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 国际航空 > 正文

高级教练机迎来第三次浪潮(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5月09日 13:32 《国际航空》杂志社

高级教练机T-33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MAKO教练机

  世界教练机的发展已进入了第三次发展浪潮,有些国家的教练体制正从多机制向三机或两机制过渡,一些国外现役与在研高级教练机也在向兼有教练/攻击机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各国在新教练机的设计中体现出更多的新特色

  教练机发展的三次浪潮

  从20世纪40年代末至今,高级教练机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每个阶段大约历时20年。第一次浪潮从20世纪40年代末持续到60年代末,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是为了尽快满足部队装备喷气式战斗机的需要,早期主要由在役喷气式战斗机改型而成,后来出现了专门设计的喷气式高级教练机。

  1947年8月,美国将一架P-80C(1948年6月改称F-80C)战斗机改装成双座教练机。该教练机配备两挺机枪,既能用于训练也能用于作战,它实际上是P-80的同型教练机或战斗/教练机。1948年3月,该教练机进行了首飞,并被定名为TP-80C(后改称TF-80C)。不久,美国军方决定该机不再担负作战任务,TF-80C由此转变为专用高级教练机T-33。

  与美国相似,前苏联和西欧国家的早期喷气式高级教练机,也主要是从作战飞机改装或改型而来的,如英国的“猎人”GA.11/T.7/T.8、“蚊”T.1,前苏联的雅克-17和米格-15等。这些高级教练机与当时的战斗机性能相差无几,但随着战斗机技术性能水平的发展,其中一些改型高级教练机后来降格为中级教练机使用。

  50年代初,世界各国空军开始普遍装备喷气式战斗机,随后出现了最早专门设计的喷气式高级教练机。特别是1961年3月,美国空军的第一架超音速高级教练机T-38交付部队使用。

  在早期的飞行训练体制中,各级教练机之间的衔接并不十分理想,结果导致整体训练效益不高。从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随着飞机造价和训练费用的上涨,人们发现已不能单纯地追求各级教练机的性能而不考虑整体效益了。于是,一些专家开始利用数学、经济学手段,分析论证教练机和训练体制的费用和效率问题,而部分国家则根据研究结果和国情,开始对教练体制进行调整,其特点是:各级教练机合理搭配,减少机型,改善性能,提高效率。高级教练机的发展由此进入到第二次发展浪潮,这一次发展浪潮从70年代初持续至80年代末。

  1973年10月,法、德合作研制的“阿尔发喷气”高级教练/攻击机首飞;1974年8月,英国制造出世界著名的“鹰”式中/高级喷气式教练机;1976年8月,意大利发展出用于取代MB326中级教练机和G.91T高级教练机的MB339教练/攻击机。这些新研制的高级教练机针对性较强,适应了当时航空装备技术的发展状况,它们与保留下来或新研制的其他级别教练机用于更合理、更科学的新教练体制,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益。经过这一轮换装,大多数非专门设计的高级教练机(用老式战斗机、攻击机改型的教练机)开始退出航校训练舞台。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于各种原因,如装备更新、军队缩编、经费减少等等,部分国家的航校和航空兵训练体制再次面临调整。在高新技术的推动和装备需求的牵引下,一些飞机制造公司着手论证、研制新型高级教练机,从而掀起了第三次高级教练机发展浪潮,这次发展浪潮从90年代初持续至今。

  1996年,俄罗斯米格集团设计的米格-AT与雅克福列夫设计局研制的雅克-130先后首飞成功。这两种高级教练机兼有作战能力,最大飞行速度为900千米/小时左右,载弹量分别为2000千克和3000千克,均采用了电传操纵系统和先进的机载设备,机动性很好(其中雅克-130的最大迎角可达41°,着陆迎角可达28°)。90年代初,韩国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联合提出了KTX-2(现为T/A-50)高级教练机方案。该机最大平飞速度约为M1.4。T/A-50主要用作高级教练机,据称可满足第四代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此外还可改装或改型为轻型作战飞机使用。欧洲EADS公司已提出MAKO高级教练/轻型作战飞机方案,其飞行性能与T/A-50相当,其最大特点是采取了部分雷达隐身设计,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以便动力装置和机载设备能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而变化。

