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环球飞行》专题 > 正文

军史纵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穿梭轰炸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4月06日 16:19 《环球飞行》杂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段时期,美国陆军航空队(USAAF)利用英国、意大利的空军基地起飞,对德国和德国占领下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境内的目标实施轰炸,然后到北非或苏联的基地降落,在那里加油、装填弹药或维修,在回程中遂行新一轮的攻击,最后返回英国或意大利的空军基地。从1944年6月2日至9月19日,苏联空军基地共维护美国飞机1030架,这些飞机完成了2207次战斗出动,对敌方的13个大型目标投掷了大约2000吨炸弹。“穿梭”作战是苏美空军协同作战的范例。到1944年9月末,苏军已大大向西推进,盟军亦大大向东推进,
“穿梭”作战的模式才被放弃。

  下面是美国空军退役中校乔治A.拉尔森讲述的“穿梭”轰炸的故事。

  B-17进驻欧洲

  1942年7月6日,美国陆军航空队的第一批B-17轰炸机抵达英国,便开始在欧洲逐渐建立起一支实力可观的轰炸机部队。该部第8航空队12架B-17第一次对德国占领下的欧洲实施轰炸是在1942年8月17日,具体目标是法国鲁昂。B-17第一次空袭德国是1943年1月27日。那天出动了64架B-17,攻击费格萨克的潜艇基地。但是由于整个目标笼罩在厚厚的云层之下,轰炸机不得不放弃原定目标,转而攻击第二目标——威廉港。

  在组织B-17轰炸机作战的过程中,第8航空队策划人员认为,要最大限度展开对德轰炸,就得从分布在欧洲各地的美军基地出发实施“穿梭”轰炸,从而使德国空军负责防空的战斗机力量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比如说,轰炸机从英国基地起飞,轰炸德国境内的战略目标,在北非的基地着陆补给,然后回头轰炸德国更多的目标之后再返回英国基地。1943年8月17日第一次尝试这种任务模式。当时317架B-17轰炸了雷根斯堡和施魏富特,那里是德国主要的轴承生产工厂。但那天竟有51架B-17被击落,剩下的B-17来到了北非基地。9月9日盟军攻克意大利后,第15航空队就在那里为第8航空队从英国出发实施“穿梭轰炸”开辟新的起降基地。

  在准备进一步实施穿梭轰炸的过程中,美军通过照相侦察找到了位于柏林以东和德军占领区(匈牙利、罗马尼亚等)的一些德国军工厂。从理论上讲,这些地方都超出了驻英国第8航空队B-17的航程,同时也不在驻意大利的第15航空队B-24的威胁范围之内。如果能在苏联建立供穿梭轰炸用的基地,则B-17能达到德国及其占领区的所有战略目标。这样做的好处很多:

  ——将迫使德国空军把战斗机从西线转移到东线,以对付驻扎在苏联基地上的美国轰炸机,从而削弱德国为对付盟军解放法国而准备的防空力量;

  ——让饱受压力的苏联人看到美国正在展开大规模的对德轰炸行动;

  如果对有战略意义的德国军事工业目标实施穿梭轰炸取得成功的话,有助于说服苏联军政领导人,特别是斯大林,同意让B-29驻扎在西伯利亚的苏联空军基地。这样,第20航空队的轰炸机可以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轰炸日本的目标,在苏联得到补给,然后在返回马里亚纳的途中再次轰炸日本目标。

  “狂暴行动”

  盟军建议,给在苏联的穿梭轰炸的代号是“狂暴行动”。1943年10月,阿诺德将军说服华盛顿参谋长联席会议派代表团去苏联,谋求苏联领导人同意让B-17和为它护航的远程战斗机在苏联空军基地获得再次执行任务所需的补给,包括加油、装弹、修理等。11月苏联领导人在莫斯科与美国军事使团的会谈中,同意了这个方案,但直到1943年11~12月德黑兰会议时才获正式批准。斯大林指示,为美国的B-17及其护航飞机准备6个基地。

