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直击中朝中缅边境军营:军委可看到现场图像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1月21日 11:14 瞭望东方周刊

  直击中朝中缅边境军营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程瑛、胥金章/吉林、云南报道

  两年多前因部队换防曾引发外界重重联想的中朝、中缅边境,如今已建成百余座新概念军营

  10月中旬,鸭绿江畔寒气逼人的傍晚,在带着烟霭的暮色中,上等兵金明奎笔直地站在连队大门口的哨位上。

  在他面前三四百米开外,隔着一条公路和一片庄稼地,就是卵石嶙嶙、水流浅浅的中朝界河鸭绿江。国际铁路在这里拐了个弯,跨过一座铁路桥,从吉林省的边境小城集安,伸向朝鲜第六大城市满浦。

  尽管天色已暗,不远处集安口岸巍峨的国门依然轮廓清晰。国境线的那一边有淡淡的烟气蒸腾,一片低矮的房舍中醒目地耸立着几只高大的烟囱。

  满浦市背靠脊线蜿蜒的山峦。从金明奎所在的哨位上望过去,朝鲜那方山腰间几块巨大的白色字牌依稀可辨。“那是标语。”小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作为连队里特招的朝鲜族战士,他能很轻松地翻译出标语的内容:“伟大的领袖金日成同志的遗训要坚决贯彻下去”。

  金明奎身后是一座三层的别墅式建筑——一层外墙是粉蓝色,向上变为乳黄,三楼有平阔的露台,尖顶的小烟囱颇有装饰性,红瓦大坡顶,宽大的塑钢窗内灯光闪亮。

  在周围多是红砖平顶的东北民居中,这座色调鲜亮、略带欧式风格的楼房相当醒目。这是金明奎和他的战友们进驻不到一年的新营房。

  连队主楼旁是一座20米高的观察哨楼,六面体,同样是柔和的乳黄色外墙和精巧的红色尖顶。距离营房几十米远的边防会谈会晤站,两层小楼以浅灰色石材装饰外墙,圆锥形的屋顶轻依着挺拔的方塔,欧式风格更加浓郁。

  “在边境线上走一趟,最漂亮的房子肯定是咱们部队的营房。”小金很自豪。

  吉林省境内1100多公里长的中朝边防线上,有数十座这样的新式军营在2004年建成。

  而在西南方向几千里外的云南中缅边境,三个月前,驻防部队也悉数搬进了崭新的营区。

  2003年6月,根据中央决策,分别位于中国陆地疆界“鸡头”与“鸡腹”部的中朝、中缅边境(云南段),其防卫任务在移交给武警部队20年后,重新由解放军承担。

  军委主席亲自批准,国家拨出专项经费,在这两段边境线上新建、改造营区100多座,数十万平方米。与执勤防卫任务相关的执勤哨所、船艇码头、会谈会晤站也同步建成。

  以“百年工程”为目标的这次军营建设,强调打造21世纪新概念营房。总后勤部的一位负责人评价说,中朝、中缅边境的新军营,拿到世界范围内也堪称一流。

  10月中下旬,《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奔赴东北、西南边陲,走进了这些“打破中国军营传统模式”的新概念营房。

  中央军委在北京能看边境捕捉到的任何图像

  猎豹军用吉普以80迈的速度驶过平坦的沿江公路,公路南侧就是清浅的鸭绿江。这条被中朝两国精心保护的河流并不以中心线划分国界,而是两国共有江面,以互不登岸为界。

  55年前,集安边防一线对面的朝鲜楚山郡,曾经是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那时从集安过江的志愿军超过40万人;一年多前,集安城中距今1600年历史的高句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曾引起一阵波澜;现在,这个边境小城里最火的是一个叫做“香港城”的房地产项目。

  正是深秋,北岸中方的群山层林尽染,是一年中最美的“五花山”;而南岸朝方的山头多是灰秃秃的,看不到几棵树,因为粮食紧缺,梯田都开到了山尖上。

  车子拐进一座小村庄,路边连片的葡萄园藤叶深红,玉米田里干枯的秸秆在阳光的烘烤下散发着甜香。最靠近江边的一块平地上,中朝边防部队营房招牌似的红瓦坡顶远远就能看见。

  这里驻扎着一个连队,其辖区内有十几公里铺满鹅卵石的干河床,跨过河床就是朝鲜界内的山峦。对面山脚下一幢小小的白色房子是朝鲜人民军的哨所,直线距离不过500米。

  连指导员陈普海说,“我们的哨所最靠近边界,离朝方只有200多米,背后是民房。”

