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外军新闻 > 正文

美军公开先发制人核打击计划威慑伊朗朝鲜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11:50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刘起来

  美军公开“核司令部”和“CON-PLAN8022”计划的真实目的在于,从组织和制度两方面为“先发制人”和“全球打击”核战略创造条件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据日本共同社日前报道,多名美国政府人士和核专家透露,为对付
朝鲜和伊朗等“无赖国家”,美国在其军内新设了一个集核武器与常规武器攻击手段于一体的联合司令部,并制定了准备对上述国家的核设施发起先发制人打击的“CON-PLAN8022”作战计划,其中包括使用“地堡炸弹”等战术核武器。

  美军公开上述“先发制人”的袭击计划,目前可能出于威慑伊朗、朝鲜之目的,通过展示自己的“反击能力”和“潜在的惩罚措施”来警告对手不要无视后果而铤而走险。但更重要的是,布什政府欲借伊、朝“威胁”,通过创设新司令部和制定新作战计划,从组织和制度两方面为一直推动的“先发制人”全球核战略创造条件。

  新部门新计划双双“出笼”

  据报道,新的“核司令部”被命名为“宇宙及全球规模攻击的统合机能部队司令部”,于2006年1月设立,位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据统辖美军战略部队有关人士称,该司令部现以凯宾·切尔顿空军中将为首,约由250人组成。而这个核司令部最主要“功能”就是执行“CON-PLAN8022”计划。

  为对付朝鲜和伊朗等“无赖国家”,美国战略司令部于去年完成了“CON-PLAN8022”作战计划。报道称,美国将在两种情况下启动“CON-PLAN8022”计划。第一种是对被确定的具体核威胁做出反应。美军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动尽可能精确的打击,破坏敌方的通讯系统,甚至占领敌方的核设施。第二种情况则相对较为常规。美军在收到核威胁警告后,将使用轰炸和信息战消灭敌方的核项目,同时派遣特别部队破坏地下工事,致使敌方的武器报废而不需要将其完全摧毁。

  值得关注的是,该计划还包括“核武选择”。如果针对美国的核威胁迫在眉睫,或需要摧毁难以攻击的目标时,美军将动用能穿透地面的核武器来消灭深埋在地下的核设施。该计划一旦实施,美国将以第八战略空军的B-2及B-52战略轰炸机为主力,半天之内便可以对其他国家实施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与以往其他作战计划的不同之处在于,该计划还设想了一场无须派出地面部队而实际占领敌国的小规模军事行动,这在当前美军目前常规兵力短缺的情况下更具有“现实意义”。

  并非只针对朝鲜、伊朗

  对于朝鲜和伊朗等所谓的“无赖国家”,尽管美国一贯的公开立场是使用性能先进的常规武器击败对手,并将自己的核武器置于“遏制其他有核国家的重要工具”范畴,但新出炉的“CON-PLAN8022”打击计划却强调,当美国收集到其正面临核攻击直接威胁,或是美国认为有必要打击敌对国一般性军事打击难以破坏的重要军事目标时,美国将有可能使用战术核武器。

  因此可以说,在美军眼里,核武器已悄悄走到了与常规武器“平行”的地位。对此,有专家指出,“CONPLAN-8022”计划是美战略司令部在接受空军提出的“全球打击计划”同时,根据自身特点将核武器嵌入“全球打击计划”的产物。比如,美军将在行动中用配有小型核弹的钻地武器来摧毁对手深埋地下的设施。

  美军“全球打击计划”最早的构想诞生在布什上任前,源自当时的空军理论。当时美国空军就在构想通过精确空中打击使随后的地面进攻变得更容易,甚至完全避免地面行动。此后,随着美军在伊拉克伤亡的不断上升,全球打击计划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同时把关注的目光转向更具威力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甚至是核武器上。

  核武器与常规武器并用

  对此,军事分析家威廉·阿肯在为《华盛顿邮报》撰稿时透露,从传统军事学来说,军事力量和备战准备能够震慑住敌方,核武器存在的主要目的也是如此。而要震慑敌方,就必须让公众知晓备战的准备,否则就失去了起作用,但是,“CON-PLAN8022”先发制人计划的突袭特点却违背了这一点。

  在传统意义上,核武器只能作为防御手段使用,而且此前五角大楼制定的作战计划也多半为特定的地区设计,从根本上说也是防御性战略,但美国战略司令部拟议的“CONPLAN8022”计划则明显是进攻性的。此举表明美国过去偏重核武威慑的思路将逐步改变,军事战略的取向为核武器与常规武器并进,模糊核门槛。过去冷战时期三位一体的核威慑战略将被以核武器、高科技常规武器及导弹防御系统的新三位一体所取代。这种做法势必将增大核武器被使用的可能,让愈演愈烈的全球核扩散趋势更加危机重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