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反恐专题 > 正文

各种高科技手段齐上阵 为何美三度“放生”拉登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3月25日 08:40 北京青年报

  情报不充分多次丧失良机抓捕拉登美军欲打持久战

  在1998年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遭恐怖袭击后,美国就紧紧盯上了嫌疑最大的主谋乌萨马·本·拉登,有三次几乎可以置他于死地。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这名“基地”组织领导人最终都得以脱险。

  -特尼特主持“放生”

  美国前高级官员23日在“9·11”事件独立调查委员会作证时说,当初之所以屡次坐失良机,主要是因为对情报的准确性存在疑虑、担心殃及平民和与盟友疏远等因素。

  “每次,装备和人员都调集好了,行动却又被取消。因为,传回来的话是:我们不能确定,我们不太确定,”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塞巴斯蒂安·科恩说,“一次,有迹象表明我们已经发现本·拉登,结果却出现了来自阿联酋的一位酋长。还有一次考虑要击落一架可能载有本·拉登的飞机。结果,情报部门又推翻了这一计划,说他们并不认为已经找到了他。”

  独立调查委员会在其公布的初步调查报告中指出,数次阻止暗杀行动的关键人物正是中央情报局(CIA)局长乔治·特尼特。他和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塞缪尔·伯杰将于24日在独立调查委员会作证。

  该委员会的最终报告将于今年夏天出台。预计它将为民主、共和两党之间愈演愈烈的总统竞选大战增添新的“弹药”。

  -三次良机回放

  独立调查委员会的初步报告说,美国至少有三次已经发现了本·拉登的踪迹,它们都发生在1998年8月11日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遭到袭击之后。

  1998年12月,美国收到情报说,本·拉登正在阿富汗南部坎大哈

  的某一地点。美方随即准备发动一系列针对他的空袭行动。但中情局局长特尼特告诉属下:“军方不愿发动空袭,因为有数小时内没有人见到乌萨马·本·拉登”。

  特尼特在独立调查委员会作证时说:“当时担心情报来源的可靠性和(空袭)对附近一座清真寺造成间接破坏的风险。”

  前反恐协调员理查德·克拉克告诉委员会,当时的这一情报有50%的可靠性。如果采取空袭行动,有可能会造成至少300名平民被误杀。

  另一次机会是在1999年2月。当时美国情报部门收到情报说,本·拉登经常前往阿富汗赫尔曼德省一个狩猎营地。

  “(1999年)2月初,有报告说本·拉登在那里,似乎停留了一个多星期,”独立调查委员会执行主任菲利普·泽利科说,“那里不是城市地区,所以间接伤害的风险很小。情报提供了有关这些营地的详细描述。技术情报(卫星照片)也证实了对一个大型营地的描述,并显示附近有一架阿联酋官方的飞机。”

  空袭准备很快就绪,但行动却没有进行。

  “据中情局官员说,决策者担心空袭会杀死一名可能正与本·拉登在一起的王子或者其他高级官员,”泽利科说,“(中情局驻)当地官员现在认为,那是一次在‘9·11’前除掉本·拉登的好机会。”

  第三次是在1999年5月。情报人员报告说,本·拉登在坎大哈停留了5天时间,并提供了他的具体位置。但中情局官员被告知,不能发动空袭,因为情报的准确性存在疑问,而且袭击可能会间接造成平民伤亡。

  “三次有机会在36小时内干掉乌萨马·本·拉登,但每次都放弃了机会。这令我感到有点愤怒,”中情局负责追踪本·拉登的部门负责人在给一名同事的信中写道,“局长(特尼特)发现自己孤独地坐在桌前,周围的其他(部门)负责人都在说,‘我们会服从你的决定,局长先生’,但言外之意却是,‘如果袭击没有干掉本·拉登,中情局就要独自承担责任’。”

  -本版综合新华社消息

  -资料

  美国高科技抓拉登

  据CNN报道,美国一位官员透露,目前美国军方正使用各种高科技手段24小时寻找拉登的行踪。以下是美国军方可能用于追捕的各种高科技手段。

  地面“窃听器”

  这种东西可以被地面部队埋设或从飞机上抛撒在山区的路口等地,监听地面车辆、人员的动静以及各种声音,然后把信息通过卫星传给军方分析人员。

  RC-135侦察机

  有消息说五角大楼目前也在考虑派遣这种远程侦察机前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执行任务。

  E-8侦察与目标打击系统

  美国国防部正在考虑采用这种系统监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据称,这种系统可以在任何天气状况下对地面目标进行分类、跟踪和定位。

  “捕食者”无人侦察机

  配备照相设备可对地面车辆和人员拍照,特殊的雷达设备方便其在云层中飞行,必要时还可以配备攻击地面目标的导弹。

  -资料

  “恐怖”百科书

  美军在阿富汗曾找到11册有关“基地”组织训练成员的“恐怖”百科全书。据称,这11册书的前言都有“献给深受爱戴的本·拉登兄弟”的字样。

  相关专题:反恐专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