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长篇特写:双拥文物背后的故事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1月31日 06:42 解放军报

  双拥文物背后的故事——记者在军事博物馆感受军民鱼水情

  本报记者 董强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岁末年初,那些还在风雪边关值勤巡逻的军人,让更多的人对和平生活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每当节日来临的时候,各地涌动的双拥潮,也让更多的人对军民鱼水情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2006年1月23日上午,记者走进军事博物馆。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候,观看数百件近几年来的双拥文物,的确有一层特别的意义。军事博物馆文物处处长孙守礼告诉记者,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文物作为军民鱼水深情的见证,将在历史的沉淀中呈现出弥足珍贵的收藏价值。

  救命手机·千米长卷——重温伟大的抗洪精神

  这是一部普通的手机。款式已经很陈旧,机身上也有许多磨损的痕迹。可就是这部手机,在1998年长江抗洪中发挥了大作用,被誉为“救命手机”。

  手机的主人叫丰跃进,时任驻武汉某舟桥旅政治部副主任。1998年8月1日晚,嘉鱼簰洲湾长江大堤决口。当晚20时,丰跃进正准备收看庆祝“八一”

建军节文艺晚会,手机突然响了,大堤决口的消息传来!丰跃进立即集合部队前往决口处抢险。

  离大堤不到200米,军车突然熄火,丰跃进落入水中。大水很快淹至颈部,他高举着手机,在两名战士的护卫下,艰难地向大堤走去。当时,现场4部手机只有他这部还有信号。他第一个把险情报告给了湖北省军区。丰跃进还用这部手机联系和引导救生艇、冲锋舟到现场,数十名被洪水围困的普通百姓得救了。

  万人签名的千米长卷,同样见证了1998年嫩江、松花江抗洪中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1998年8月22日,东方饺子王餐馆倡议并发起了“中流砥柱”千米长卷、万人签名、向子弟兵致敬活动,许多哈尔滨市民在千米横幅上写下了对子弟兵最想说的一句话。

  在工作人员帮助下,记者小心翼翼地展开长卷,细细阅读。一位叫毛毛的小女孩这样写道:“祝爸爸在抗洪前线早日平安归来,女儿在家中等着您!”一位名叫冬冬的6岁男孩用拼音和汉字写道:“长大了我也要当解放军!”一位署名为“老兵”的留言是:“抗洪官兵用血肉之躯激励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我为我当兵的历史而自豪。”不知道毛毛、冬冬、“老兵”现在过得好不好?他们的留言已经伴随着千米长卷,载入了共和国的历史,并折射出时代之光。

  与1998年抗洪有关的文物还有很多,像生命之绳、“党员敢死队”袖标、请战血书等。睹物思人,记者一次又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抗洪抢险是对新时期军民关系的一次全新检阅,它启示我们: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军民团结如一人,就能涌现出一大批顶天立地的英雄,形成拔山贯日、气壮山河的精神奇观。

  千纸鹤·两份收据——回顾抗非典精神

  在军事博物馆的仓库里,两大箱子纸鹤让人想起了2003年春夏之交抗击非典的那段不平常的日子。2003年6月20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批治愈患者走出小汤山

医院东门,这座全国最大的非典收治定点医院在高速运转51天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当天下午,军事博物馆文物处干事杨萍就和同事一起赶到了小汤山医院,收集、整理可以作为文物的物品。在许多病房地板上散落的纸鹤,引起了杨萍的注意。

  见记者兴趣浓厚地听她叙述,杨萍接着说,那些纸鹤有外面的人送给里面的,也有里面的人送给外面的;有医生护士送给病人的,也有病人送给医生护士的……你要知道,这是由1383名军队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医院啊,它创造了世界医学史上奇迹。“这些纸鹤也是奇迹的见证者,既能从中看出老百姓对解放军的信任,又能看到解放军的无私奉献精神啊!”杨萍用这句话概括了她对两大箱子纸鹤的理解。

  与抗击非典有关的文物,还有两份北京市接受捐赠专用收款收据。编号为0043627的捐赠人是程允贤,款项数额为1万元;编号为0044650的捐赠人是李铎、李长华,款项数额为10万元。两份收据的收款人签字都是王春连。程允贤、李铎,一个是著名雕塑家,一个是著名书法家,两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军人。

  抗击非典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来没有如此紧密,军政军民关系空前密切。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沉着冷静,科学应对非典狂魔,终于不再肆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只要亿万军民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

  证件·导弹——感受载人航天精神

  单从制造价值上来讲,军事博物馆最值钱的文物恐怕就是一枚价值60万美元的导弹了。这枚导弹由航天三院无偿捐赠。航天三院的科学家们说,花这个价钱进行国防教育绝对值!

  与导弹体积上形成庞大反差的是一个个小小的工作证、记者证、出入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百余种大小不一、色彩各异的证件,囊括了从“神一”到“神六”发射的全过程,证件的使用者有军人,也有地方人员。他们同样感到幸福的,都是近距离感受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目击者,是伟大历史的见证人。

  军事博物馆文物处处长孙守礼对记者说,他目前正联系征集阿拉善盟军分区的一部电台,1999年11月20日清晨,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升空后,第一级

火箭、4个助推器和飞船整流罩残骸,分别坠落在阿拉善左旗、鄂托克旗和乌审旗境内,回收这些残骸对于火箭性能的改进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阿拉善盟军分区提供了当时最先进的电台,为残骸的回收提供了便利。

  说到这里,孙守礼处长话锋一转,向记者讲起了另外一个故事:1958年5月,额济纳青山头一带的草场已现青色,但居住在这里的牧民们都在忙着搬家,因为他们接到上级通知,国家要在这里建设我国第一座卫星发射场。从那时起,额济纳人民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载人航天工程作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伟大进程中,确实需要军民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这样铸就的。记者由此想到:新时期的军民鱼水情激励军民团结协作,战胜一切困难,同时也激励军民携手并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