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山地质地貌景观分析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 23:38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 一、地理环境: 天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处于张家界市澧水河南岸,地理坐标:东经110026’15”--110030’45”,北纬29001’30”--29006’15”,总面积6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518.6米,其绝对高度并不大,但它的相对高差1300多米,以高、雄、险、陡、峭,控制城市南面的天际线,给人以雄壮险峻、一山独尊之势。 二、由来: 天门山古称方壶山,又名松梁山。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武陵太守钟离牧镇压“武陵蛮”入境,适逢松梁山“洞开如门”。它回京禀报后,吴帝孙休以为祥瑞,赐名山为天门山,洞为天门洞,意为通天之门。 三、成因: 天门山的形成,据考察,天门山隆起开始于燕山运动,再经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造就了天门山隆起的主体,后经强烈的剥蚀和淋溶作用,形成了现今的喀斯特山地地貌。山顶因长期风化剥蚀和断层作用,四周陡峭部分被剥蚀仅保存了核部产状宽缓地地层,从而呈现出孤立台地地貌,台地峭壁以下有向下伸出的几条山峦及峰脊谷地,形成了今天的天门山。 天门洞的形成,说法不一,在 神话传说中,有登天之门之说,有人说是公元263年的地震崩解所致,有人说是自然山崩形成的,也有人说是溶洞溶蚀崩解所致。经考察,天门洞本是台地边缘的一个地下溶洞,溶洞顶部是向斜构造的核部,因向斜之力挤压,核部岩层本就为一个断裂破碎带,易于坍塌,再加上长期的溶蚀、侵蚀作用,终于南北两端岩层崩落,露出天门。 四、地质地貌: 天门山属于新华夏系,武陵隆起带,是武陵山脉向东进入洞庭湖平原的余脉。区内地层岩层主要为寒武系灰岩、白云岩、页岩,南部可见到震旦系炭质页岩。 主要的特征: 1、千古神奇、举世罕见的天门洞; 2、雄壮险峻、一山独尊的高山气势; 3、类型丰富、景观独特的岩溶地貌; 4、壮观神奇、秀丽迷人的瀑布; 5、变幻莫测、景象万千的地址地貌——天文气象组合景观。 主要的地质景观: 岩溶台原、岩溶峰丛、岩溶峡谷、岩溶漏斗、石芽、石林、岩溶洞穴、天桥石门、泉水瀑布和地质构造等(详见图解)。 还拥有自古名山的地位,保存完好的次生林,众多的稀有动、植物,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精华。 五、重要的景观介绍: 1、岩溶漏斗:在台地上十分发育,有直径2-70米不等的大小漏斗几十处,多见于山顶东部。这些漏斗,多系岩溶塌陷作用而成,其下多发育有溶洞。比较有名的漏斗有“ 天池”、“卧龙潭”、“梅花雨源”等(见照片)。形状各异、深浅不一的岩溶漏斗布漫了森林,更显深邃神奇。2、溶洞景观:天门山溶洞遍布地下,许多垂直型溶洞,深达数百米,有的根本布知深浅,而且通过水平型溶洞互相串联,层层相叠,洞中有洞,洞上有洞,各洞均有泉水流淌,协奏出地下世界最为奇妙的音乐。前人赋名的有祖师洞、玉皇洞、鬼谷洞、求儿洞、观音洞等十六处。经考察,这些溶洞主要以垂直节理发育为主,一般与山顶的岩溶漏斗相连。这些溶洞 具有高、深、陡的特色,可用来接待国内外职业探险队伍进行探险。 天门溶洞中,有一个奇特神秘的鬼谷洞。鬼谷洞,又称“鬼谷子洞”、“鬼谷仙洞”它位于天门山的一堵绝壁之上,无路可走,要入洞,则须从山顶吊索而至,入洞门,可见“石桌”、“石床”、“篆文”等,相传是战国隐士鬼谷子练功的地方。为探究这一溶洞的奥秘,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勇士探险却一次次失败,近十多年来,又有一退伍军人曾组织人员先后六次探险,仍没有一次成功,但每次都发现了一些奇特的景象,特别是从拍摄的照片中发现鬼谷子面壁显影图,着实有些令人费解。(照片) 3、壮观神奇、秀丽迷人的瀑布:分布在天门山旅游区的瀑布共有十几处,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双龙瀑布、天槽瀑布、七级瀑布、天门神瀑等(见照片)。从成因来说,都属于岩溶泉水形成的瀑布。 双龙瀑布:位于云梦泽之上绝壁中。高达数百米的绝壁上有两股泉水,形成黄白两股非瀑,坠落在“神仙塌”前,溅起满塌烟雾。这种清浊同归的自然现象,仿佛给游人以人生和社会的启示,成了天门山奇景之一。 七级瀑布:位于桂花桥以下,掉索溶峡谷下端。该瀑布从高约几百米的山漳,分为七级奔泻而下,恰似一条白色游龙正在奋力向天门山攀登。 天门神瀑:属于一种间歇性瀑布。在天门洞顶部有一个天堰漏斗,是附近雨水和岩溶水的汇集地,也是梅花鱼的水源地,但当水积聚过多,无法及时下渗事,积水翻过漏斗外缘从绝壁飞泻而下,形成天门神瀑(天门翻水)奇观。据传,天门神瀑的清浊与出现,与天下大事有关,这更给天门神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每当天门神瀑出现事,城市万人空巷,争睹数年难遇的奇观。 相关专题:俄空军张家界天门山飞行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