  1944年2月,苏军为美军提供了3个,而不是先前同意的6个基地。波尔塔瓦、米尔哥罗德和波里亚京三个机场都在黑海以北、基辅附近。基地距离海港不远,有利于物资供应,但离前线很远,加大了作战飞行距离,而且都需要修复和重建。这意味着需要从外面调物资、设备和人员。苏联的建筑工人,主要是妇女,利用调往黑海港口和伊朗波斯湾港口的物资加长和加固2条为B-17轰炸机准备的跑道,并改善了所有3个机场的设施,包括在遍地烂泥的滑行道和停机坪敷设钢板,建设维修机库和塔台,修建露天的油料、弹药、食品和飞机备件供应站。为了守卫这些稀缺物资,还不得不派设岗哨。

  建设和修复工作进展缓慢,因为苏联人不愿意美军人员在他们后方跑来跑去。他们不仅延误人员、设备和物资的运输,而且还公开限制美军派驻苏联的人员数量。苏联人也不希望除经他们同意的B-17及其护航飞机之外的任何飞机飞越自己的领空。因为他们对盟军存有戒心。这就影响到使用C-47直接运输十分急需的物资。

  为瓦解德国军队最后向诺曼底进犯,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亲自出面,指挥美陆军航空队的中型、重型轰炸机展开攻势。这样就开始了驻意大利的第15大队飞机的第一次“狂暴行动”。

  1944年5月3日,美航空队斯帕茨将军命令一个作战联队(约150架)重型轰炸机和一队战斗机于6月初进驻苏联。他们的轰炸目标是德军设在匈牙利德布勒森的指挥所和铁路工厂。

  第15航空队司令部的作战令是这样的:从第2、第97、第99和第483轰炸联队各抽调32架B-17,组成第一次穿梭轰炸机群,目标是于6月2日实施攻击。第306战斗机联队的70架P-51为轰炸机提供护航及在目标地区进行火力掩护……最后撤到在苏联的基地。

  2日早上6点55分,128架B-17从意大利三个基地起飞,306联队的70架战斗机一直将它们顺利地护送到目标地区后就前往他们在苏联的基地。这时,第325战斗机联队的64架P-51接替第一批战斗机,加入B-17的轰炸行列。这里是巴尔干军事铁路交通要冲,轰炸任务完成得很出色。此后,机群来到在苏联的基地。虽然天下着雨,他们凯旋飞来还是受到了当地民众和苏联高层军官的热烈欢迎。

  在基地,每个美国机械员都配备两名苏联士兵,帮助准备和维修飞机。期间也发生过由于苏联士兵装炸弹没有固定好而掉下来砸了美国领航员的头的事故。机场上帐篷连着帐篷,中间还有露天食堂。为庆祝轰炸胜利,两军的摄影师们忙着照相,苏军乐队还举办了一个音乐会。由于下雨,轰炸机在基地多滞留了三天。

  4天后,B-17及其护航机队从苏联三个基地出发,去轰炸德军占领下罗马尼亚的加拉茨。这次出动了104架B-17。这次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德军飞机被炸得碎片乱飞,烈火冲天。当时德军的Fw 190战斗机追上来,要攻击美军的轰炸机,最后被P-51击落了6架,美军自己损失2架,遂又回到了苏联基地。

  此后5天里,美国人巡视了基地周围的机场。看到这里还有不少苏联通过“租借协定”获得的美国飞机,如贝尔P-39、寇蒂斯P-40、道格拉斯A-20和北美B-25。9天后,这些B-17装备完毕又前去攻击德国目标,然后回意大利基地。这次选择的是布加勒斯特东北209公里的福萨尼机场。这次出动了127架B-17和62架P-51。虽然当时目标上空气象情况很不利,而且地面高炮火力十分猛烈,但领头的B-17还是准确地把炸弹投到机场,随后的B-17把地面的德军飞机逐个摧毁。德国战斗机Me 109立刻起飞迎战,P-51即上来拦截,但还是有一架B-17被击落,P-51也损失2架。德军8架战斗机被击落,15架在地面被摧毁。到6月11日下午1点30分,最后一架飞机在意大利基地着陆为止,标志着第一次往返苏联的穿梭轰炸的完成,其轰炸和作战效果超过预期目标。

