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北海舰队某保障基地提高新装备保障能力纪实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 13:25 解放军报
北海舰队某保障基地提高新装备保障能力纪实

基地研制的修理方舱,有效提高了舰船装备的应急抢修能力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新思路拉直保障“问号”

  ——北海舰队某保障基地提高新装备保障能力纪实

  孙建中 李 德 范保峰

  科研立项为啥脱离实战?

  敢担风险才能有所作为

  前些年,北海舰队某保障基地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同一类型的装备故障反复多次出现。再翻开装备部门每年申报的科研课题,却很难见到与这些故障贴得很紧的维修项目。

  基地领导深入工厂、车间寻根问底,没想到各种“难言之隐”纷纷浮出水面:申报新课题风险大,一旦得不到上级认可,付出再多心血也将前功尽弃;新装备科研立项周期长,等待上级批下来,新装备也变成老装备了……一时间,令官兵兴奋不已的新装备成了“烫手山芋”。

  面对谈“新”色变的困惑,基地党委“一班人”反复向技术人员宣讲瞄准实战需要搞科研的重要性,让技术人员认准一个理:身处一线,最熟悉装备结构、最了解装备作用、最清楚哪些是制约装备性能的“瓶颈”,具有比科研院所更加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他们采取“未立项先攻关”和“边立项边攻关”的办法,从后勤、装备等各项专业技术领域进行全面攻关。该基地卫生处针对未来海上新挑战,经过4年分析论证,研制成功了通过牵引漂浮舱体进行海上换乘的新型海上伤员换乘舱系统,解决了恶劣、复杂海况下伤员换乘难的问题,得到总部、海军首长的高度评价,该项目获全军后勤装备科技进步二等奖。

  穿新鞋为啥走老路?

  善于攻坚才能超越自我

  一次,即将执行重大任务的某舰辅机突然出现故障,基地装备维修人员采用传统的修理方式,将设备“开肠破肚”、“大卸八块”后,一个一个地逐一进行检测分析。尽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保证了舰艇按时出海,但此事却给“一班人”敲响了警钟:部队陆续列编的新型舰艇集高精尖技术于一体,出了故障若还“按部就班”,恐怕很难适应新装备保障需要。

  穿新鞋决不能再走老路!他们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在装备自动检测、质量监控、快速修复等技术上下功夫,每年有针对性地制定20多个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投入专项科研经费,集中力量攻关,实现了攻克一点带动一片的科研攻关目标。

  新一代综合通信系统、指控系统、光电跟踪系统等一批处于海军高技术前沿的装备,经过基地几年的集中攻关,不但全部以最小代价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了保障力,而且还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批长期影响装备保障的技术难题在连带效应中得以化解。海军舰船装备机动维修保障系统等一批科研成果分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并直接运用到装备保障一线,促进了保障能力的提升。

  一名干部为啥有两个“头衔”?

  强强联合才能效益倍增

  一名干部需要两个命令,一个单位想挂两个牌子!你相信吗?

  技术干部刘东风,不仅是该基地装备质量监测站的高级总工程师,而且还是海军工程大学轮机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两项使命一肩挑的稀奇事,就连机关干部部门也很少遇见过。

  该基地与海军工程大学研究论证后,计划在基地装备质量控制室增设“海军工程大学油液监测分析中心”。两个牌子同挂一室,这一设想同样会令许多人感到新奇。

  原来,基地在装备维修中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困惑,有时装备故障原因找到了,维修方案也一清二楚,但由于缺乏院校一流的试验设备和精密的测量仪器,而使维修质量和进度受到影响。

  为此,该基地先后与20余所军内外院校、30余个军内外科研机构、40个装备生产厂家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运用信息技术嵌入、移植、嫁接等手段,建起了军地一体化保障网络,增强了机关组织协调和科研攻关能力。去年,某型装备空冷系统中的部分设备存在设计空间小、可维修性差等问题,某研究所接到基地反馈的信息后,立即率领有关技术人员上舰调研,对总体设计方面的问题给予了及时改进,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根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