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国际战略观察:美国调整核战略从威慑到实战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 09:25 环球时报

  黄晴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9月11日披露,美国国防部完成了《联合核作战行动原则》的修订草案,等待正式批准。修订后的草案规定,美军可以使用核武器对敌人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但是,这种调整对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打击恐怖主义到底有多少效用,还是一个未知数。

  自核武器问世以来,只有美国在二战后期在日本使用过两次原子弹,造成二十余万人死亡。核武器的破坏力太大,后遗效果太严重,“兵者凶器”的意味太过浓厚。因此,人类在此后的60年中便没有再使用它,核武器尽管发展很快,但只是备而不用,只起一种威慑作用。在美苏冷战时期,双方在核战略上,均把核武器定位于最后对决的威慑性武器,不敢轻言使用,世界也由此维持了“恐怖下的和平”。

  “9·11”之后,美国修改了《国家安全战略》,其核战略便开始了由威慑到实战的变化过程,《行动原则》的修订便是这种战略调整的具体化、法规化的体现。这一调整降低了核武器使用的门槛,使处于战略地位的核武器变为战术性武器,战区指挥官就可以提出使用建议,从而增加了使用核武器的随意性。在技术上,美国增加了“钻地核弹”等战术核武器的研制力度,也为核武器的战术运用提供了技术条件。

  众所周知,核门槛是一个“魔瓶”,一旦打开放出“魔鬼”,便非当事人所能控制。美国一方面努力控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一方面又降低使用这种武器的门槛,给人一种自相矛盾的感觉。美国的这种战略调整会给世界带来不安全感,有些人认为这样可能反而会刺激核武器的扩散。

  美国的核战略调整在很大程度上针对当前世界上的恐怖主义活动。但恐怖主义行为的特点是其隐蔽性和分散性,用核武器对付恐怖活动,类乎用“大炮打蚊子”,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核武器本身具有一种“玉石俱焚”的特征,随意使用核武器,也会对无辜平民造成大量伤亡。

  美国核战略调整的宗旨是为了在保持战略核威慑力的同时,使核武器具有某种战术威慑力和实战使用功能。但这种新战略能否对其所针对的对象产生作用,则尚不得而知。如上所述,核武器对制止恐怖主义活动的效能是很微小的。对于核扩散,核武器的阻止作用也大可质疑。因为核扩散的动因是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不安全感,而美国新核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这种不安全感。美国核武器实战化还会增加发生核事故的危险。据报道,过去40年中,美国核武器特大事故就发生了300起以上,而事故的发生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对美国自身也是极为危险的。

  美国的新核战略,实质上反映了美国在应对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上的一种战略困惑:敌人难以确定,克敌之术难以把握,过大的战略意图和力不从心的实施手段之间落差明显。▲

  (作者是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本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taolun@peopledaily.com.cn)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