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战英雄而歌——访《太行山上》编剧陆柱国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 17:22 解放军报 |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马昕 77岁的陆柱国老人说起他今年的新作《太行山上》,话语便滔滔不绝:“我从1950年开始搞创作,写了诸如《上甘岭》、《黑山阻击战》、《闪闪的红星》等不少剧本,可心里总感到不满足,一直还有写一部表现抗日战争重头戏的想法。”这个念头让陆老不断进行知识积累,平时一有空闲就翻阅史料,想方设法登门拜访一些老同志。因此,他对我国近现 1999年建国50年纪念,他通过国内军事题材影片回顾展发现,银幕上反映我军抗战题材的大片仍是一个空白。尤其是还没有一部表现朱德总司令驰骋沙场的重头戏。这更增强了他创作抗战大片的责任感。这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八一厂计划拍摄一部抗战题材大片。“机会终于来了!”陆老兴奋地说:“厂领导能把编剧的任务交给我,这是对我最大的信任和激励。” 谈到剧本的创作过程,陆老感触很多。他说,写八路军的抗日事迹,如何在影片中艺术地处理我党我军各个领导人的关系是个难题。首先,影片中出不出现毛泽东?若出现毛泽东,朱老总就只能是一个配角,这样朱老总在 抗战前线指挥千军万马痛击日寇的戏就会被分散。历史上,在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间,朱德奉党中央的命令,告别毛泽东和中央机关,率领八路军三个主力师挺进抗日前线,开辟建立太行山根据地,“朱毛”在这 一时期是分开的。经过反复权衡,最后决定以朱总司令为主线,串起八路军在太行山区主要的作战经过,对毛泽东的作用不作正面表现,而是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贯穿影片始终。 主人公确定后,为了避免把影片写成一部反映朱老总个人丰功伟绩的专题片,陆老从朱德在处理对敌人、友军、部下三个方面的不同态度和作法入手,重点刻画朱总司令在民族危亡和战争的紧要关头的大智、大勇、大仁、大义及其人性、人情、人道的独特魅力。 由于时间紧迫,厂里要求一个月内拿出文学剧本。陆老把自己关在招待所里日夜苦干,其间得了重感冒,但创作的激情和责任感使他不得不一边打针吃药,一边坚持工作。23天之后,剧本完稿,他的体重却由71公斤一下降到了66公斤。 《太行山上》剧本能在较短的时间顺利完成,陆老对夫人鲍梦梅充满感激。已经70岁的鲍梦梅退休前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级编辑,日常生活中,她将陆老的饮食起居安排得井井有条,平时外出,只要看到有参考价值的书籍,无论多贵都要买回来。陆老写作中有时需要参考一些历史资料,她就一趟趟地跑到军科去查阅。他们在近50年的共同生活中相濡以沫、互帮互学,陆老每有作品出来,鲍夫人就是第一个读者。《太行山上》剧本初稿完成后,鲍夫人马上提出了“敌方对我方压力不够”的意见,她说:“敌强才能说明我方更强,应该把日军描写得更强大、更凶狠残忍些。”现在,正值瓜果飘香的季节,他们也面对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露出灿烂的笑容。 相关专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