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 正文

大陆电磁脉冲武器发展迅速台“脉护计划”有缺陷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12月26日 09:32 环球时报

  近日,台湾媒体在炒作新动工的台湾“国防部大楼”的同时,又报道了台军一个新军事计划———“脉护计划”。

  出台防“软硬杀伤”的两项计划

  “脉护”即“保护命脉”。这里的“命脉”是指台军指挥、通讯、情报系统的各种
线路和枢纽,尤其是指台军衡山指挥所的作战指挥中枢。据台湾媒体披露,为了反制解放军近年来电子战的发展,台“国防部”早在2001年就在当时的“国防”机密预算中编列了7.8亿元新台币用于“电子战及资讯战装备”的规划,资金分属“资安计划”与“脉护计划”。其中“资安计划”主要指防止大陆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台战略部门发动黑客攻击,属“软杀伤”攻击。而“脉护计划”则是为了防止大陆利用电磁脉冲武器对台进行电磁脉冲的“硬杀伤”,主要是在台军重要军事设施、战略民用设施和重点政府大楼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据台军人士透露,目前“脉护计划”正在台军衡山指挥所紧锣密鼓地进行,并将配合新“国防部大楼”的建设于明年完成。

  据了解,这项计划主要由反制脉冲效应、电子反制防护网等七大部分组成,其目的是为了防范电磁脉冲武器的攻击,以维持计算机运转并保护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所有资料和指挥、通讯、情报系统的畅通。如同台军其他的高科技军事计划一样,“脉护计划”的具体实施单位也是号称台军“科技大本营”的中山科学研究院,而其中核心部分则是由该院第三研究所,即电子系统研究所负责。对此,“中科院”负责该计划的主管官员得意地宣称,届时台军方作战指挥系统就等于“戴上了一顶防电磁干扰的防护帽”。

  对大陆电磁脉冲武器很紧张

  “脉护计划”所提到的电磁脉冲武器,是一种利用核爆炸产生的强大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对电线、有线电、无线电、雷达系统、通讯系统等设施进行破坏,从而瘫痪敌方整个指挥、通讯、情报系统的先进武器。比如破坏电子设备中的部分零件(如半导体绝缘层、集成电路等被烧毁)。以前电磁脉冲只有核武器才能产生,因此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不多,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非核电磁脉冲武器或者高功率微波弹也逐渐走上历史舞台。这种电磁脉冲武器采用高能微波发生器来制造电磁脉冲,工作原理与核脉冲有本质区别。由于其不受国际公约限制,因此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在发展具有强大破坏力的非核电磁脉冲武器,其中以美国的技术较为领先。

  台军方最近以美军的几份研究报告为证据,认为大陆方面已经在此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仅具备核爆炸可控当量的电磁脉冲弹头,而且还开发了包括高功率微波弹等非核“新概念武器”,这使台军十分紧张,因此,台军抓紧出台和实施“脉护计划”。

  台军人士表示,除了积极落实“脉护计划”来保护台军计算机线路和枢纽外,台军还本着“建立台海电磁屏障、掌握电磁优势”的目的,在陆海空三军分别编设了电战营、电战中队和电战大队,妄图采用反制措施来获得台海制电磁权。其中主要的反制部队是“老虎部队”,即台第20电子战大队,其规模与编制完全是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家的“翻版”,直属台军参谋本部。具体而言,该部队由预警机中队和电子反制中队组成,主要装备包括E—2T空中预警机、EC—130H电子战飞机等。其核心力量是从美国购买的EC—130H电子战飞机。据了解,这只“老虎”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干扰大陆军事通讯和导弹发射,支援其它部队完成作战任务。除“老虎部队”外,台海军还成立了“电战中队”,空军则编设“电战大队”。

  不仅如此,台军着眼未来台海形势的发展,计划建立“数字化部队”,形成攻防兼备的信息战能力。台“国防部长”汤曜明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台“中央社”专访时便明确指出,台军将于2008年完成“数字化部队”的编装和战备。

  存在先天不足

  从表面看,台军的“脉护计划”好像使台军练就了一套刀枪不入的铁布衫功夫,但事实上台军这项耗资巨大的计划却有着先天的缺陷。首先,台军虽然对衡山指挥所一类重要军事枢纽进行了防护,但由于台军的通讯线路大多与民用管线合用,而台军又很难对遍布全台、规模庞大的民用管线进行防护,因此脆弱的民用线路一旦被破坏,台军通讯线路也会受到损坏。

  其次,台军所谓的反制部队其实也只能起到一个心理安慰的作用,因为目前“老虎部队”装备数量极少的E—2T和EC—130H飞机,由于得不到及时的保养,设备老化的速度很快,连基本的日常训练都很难保证,更不要说对大陆发动有效电子攻击。因此,台军自以为得计的“脉护计划”可能又会成为“台独”分子的一场黄粱美梦。(特约记者 李润田)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