  德国人反扑

  第二次穿梭轰炸自1944年6月21日开始。这次有145架B-17从英国基地出发,由两个大队的P-51战斗机护航。到接近德国海岸的地方,P-47返回英国,由一个大队70架P-51来接替护航任务。轰炸机分为两队,123架前往轰炸柏林以南的合成石油工厂,21架则转而攻击埃尔斯特韦达周围的目标。这时护航的P-51由另一拨51架P-51来接替。

  德国空军为对付这次袭击作好了准备。当美国轰炸机队飞过苏联的布雷斯特立托斯克东南80公里时,20~30架战斗机立刻起飞拦截。在攻击过程中,有6架被P-51击落。B-17和P-51各有一架损失。至此事情还远没有结束。德国的远程双发轰炸机亨克尔He111H悄悄跟随美国机队来到苏联,发现了美军的两个轰炸机基地。在美军没有觉察的情况下,He111H将该情报发回德空军东区司令部。晚上7点,消息传到空军迈斯特办公室,德国人迅速准备午夜偷袭。当时苏军隐约听见好像有大队德军飞机在高空云层之上飞来,但遗憾的是,没有人通过无线电或电话发出警告。

  德军的空袭开始了。先是一架高空飞行的He111H在苏联的美军基地上空盘旋,投下带伞的曳光弹,以照亮机场,使其他的He111和护航的Bf 109得以顺序投弹。德军反复攻击机场达2小时之久。总共有70架轰炸机投下爆破弹、燃烧弹和杀伤弹,而Bf 109则扫射美国飞机和投放对付人员的地雷。德国人摧毁了43架B-17,严重损坏26架。第二梯队He111H攻击了皮亚廷机场,摧毁了15架P-51。至于被摧毁的苏联从美国租借来的其他各型飞机数目不详。

  这次袭击还破坏了露天存放在油桶中的170万升航空燃油,导致一名美国航空人员和25名苏联地面人员丧生。由于苏联机场防空力量薄弱,因而德国飞机如入无人之境。美国战斗机无一能起飞迎战,附近机场的苏联战斗机也无一前来助战,或拦截德国入侵者。

  1944年6月22日清晨,为预防德国继续来犯,美航空队东区司令命令劫后余生的B-17和P-51撤向后方,撤到德国轰炸机航程之外。事实证明,这是英明的决策。因为德国侦察机随后又来到美军基地,He111H又攻击了该机场。它们破坏了贮存的油料、弹药和炸弹,也破坏了跑道和一些设施。这两次攻击使苏联为穿梭轰炸做了很久的大量工作付之一炬。于是,美国又派遣驻英国的第8航空队维修官员及其下属来穿梭基地紧急抢修被损的B-17,否则这些飞机再遭袭击就成为不可收拾的残骸了。

  美军维修人员和苏联地勤人员一起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尽可能拼凑并恢复了若干架B-17。这期间穿梭轰炸处于暂停状态。然后这些恢复飞行的飞机飞到意大利基地去进一步修复。

  其间上面要求美航空队和苏军官员考虑下一步穿梭轰炸如何进行。他们的意见是加大飞机停放的间距,使之难以在一次轰炸中都被击中,并疏散存放油料、弹药。人们也认识到,需要增加地面防空火力,同时加强空袭警报演习和训练。美方也提出增加夜间战斗机,以保护机场,但苏方不同意在其领土上部署更多的美国飞机和人员。鉴于明显地有可能再次遭受袭击,美军修改了它的穿梭轰炸方案,将攻击目标集中在德国军事目标,同时将出击的飞机先飞到原来的基地过夜,以便有充分时间加油,加装武器,以减少在地面受攻击的风险。

