我们就把按钮调整到了航天员手上,彻底消除该操作的安全隐患。

  追求完美,不留下任何缺陷和遗憾,是我们的一贯追求。飞船回收是安全接力的最后一棒,1200平方米的“神舟大伞”由1900块伞布缝合而成,伞衣上有300多万个针脚,线迹长度超过10公里。为了确保伞的绝对完好,我们对每一针、每一线都往返“巡查”数十次:针脚稀了,返工重来!伞布有皱褶了,毫不犹豫地更换!正是因为这种追求,神舟六号5天的太空飞行,没启用船上的任何一个备份;我们制定的148种故障预案,一个也没用上。

  飞船遨游尽在掌控中

  ●测控通信系统副总设计师 孙宝升

  神舟六号5天飞行中,测控通信系统的成千上万名参试人员团结协作,精测妙控,牵引神舟翱翔九天,安全返回。飞船返回舱的实际落点距理论落点仅差1.8公里。精度之高,令世人惊叹!

  然而,在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前,我国对中低轨卫星的测控通信覆盖能力还不到4%。科技人员通过无数次的分析、论证和仿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设计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4船9站3中心的测控通信方案。从大漠戈壁、黄土高原,到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我们仅用13%的测控通信覆盖率,就实现了国外20%-30%覆盖率所具有的功效。

  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相比,两人多天飞行对测控通信系统可靠性、稳定性与安全性要求更高。在和杨利伟的一次座谈中,他提到在和地面通话的过程中,时而有轻微的“咔咔”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们立即组成攻关小组,在测控站船、发射场和北京中心,安排了十多次天地对接试验。“神六”任务结束,费俊龙、聂海胜告诉我们,和地面通话,就像在地面打电话一样清晰流畅。

  为了保证对神舟六号飞船的测控通信更加可靠,在方案设计时,我们对整个系统的状态进行了十余项改进与完善,发射前几个月,又组织了数十次模拟演练。在一次演练中,一位轨道专家用两套程序验证同一个问题时,发现小数点后第六位数字不一样。为了查出原因,他三天三夜都没有合眼,把十几页的推演公式、几十页的数字反反复复地核对、比较。

  在执行神舟六号任务时,我们有一个口号叫“零差错”。从国内到国外,从陆地到海洋,4船9站3个中心有几千台套设备、成千个操作岗位。在神舟六号飞行的115个小时里,测控通信系统的科技人员就像母亲守护着新生婴儿那样,无以计数的信息获取、传输、处理没有出现丝毫差错。

  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我国的航天测控网是地道的“中国制造”,中国航天测控的命运始终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还要告诉我们的航天员,无论将来你们飞多高,飞多远,中国航天测控网都会安全可靠地护送你们去征服太空、探索宇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