  多级制训练体制的演变

  对飞行员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阶段的训练需有相应的教练机与之匹配。当今军用飞机的飞行学员训练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筛选和初级训练阶段(采用初级或初/中级教练机);中级(又称基础)训练阶段(采用初/中级、中级或中/高级教练机);高级训练阶段(采用中/高级、高级教练机或高级教练/战斗机);改装(又称转换机型)训练阶段(采用高级教练/战斗机或同型教练机)。目前,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航校训练全过程的训练飞行时数为260~340小时,其中初、中、高级飞行训练时数分别为30~40小时、140~170小时和90~130小时。

  前三个阶段的教学在航校进行,一般采用通用型教练机,学员毕业后即成为飞行员。最后一个阶段的训练,一般由空军训练基地或航空兵部队承担,改装训练完成后即成为各类军机的飞行员。

  目前,部分国家的航校培训战斗机飞行学员,是采用由初教机、中教机和高教机三种飞机组成的教练机系列,称作三机制,也有采用两机制或正向两机制过渡的,因而现在各级教练机之间功能上有交叉现象,即除初、中、高级教练机外还有初/中级、中/高级教练机和高级教练/战斗机等。

  在训练阶段与教练机型的配置上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有的国家是将筛选列入初级阶段,有的是将初级与中级并为一个大的阶段(称初/中级),还有的是将中级与高级并为一个大的阶段(称为中/高级),等等。而且每个阶段并不一定只使用一种教练机型,一种教练机型也不是只能用于筛选、初级、中级和高级中的某一级训练。

  不管采用几级几机制(与各国实际情况有关),航校训练都是按照初、中、高三级训练科目依次实施的,学员只有完成了前一级训练才能转入下一级课目,故各型教练机之间也必须是按照各级训练要求良好衔接的。由于各国航校采用的教练机型和训练体制不同,造就一名合格的飞行员所用的经费和时间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实践证明,要想提高训练效益,科学地选择机型和训练体制非常重要。

  在空军作战飞机发展、训练体制调整与教练机研制上,其相互关系是:空军作战机型的变化对训练提出新要求,新的训练需求使得必须调整训练体制,训练体制的调整导致需要发展新型教练机,而新型教练机的研制成功又使训练体制的调整成为可能。在航校训练至部队换装训练的转换过程中,高教机则处于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一方面,其性能要求是随着现役作战飞机技术性能的演变而发展变化的;另一方面,飞机造价和训练费用的上涨导致不能只片面追求高教机的性能,还必须从整个训练体制及配套的地面模拟等措施方面,考虑其性能与价格的折衷以提高训练效益。

  高教机可用作低档战斗机

  高教机处于航校中级训练阶段和部队换装训练阶段之间这样的特殊地位,对它的基本要求是要与其前面的中级教练机及其后面的换装(同型)教练机良好的衔接。在飞行性能上,必须能使飞行学员体验近、跨音速飞行操稳性,并初步体验基本的战术技术动作,这些是与中教机最重要的区别。而部队针对特定作战机型的换装训练尚不能取消,因此高教机在机载设备和武器系统配置上不能与同型教练机完全一样。此外,高教机还需具有对所有教练机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在满足高级训练阶段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飞机成本等。不论空军装备和训练体制如何发展或调整,目前对各型高教机的这些基本要求是共同的。高教机应能经济有效地完成所承担的训练使命,使航校毕业的学员在部队同型教练机上经过短期带教,就能够独立承担起战斗值班任务。

