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台湾军力专题 > 正文

台军研发自杀式无人机以攻击解放军雷达站(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 10:47 青年参考
台军研发自杀式无人机以攻击解放军雷达站(图)

台湾军用无人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台军研发自杀式无人机以攻击解放军雷达站(图)

天空飞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MX-1无人机

  台湾军方正在加紧研制新型“中翔Ⅱ”式无人机。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近日报道,其用途将一改以往无人机执行的传统侦察、监控和干扰任务,转而担任起战术攻击的使命。回想今夏以来,台湾民进党政府有意通过岛内媒体曝光了一系列所谓的“军事秘密计划”。其中之一便是研制自杀式无人攻击机,用于打击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雷达站。

  从技术层面而言,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具有相当紧密的联系。两者在飞行控制、地形识
别、卫星导航等技术上都能互相通用,也都采用掠海面或地面的机动规避飞行。因此,许多国家将无人机技术视作发展巡航导弹的基础。比如以色列在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用作靶机的“鹌鹑”式无人机,通过剖析其结构后掌握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代立拉”(Delila)-GL式巡航导弹。

  然而,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的成本相差较大。巡航导弹造价相对便宜,往往控制在100万美元之内;无人机尤其是大型无人机则较为昂贵,比如美国“全球鹰”式无人机,其单价超过1000万美元。

  从世界范围看,无人机攻击方式主要有以美国“捕食者”式无人机和以色列“哈比”式无人机为代表的两类。

  美国“捕食者”无人机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无人攻击机,能够在机翼下挂载两枚“地狱火”式空对地导弹,像有人驾驶攻击机一样发射导弹攻击目标。该无人机采用这种方式在阿富汗和

伊拉克战争中取得了一些战果。而以色列“哈比”式无人机则属于反辐射(即专门攻击雷达)式无人机,自身安装有攻击弹头,可以通过搜寻敌方雷达辐射源来锁定其位置,并发起自杀式攻击,从而摧毁敌方的防空系统,作用类似于反辐射导弹。

  那么,台湾军方发展的“中翔Ⅱ”式无人机又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呢?根据“军事秘密计划”显示,台湾无人机将用于攻击雷达站。由此推测,“中翔Ⅱ”式无人机应该类似于以色列“哈比”式无人机,用于对雷达发起自杀式攻击。然而,从成本角度考虑,“中翔Ⅱ”式不可能派此用途。因为以色列的“哈比”式无人机平均造价只有5万美元,被用来执行有去无回的单程自杀式攻击是能够被承受的。无独有偶,

澳大利亚军方也在开发一种成本不超过两万美元的小型无人机用于对敌方雷达和网络通讯系统发起集群自杀式攻击。

  但“中翔Ⅱ”式无人机则完全不同。它属于大型无人机,预期成本至少数百万美元。相比之下,一枚专门用于攻击敌方雷达的远程高速反辐射导弹最贵的也不过38万美元。两者成本相差甚远,如果台湾军方果真将“中翔Ⅱ”式无人机用于自杀式攻击,则无异于“烧钱”。

  如果从攻击效果角度考虑,“中翔Ⅱ”式无人机也无法等同于美国“捕食者”式无人机,执行相应的攻击任务。因为该无人机挂载导弹后执行对地攻击的效果远不及巡航导弹。以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为例,其最大射程为1609公里,最高飞行速度达到885公里/小时,在各方面尤其是威力方面要远远超过“中翔Ⅱ”式无人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的效果。何况“中翔Ⅱ”式无人机在突破敌方防空网方面远不及“战斧”式巡航导弹,很难在攻击目标前生存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捕食者”式无人机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期间利用挂载导弹取得良好攻击效果的。这两国的防空火力本来就较弱,在开战不久后又被美军几乎彻底摧毁。因此,“捕食者”式无人机当时基本上是如入无人之地,可以随心所欲地对目标发起攻击。相比之下,“中翔Ⅱ”式无人机可能面临的是中国大陆由各型地对空导弹群和高炮群组成的高、中、低空全方位严密防空火力网。即便其能够像“捕食者”式无人机一样携带空对地导弹,也很难从容地对目标发起进攻,因而作战效能将会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台湾军方发展无人机的真实用意只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无人机与巡航导弹在技术上存在的互通性,通过研制无人机为其今后开发远程巡航导弹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是台湾军方想利用无人机对大陆实施电子侦察,“中翔Ⅱ”式无人机无论在航程、飞行速度还是持续飞机时间上都比先前台湾研制的无人机有了大幅提升。这就意味着该无人机在执行情报侦察任务时,将有机会更加深入大陆腹地。此外,有消息称未来的台湾“中翔Ⅲ”式无人机还可能具有隐身技术,自身生存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 (席康)

  相关专题:台湾军力专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