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军事观察:陆军作战——驶上发展变化的快车道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04日 20:07 中国国防报

  张自廉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强劲推动下,当今世界正发生着一场极其深刻的军事变革。在它的影响下,陆战场,这个人类数千年武力对抗的主要舞台,在经历了农业时代的冷兵器战争、工业时代的热兵器和机械化战争之后,正不可逆转地步入信息化战争的轨道。在它的影响下,陆军传统的作战方式和方法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基本作战手段由以兵力突击(抗击)为主向以精确立体火力打击为主转变

  在以往战争中,由于陆军的火力打击力较弱,尤其是远程火力突击兵器比较少,作战威力有限,火力打击难以独立完成制胜任务。因此,在陆战场上,步兵、坦克兵等兵力便占据了“主角”位置,战斗中多数情况下是以兵力突击、兵力抗击作为主要的手段,火力打击常常作为一种战斗支援和保障手段,为兵力的行动创造条件,提供掩护。也就是说,火力打击在目标的选择、运用的方式和打击强度的确定等上,往往都要以步兵、坦克兵的行动为依据。不过上世纪末以来,随着火力打击兵器的发展,特别是远程精确立体打击能力的极大提高,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正如人们己知的,现代火力兵种既可以火力支援步坦战斗,也可独立遂行火力战任务,像近几场局部战争中导弹战、炮战,以及火力封锁、火力反击、火力拔点等的大量增加,就使火力战的地位和作用大幅度上升,火力打击尤其是精确打击,已成为优先选用的战斗手段。在这种条件下,传统的兵力制胜观念和手段,自然会逐步让位于现代的火力打击,使精确立体的火力战成为一种主要和独立的作战样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现代火力的整体打击效益,也可大量减少人员伤亡和物资消耗。

  主要作战样式由小空间线式阵地战向大空间非线式机动战转变

  在以往战争中,由于陆军战场机动能力和火力杀伤能力有限,为了集中作战能量,交战双方往往会将大量兵力兵器集中于某一窄小的空间,依托或围绕阵地展开以线式为主的攻防战斗。而在未来战争中,武器装备的发展使陆军部队的机动能力大大提高,进而使得战争的突然性增大,战场也变得更加广阔,战场透明度也更大。为了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内应付各种突发情况,达成机动的隐蔽性和行动的突然性,作战双方都力求进行大空间非线式机动战。在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机械化部队在空军的支援下,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对伊拉克实施了快速立体的远距离奔袭,绕过了许多伊军设防要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其它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也证明,在未来战争的地面作战中,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敌对双方投入大量兵力反复进行阵地争夺的作战模式将大大减少,而大空间非线式机动战的地位作用将会大幅提升。

  基本交战方式由胶着近战为主向非接触远战为主转变

  从冷兵器时代的列阵厮杀,到第二次

世界大战时期的坦克大会战,可以说近距离交战一直是陆战的基本模式,也是陆军的优长所在。而在高技术条件下,随着战场侦察、监视及火力打击能力的日益提高,远距离的非接触作战,将成为发达国家陆军的主要作战方式。

  比如,美军提出了“脱离接触,间接打击”,在防区外攻击对方的理论;俄军提出了“远距离战斗将在未来作战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的观点。在伊拉克战争中,交战双方的近战接触虽然时有发生,但从主要的作战样式和行动看,仍是以非接触作战为主体。美军在消灭巴格达城外的伊共和国卫队时,与其接触的地面部队,仅是一些先头分队,主要担负了侦察、监控和火力引导任务,大规模的地面部队近战冲突并未发生。由此不难看出,非接触作战将是未来陆战的一大发展趋势。

  兵力运用由配属支援型的合同作战向诸军兵种一体化的联合作战转变

  在以往战争中,陆军的兵力运用和力量组合主要是采取配属和支援方式,即平时按兵种分编分训,战时按任务的需要,通过支援和配属的方式,组成临时的战斗编成,任务完成后即行解散。这种配属支援型的合同作战,在过去的战争中发挥过十分重要作用。但在未来战争中,随着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侦察监视能力的提高,战场空间的扩大,未来战场上的空中、地面、海上已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战场,而是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这个战场上,各军兵种都很关键,都具有其它军兵种无法代替的独特作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陆地作战如果再继续沿用传统的配属支援型的合同作战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必须逐步向一体化的联合作战转变,充分发挥空中、地面、海上部队各自具有的长处和能力,从不同层次和方向震撼、打乱和击败对手,使各军兵种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范围,以更合理的方式实现更紧密的合作,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形成比合同作战更加强大的整体作战效益。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