  目前国外新型通用高教机的主要技术性能特点是:高教机在技术性能的选择上都体现了不同国家的需求牵引或出口意向的牵引;从设计之初即考虑了一机多用、一机多型或模块式设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均采用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可通过调整程序来模拟不同作战飞机的飞行性能和操纵品质;都选用了现有成熟的涡扇发动机;有包括雷达、平显、(彩色)多功能显示器、双杆操纵系统(HOTAS)和GPS在内的较先进的机载设备,采用开放式航空电子系统且座舱布局与作战飞机接近;机载武器包括内置航炮、近距空空导弹和轻型空对面精导武器。

  高级教练/战斗(攻击)机为一机两用型,但以教练为主,用于高级驾驶术、战斗技术训练和部分战术训练,必要时也能执行作战任务,甚至可作为战斗机高-低搭档中的低档机使用,这也是高教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该型机多由中、高级喷气式教练机改进而成,其综合性能已接近战斗机,能完全模拟战斗(攻击)机的战术动作,但造价相对较高。

  从国外正在研制的新型高级教练机看,一机多用或一机多型是个重要趋势,它对部分第三世界国家有较强的吸引力。

  研制动向和改进情况

  目前,国外现役与在研高级教练机型主要有:美国的T -38和美、英合制的T -45、俄罗斯米格-AT和雅克-130、英国“鹰”、法/德合制的“阿尔法喷气”、意大利的MB.339、捷克的L -159、罗马尼亚的IAR -99、韩/美合制的T /A -50和欧洲航空航天防务公司(EADS )的MAKO。

  T-38以改进求发展

  T-38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超音速高级教练机。到1972年停产时,T-38A共向美国空军交付了上千架,其中约有130架后被更改成AT-38B换装教练机。截至2001年中期,美国空军尚有500余架T-38A,该机在美军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飞行安全记录。台湾空军订购20批次F-16A /B之后,于1995年3月向美国空军租借约40架T-38A共3年,用于换装、空对地战术提高和仪表飞行等训练。

  波音公司领导的T -38C航空电子改进计划(AUP )于2001年1月启动,AUP包括安装霍尼韦尔公司新的GPS /INS导航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和雷达高度表。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提供显示处理器和平显,而L-3公司则提供多功能显示器和电子发动机显示器。据报道,AUP还包括多功能显示板和空中防撞系统(TCAS )。

  2001年初,通用电气公司接到价值6.01亿美元的合同,开始为美国空军的T -38机群改进约1200台J85发动机。这项改进计划的关键目标包括:将疲劳寿命提高2倍而达到5400小时,在维护人时上减少4/5并将维护部件的数量从850多个减少到约100个。据报道,发动机改进涉及压气机、喷口和进气口。

  翼盒加强的新机翼将于2006年投产,然后换装到所有T -38C上。另外,还可能加强机身结构。

  雅克-130武器投放能力强

  雅克-130是俄罗斯雅克福列夫设计局与意大利马基飞机公司合作研制的双发涡扇高级教练/轻型攻击机,原型机1996年4月首飞。

  雅克-130采用翼身融合体、机翼边条、翼尖小翼、全翼展前缘襟翼、放宽静稳定度等先进气动设计,薄的小展弦比上单翼前缘后掠而后缘平直,机头呈鸭嘴扁平状,尾翼较大,高耸的气泡式座舱盖,串列双座前低后高。雅克-130采用4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最大飞行迎角高达35°。动力装置为两台RD -35涡扇发动机——L-59教练机所用DV-2发动机的改型,采用全权限数字式发动机控制系统(FADEC ),进气口在边条下面且有类似米格-29那样的防外物吸入格栅,边条上面有百叶窗式辅助进气口。座舱内有两台俄制彩色液晶多功能显示器、平显以及头盔光电系统等,并采用数字式数据总线。机腹和翼下共有7个外挂点,可带俄制和西方的武器或副油箱,机载武器包括机腹23毫米或30毫米口径航炮吊舱,翼下可带8颗207千克级炸弹、两颗454千克级激光制导炸弹或子母弹投放器、火箭弹发射巢和电视制导炸弹,最外侧的翼下挂架可带近距空对空导弹。

