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军事评论:努力提高军事人才的培养效益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 22:37 解放军报 | ||||
刘江安 军事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应该注意提高其培养效益。 树立新的人才理念。当前,少数同志的人才理念滞后于新军事变革的要求:有的对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什么样的军事人才认识不清晰,轻指挥、重管理,轻科技、重经验,轻 优化选拔人才的机制。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广纳群贤的选人机制,拓宽择人渠道和选人视野,把优选军事人才建立在充足的后备人选和大范围的竞争基础之上。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看待和评价军事干部,既要重视军事专业技能和在本职岗位上的工作实绩,更要深入考察其思想政治、科技素质和知识水平及创新能力,从德、勤、能、绩、体等方面进行全面衡量。对有真才实学、思想素质好、文化基础扎实并有潜力的“潜才”,要在实践中锻炼他们;对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有创造性成果的“显才”,要重视继续培养。选拔过程中,既要坚持标准,又要不拘一格;既要德才兼备,又不求全责备,通过建立公正、公开的选拔机制,激发人才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强化继续培训的机制。必须努力探索培养“通才”的方式、方法,既要在学历上严格要求,又要注重真才实学;既要提高培训起点,又要逐步增加培训次数。美军一名少尉晋升到将军,至少要经过8次院校培训。我军大部分干部在完成生长培训后,再次入校学习的机会则相对较少,“一次入学定终身,学一次管好多年”。在高科技知识快速爆发的今天,不能经常地培训“充电”,就不可能实现知识更新。还要拓宽培训渠道,如丰富任职经历,进行跨军种、兵种交流任职、代职和岗位互换等。 近几年,军委、总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本领的平台,激发各类人才热爱部队、安心本职、献身国防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对激励人才成长、增强人才培养活力起到了积极作用。要用足、用好这些政策措施,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努力创造有利于军事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给各类军事人才营造一个和谐的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