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 正文

专家访谈:共产党抗日武装何以越战越强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31日 17:0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31日电 记者李宣良、梅世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从初期挺进抗战前线的5万余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正规军120余万人、民兵260万人,成为进行战略反攻的主力军,发展壮大之迅猛可说是一个奇迹。为何能出现这一奇迹,其奥妙究竟在哪里?

  “八一”前夕,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罗焕章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武装之所以能够越抗越强、越战越大,根本就在于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坚持的是全民抗战的路线,实行的是人民战争的战略。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规定八路军、新四军执行挺进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的战略任务。罗焕章说,敌后作战是无后方作战,处于敌人的数面包围之中,是一项困难、艰巨和危险性大的任务。“八路军、新四军不是一般的军队,它是有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久经考验的工农红军改编而成的军队。它有丰富的游击战经验,它有铁的纪律,它来自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罗焕章说,“八路军、新四军开赴前线挺进敌后,迅速打开局面。”

  平型关、雁门关、阳明堡,八路军连战连捷,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从1937年9月至11月,八路军即对日军作战100余次,歼敌11000余人。八路军、新四军打鬼子、打汉奸、消灭日伪政权,使饱受日伪残害压榨、散兵土匪侵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敌后人民,重见了天日。他们拍手称快,奔走相告,称赞八路军、新四军是自己的军队。军队保护爱护人民,人民拥护支援军队,军民亲如一家人。

  八路军、新四军不断收复农村的大片失地,发动群众成立农会、工会、青救会、妇救会等群众抗日团体,逐步成立抗日民主政权,建立起抗日根据地。罗焕章说,至1938年底,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晋西南、冀鲁豫、山东、苏南、皖南、皖中等10余个抗日根据地基本建成。“敌后抗日根据地既是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基地,也是人民群众自己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保乡卫家的基地。”罗焕章说,“广大的民兵自卫队,积极参战,逐步锻炼成地方军,又逐步成熟为主力军,成为源源补充扩大主力军的重要来源。”到1938年底,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到18万余人,较上年增长3倍。

  两个战场夹击敌人,只用15个月即打破了敌人速战速决的企图,取得粉碎敌人战略进攻的重大胜利,从而使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如果没有敌后战场的有力配合,就很难如此顺利地制止敌人的战略进攻。”罗焕章说。

  日本侵略者随即转移用兵重点,调集主力于占领区,进行恢复和巩固占领区的治安作战,企图将“点”“线”的占领,扩大到面的占领。然而,1939年至1940年,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伪军作战1.2万余次,毙伤日伪军22万余人。敌后抗日根据地不仅没有缩小,相反进一步扩大。日军不甘心治安作战的失败,遂于1941年至1942年推行以“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为主要内容,以“扫荡”“清剿”“蚕食”为主要手段,以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配合的“总力战”,企图全力搏斗,扭转乾坤。

  罗焕章的研究表明,在敌人猖狂进攻下,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虽一度迅速缩小,八路军、新四军减到40余万人。但在中共中央提出的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发展生产、减租减息等十大政策的指引下,解放区党政军民以整体的力量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斗争,终于战胜了敌人的“总力战”,使解放区逐渐恢复,走向新的发展阶段,为迎接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5年8月上旬,按照毛泽东、朱德发布的大反攻的命令,解放区以100万正规军、220万民兵,在数千万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从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向日伪军展开全面大反攻,共歼灭日伪军39万余人,收复县以上城市250座,取得大反攻的重大胜利。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共作战12.5万次,以自己伤亡61万的代价,歼灭日军52万,歼灭伪军118万,为最后埋葬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罗焕章说,有人恶意贬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发展,说共产党军队是在敌后“坐大”,是“游而不击”,只图发展。“这纯属无稽之谈!”罗焕章说,“敌后环境是与敌人你死我活惨苦斗争的环境,不是消灭日伪,就是被日伪消灭。在敌后不日以继夜地战斗,就难以生存,何谈发展壮大?”

  “人民是最公正的。谁为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奋不顾身地英勇战斗,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援,他就会在斗争中得到发展。”罗焕章说,“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完)

  相关专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