  这个连2003年秋接防时,接管的是武警部队在这里的一处没有取暖设施的平房,战士只能睡通铺,冬天连水井都被冻上。如今,这排平房已经成了仓库,作为营区主体的,是崭新的乳黄色三层坡顶楼房。楼前是水泥硬化的篮球场,楼后是绿油油的菜地。楼侧稍高的坡地上还有一座两层的观察哨楼,国旗在屋顶招展。植过草皮的坡地上,白色鹅卵石铺出了“卫国戍边”的字样。

  走进铺着浅色地砖的楼房,迎门就是两块以保持先进性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推开厚重的红褐色木门,一间近30平方米的宿舍内摆着四组架子床,相当敞亮。一排浅灰色的储物柜都贴着名牌,上了锁。

  战士的铺位依然是多年一贯的白床单、“豆腐块”,但床铺已经换成了灰白色的新式架子床,下铺的床脚两边是抽屉,中间是鞋架;上铺的栏杆可以升降,夏天挂蚊帐不需要搭竹竿了。

  紧邻宿舍是铺了白瓷砖的卫生间和洗澡间,洗澡夏天用太阳能,冬天用电,24小时热水。洗衣间里,一台银灰色的海尔全自动滚筒洗衣机靠窗放着,还有熨衣板和熨斗。烘干室一边是晾衣架,一边是几排粗大的暖气管。

  “洗澡难是部队的老问题,”参军11年的陈普海说,“以前往往一个团才有一个集体浴室,或者只能去地方浴室洗。厕所是旱厕,离营房很远,冬天去一趟厕所要下半天决心。”

  在边防营房设烘干室,据说是借鉴俄军经验的首次尝试。“烘干室管大用了,”这位上尉军官显得很满意,“这里冬天很长,巡逻回来,经常是一脚雪水或露水,在烘干室很快就能烤干鞋子,脚下干爽全身都暖和。”

  餐厅里是统一配发的塑料组合式桌椅,蓝色桌面,橘红色椅子,一桌四人。餐厅一角不锈钢的自助餐台擦得锃亮,旁边还有消毒碗柜和洗碗机。“边防部队现在一般都是自助餐,战士也不用自己洗碗筷。”陈普海说。

  在营房一楼的一端还设有带独立卫生间的审讯室,用于拘管非法越境人员。

  营房二层是办公室、财务室、储藏室和卫生室。

  位于三层的勤务指挥室,正在安装电子监控系统。沈阳军区联勤部的康洪生处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朝边防的信息化建设在全军都是相当先进的,电子监控手段既配合了巡逻,也便于上级部门随时了解边防状况。“这边任何一个探头捕捉到的图像,中央军委在北京都能看得到。”

  学习室有大约50平方米,深红色的长桌、黑皮靠背椅一尘不染,一角有三台电脑,据介绍很快就能联通军内网,供战士使用。白色的乐器架上,吉他、沙锤、二胡、笛子一应俱全,旁边还有一架电子琴。崭新的TCL34寸平板彩电下方,有功放和DVD机,两边是两只立式音箱。

  学习室的一面墙上,三个书柜装得满满当当,《邓小平改革评传》、《林肯传》、《海边的卡夫卡》、《唐诗故事集》、《桥牌入门与提高》、《艾滋病逼近中国》,已经被翻阅得有些破旧。最为壮观的是整套“世界名人画传”,东条英机、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巴顿、戴高乐、山本五十六都赫然在列。痞子蔡和安妮宝贝的作品,也和《伊拉克战争》、《革命先烈故事文库》摆在一起。

  隔壁的活动室里有标准的乒乓球桌和台球桌,象棋、篮球、排球摆在一边。

  陈普海说,战士每天晚上都集中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学习室、活动室在晚上和周末都有固定的开放时间。

  据悉,中朝边防一线的所有营区,营房标准和配备都和这个连队基本一致。

  驻防集安的解放军某部部队长董志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鸭绿江夹岸都是山地,土地有限,号称“八山一水半分田,还有半分是家园”。而这个连队的营区从原来的4亩多扩大到10亩。集安境内此次军营兴建总征地量超过100亩。

  董志斌说当地政府很支持,“他们说,社会不安定,经济也发展不起来。”据悉,自解放军接防后,越境事件大大减少。

  董志斌介绍说,朝方对于解放军接防相当关注,现在两军有会晤机制,朝鲜人民军的代表时常走进我方那座小别墅式的会谈会晤站,双方相处融洽,重大节日还会互赠礼品。“10月9日金正日生日时我们还送去了水果、食品。”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