  IAR -99

  IAR -99是罗马尼亚飞机公司研制的高级教练/轻型攻击机,1984年首飞并于1987年开始交付。IAR -99采用悬臂式下单翼,机翼为全金属双梁结构,机加工蒙皮壁板构成机翼整体油箱。机身为椭圆截面的普通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尾翼采用悬臂式金属结构,梯形平尾。装一台透博梅卡罗马尼亚公司制造的罗-罗“毒蛇”63-41M涡喷发动机,可在机腹挂一个23毫米口径双管航炮吊舱,并有4个翼下外挂点。

  2000年5月,罗马尼亚政府订购了24架改进的IAR-99,该机配备以色列的航空电子设备。改进内容类似于以色列埃尔比特公司与罗马尼亚航星公司为罗空军米格-21所作的改进。改进的防御辅助设备套件包括雷达告警接收机、电子对抗措施和箔条/曳光弹投放器。此外,还将安装“虚拟雷达”显示器,它可处理装有类似设备的其他飞机经数据链传递的导航信息并生成模拟的雷达座舱显示结果,从而使飞行员能在IAR-99不实装雷达的情况下进行雷达使用训练。

  L-159的武器系统先进

  L-159是捷克飞机公司在L-59(L -39MS)基础上发展的攻击/教练机,单座的L-159A于1998年8月首飞,双座的L-159B则在一年后首飞。捷克空军订购了72架L-159A /B。按捷克空军的设想,L-159A用于执行近距空中支援、反暴乱、反舰攻击、战术侦察、点防空以及对付攻击直升机等低飞慢速目标等任务,L-159B则为换装/武器系统教练机。

  L-159的总体布局与L-39 /L-59相仿,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换装了国际涡轮发动机公司的F124-100涡扇发动机,采用数字式发动机控制系统。L-159A还采用了燃油防爆系统和座舱防弹系统。机头装意大利菲亚尔公司的Grifo-L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采用美国波音公司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包括平显、两台多功能显示器、任务计算机、INS/GPS导航系统和HOTAS控制方式。另外,装有英国BAE系统公司的“天卫”200雷达告警系统以及箔条和曳光弹投放器。机腹和翼下共有7个外挂点,可承载约2300千克,机载武器包括美制AGM-65“幼畜”空对地导弹、AIM-9“响尾蛇”空对空导弹,以及CRV-7和SUU-20火箭弹,还可外挂英制空对地导弹和TIALD指示吊舱。

  MAKO采用模块化系统

  MAKO是EADS公司在德国宇航公司(DASA)AT-2000方案基础上提出的超音速高级教练与轻型战斗机研制计划,其市场定位与T/A-50相同,即着眼于取代T -38高级教练机以及A-4、F-5轻型作战飞机而构成许多国家空军装备中新的高-低搭配。MAKO计划的前途将取决于能否找到启动用户,而至少拥有本国用户(韩国空军)的T/A-50显然已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MAKO的设计思想是系统的模块化,即在维持机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能根据不同的用户选装不同的动力装置、航空电子设备和机载武器。飞机外形采用雷达和红外隐身设计,尽量简化机身结构以降低造价且便于维护。机身及其两侧进气口的设计,以获得最佳升阻比、优异的大迎角纵向与航向稳定性为目标。可能选用的动力装置包括EJ200、M88和F404/414涡扇发动机。战斗机型为单座,教练机型采用串列双座。座舱有良好的视野,机头下视15°且机身两侧为40°,采用零-零弹射座椅。

  “玻璃座舱”内前、后座均有3台下视显示器,而前座舱还有平显。任务系统包括内置电子战设备,机翼和机身内共有5个油箱,机腹可挂一个副油箱,机翼可挂两个副油箱。机头装边扫边跟多模式火控雷达,机载武器有一门20毫米口径航炮,外挂点共有7个。(摘自:国际航空2003第7期)

  相关专题:国际航空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推 荐 专 题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台湾军力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