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 正文

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7月4日正式落成开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 08:31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7月8日电 (记者王力 姚玉洁)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7月4日正式落成开放。这里曾经为郑和下西洋建造了数百艘大小宝船,虽历经600年沧桑变迁,仍给后人留下了3个长达四五百米的作塘(造船船坞),无声地昭示着郑和航海时代令人惊叹的造船技术。

  宝船厂遗址公园以3条作塘遗迹为主,建有郑和下西洋碑廊及雕塑群。碑廊长200.5米,正中是仿制的反映郑和下西洋历史最重要的5块石碑,即福建长乐“天妃之神灵应碑”、
太仓浏河天妃宫“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南京天妃宫“御制弘仁善济天妃之碑”,以及斯里兰卡“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和印度古里“首航古里纪念碑”。

  古船研究专家、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席龙飞介绍说,“南京明代宝船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

  根据明代文献记载,宝船厂创建于明永乐初年,是专门为郑和下西洋兴建的大型官办造船基地。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地尚余7条作塘,其后由于各种原因,有4条作塘陆续遭到填埋,如今只有“第四、第五、第六”作塘得以基本保存。

  郑和下西洋船队,船只体量之巨大、数量之众多,当时世界罕见。据《明史》等有关文献记载,大型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有九桅十二帆;中型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仅造一千料(料是中国古代表示船只载重量的单位,1料等于1石,即60公斤)的船,所用木料就有数百根,钉子数万个,绳索上百条,桐油数千斤,石灰近万斤。

  席龙飞说,即使晚于郑和时代约一百年以后,西方一些知名航海家的船也并不大。例如哥伦布的旗舰“圣·玛利亚”号,长度只有80多尺,排水量约233吨;达·伽马的旗舰“圣·加布利尔”号较大,但也只有400吨左右的排水量,当时西方的船尚未大型化。

  “我们所见的宝船厂遗址仅仅是当时建造宝船的‘总装厂’,其他木料构件、帆、缆等都从分厂运来。”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建设顾问吴之洪说,“否则,船厂规模远不止于此。”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南京市博物馆对宝船厂遗址中的第六作塘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据测量,第六作塘长度在400米以上,上口宽达44米,作塘底部有34处打下了木桩,有足够的强度用于造船。考古人员还清理出木、铁、石、砖、棕、陶、瓷等不同质地的各类珍贵文物1000多件,包括相当数量与种类的造船工具,以及一些船用构件。其中还发现了2根基本保存完好的舵杆,长度分别是10.1米和11米,它们的形制和长度是推算船只规模的重要参考依据。

  考古发掘撩开了明代宝船厂遗址的神秘面纱,将600年前明代造船业的辉煌成就展现在世人面前。考古人员发现了34处规模巨大、工艺繁复、排列密集的造船遗迹“坞墩”,即当时造船的“工作平台”,这在国内船业考古中尚属首次发现。“坞墩”中有大量用竖立的木桩围成的长方形、椭圆形或8字形的构架。专家认为,这些紧邻着纵向排列的“坞墩”,是用于建造各个互相封闭的隔水仓,而不是用于单独造船,这些隔水仓的长度加起来,正好接近记载中宝船的长度。

  南京宝船厂遗址于2002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重要的遗迹,“第四、第五、第六”作塘目前全部进行充水保护,因为只有完全浸在水里,与空气隔绝,作塘里的文物才不会腐烂。也正因为如此,如今站在遗址地,人们只能看到3个大水塘,不过水面下掩盖的是600年前遗留下的珍贵的宝船厂船坞遗迹。

  相关专题: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