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 正文

强化与美日全方位军事合作 三方互动初具规模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 09:28 华夏经纬网

  一是假美军之手过度渲染大陆“军力威胁”。美国防部在2005《中国军力报告》中,大力渲染大陆军力威胁,几乎可以说是与台军“汉光21”号演习一唱一合。美军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军力已不再是第三世界军事力量,在一些领域已达第一世界水准,美国将在军事方面遭受中国前所未有的挑战。”报告还认为,“中国军力在许多方面较以往有更大提升”,认为“中国的核威慑能力增强,新一代潜艇配备的带有核弹头的导弹可以使中国在核战争中有反击的能力。”报告中还提到,中国大陆面向台湾部署的导弹增加很快,台湾海峡实际
上已不存在军事均衡。据此,美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认为,中国军事的现代化超出了中国的防卫需要,可能改变在亚太地区多年不变的军事平衡,并且可能影响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威慑力。

  二是极力鼓吹美日台同盟。今年2月19日,美日两国日在华盛顿举行了“美日安全保障协议委员会会议”的“2+2”磋商,对1996年制定的《美日安保协议》做出重大修改。这次会议是美国和日本在安全和外交方面最高级别的会议,会谈除了讨论驻日美军的兵力部署,更将台湾视为一个新的安全关切问题列入讨论的主要议题。在会后双方发表“共同声明”中,首次将“鼓励通过对话方式和平解决台湾海峡相关问题”列为两国共同的“战略目标”之一,即日本将在亚洲以及其它地区配合美军行动,日本将更进一步介入两岸事务。此声明一经出台,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对于美日安保会议,台湾当局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关注和兴奋。早在美日《联合声明》还没正式公布前,台“外交部”就公开表示欢迎,一些政客也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有关报道,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表态。2月19日和20日,台湾各大媒体几乎都将美日把台湾海峡列为“共同战略目标”作为头条。陈水扁也在接受日本媒体专访时,呼吁日本政府“不要过于顾虑中国大陆的压力,要走自己的路,美、日、台之间更应该建立起安保同盟关系”。

  三是台F-16飞行员首度参与美“红旗演习”。台军派往美国训练的F-16战机飞行员,今年获邀纳入美国年度“红旗演习”的友军行列,这被岛内媒体宣称为台美军事合作的“重大突破”,并称这项动作显示台湾已被视为美国“准军事盟邦”。据台湾媒体报道,一同参与的战机还包括日、韩、新加坡等国。

  四是大量派官兵赴美受训。为配合“基德”级军舰的服役,台海军先后派遣了1500名官兵赴美国受训。受训内容除了基本的舰艇操作外,还要学习新型雷达、声呐、反潜武器的操作以及与直升机的对空联系等课目。“基隆”号和“苏澳”号从美国出发后,经过巴拿马运河、夏威夷珍珠港、关岛等地,最后到达台湾,行程1.2万多海里。期间两艘军舰重点进行了“标准2”型导弹的操作训练、雷达辨识、锁定目标等训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两艘战舰还与美国太平洋舰队进行了海上联合演训,这是20多年来的头一次。由于美军作战强调舰队协同作战,因此军舰间的联系、战机与军舰的联系等都是美军重视的训练项目,而加强与美军舰队的联系正是台湾海军极力看重的,因此此次联合演训对提升台军的实战能力确有帮助。

  五是台军与星光部队共同接受美日联合作战指导。为使台湾军队与在台受训的新加坡星光部队能熟悉盟军式的联合作战协调机制,台湾军方已突破以往的限制,与新加坡星光部队一起接受美、日军事顾问团共同指导的协同作战演练。以往一向由新加坡部队在台自训自演的“星光演习”,也已因应战略改变,配合美、日等军事顾问团的指导,正式更名为代号“正午演习”。目前台军不仅已将第一梯次的“联勇操演”混入与星光部队进行操演,并首次在三军联训基地进行“盟军式”的联合实兵演练。美、日顾问团成员首度在南部联合演训基地中出现,亲自到部队中实地指导。

  “台独”不会给台湾带来安全,台民众不想再为当局当冤大头

  陈水扁上台以来,台湾经济每况愈下,财政赤字令人怵目惊心,民众收入严重缩水。日前,台调查结果显示,台湾民众对经济景气信心再创新低。据台湾媒体报道,台“中央政府”的负债,到去年底近新台币3兆4000亿元,每年光是利息的负担就要1000多亿。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如果把隐藏性债务统统加起来,台当局目前负债高达11兆元新台币,至少需要80年才可还清。面对债台高筑,陈水扁却不惜把台湾岛民的血汗钱铺就了台独的不归路,对此,岛内民众愤怒地指出,台独不会给台湾带来安全,台民众不想再为当局当冤大头。

[上一页] [1] [2] [3] [4] [5] [6]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