  4天后,B-17开始攻击德洛霍贝茨的炼油厂。到9月中旬,穿梭轰炸一直在继续进行,但狂风暴雨的天气常常使空袭中断几天甚至几个星期。

  8月1日,波兰地下工作者给盟军设在英国的司令部发电,要求紧急空投食品、弹药、武器和药品,以支援他们在敌占区坚持艰苦的抵抗运动。但苏联领导人却另有自己的打算,他们不想在打败德国人之后,让这些反法西斯斗士出来领导波兰。苏军有意把他们挡在华沙城外,给德国人以时间,把他们给镇压下去。苏军的理由是,为休整和补充部队装备,这种拖延是必要的。直到9月11日,空投才得到批准。这个事件也进一步增加了美苏之间的摩擦。

  获得批准后,美军还需要一些时间做准备,把炸弹换成供应物资。到9月18日,107架B-17装载着带降落伞的物资从英国出发了。护航的P-51有150架之多。起飞不久,3架B-17发生故障返航了,另外两架被德军战斗机击落。其他飞机先后到达华沙上空,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总共投下了1284箱物资。但据估计,抵抗运动战士们只收到其中的130~300箱,其余的都被德军拣走了。

  空投后,64架护航飞机返回英国,86架伴随B-17到苏联基地。次日,这些飞机从苏联基地起飞轰炸德军在匈牙利索尔诺克的指挥部。9月22日,B-17和P-51都返回了英国。至此,在苏联的穿梭轰炸任务就此结束了。到10月,只有200名美军人员还留在苏联基地,但他们不准离开机场,并和苏军相隔离。这批美国人一直呆到德国向盟军无条件投降为止。

  评价

  此后,盟军的情报和任务策划人员为这一段“穿梭轰炸”作了一个客观的评价,其中的要点是:

  ——为实施“穿梭”轰炸,美国航空队经常和苏联高层军官和政治领导人保持会晤;

  ——穿梭轰炸向苏联军队和政治领导人展示了,美航空队对德国和纳粹政权进行着一场艰苦卓绝的空战,并和东线的苏军紧密合作;

  ——盟军领导人曾希望通过在穿梭期间与苏军密切合作,取得苏方同意,为美国B-29在西伯利亚提供穿梭基地,以便让第20航空队从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实施穿梭轰炸;

  ——利用苏联基地对德进行战略轰炸期间美军花费的器材(设备、燃油、弹药、武器)要比它从英国和意大利基地起降更多;

  ——从苏联基地往返的穿梭轰炸并没有迫使德国空军把大量战斗机从西线转移到东线;

  ——德军指挥官正确判断出,美国航空队穿梭轰炸作战缺乏基础,料到它持续不了多久,它更多的是起到一种宣传作用,让人看到苏联和盟军的合作。

  但具体实施穿梭轰炸的机组和战斗机驾驶员们对他们的成就的看法则积极得多。他们认为:

  ——他们对指定的目标投放了1200吨以上的炸弹;

  ——美航空队情报部门观看完成任务后对目标区所拍摄的照片表明,这些目标都被全部摧毁,或受到重创;

  ——德国民众的士气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他们处在盟军轰炸圈内,并面临着一天24小时都有可能遭受轰炸的威胁——白天受美军轰炸,夜间受英国轰炸;

  ——从苏联基地组织实施穿梭轰炸行动是一种创新的战略方案。

  不管怎样,穿梭轰炸只是二战中盟军对德空战的一小部分,它淹没在美国航空队和英国轰炸司令部对大量德国城市大规模摧毁性打击之中。但在一段时间里,苏美两国空军曾直接合作打击过共同的敌人,这在空战史上书写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篇章。(摘自:《环球飞行》杂志1-2期/文图提供_钟 强)

  相关专题:《环球飞行》专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推 荐 专 题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台湾军力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