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我国空防现状及对预警机的需求(附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09:07 中国网 |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我国目前的主要对空预警探测设备主要由遍布全国各地的地面雷达站及相关指挥控制系统组成,可以对全国领空进行全天候、全空域的严密探测。而远程预警雷达的探测范围更是可远达数千千米,基本可以保证我战略及战术防空作战的要求。 90年代以后,随着一批先进的雷达系统、预警系统及相关的数据处理及指挥控制系统陆续替换了原有的设备,使预警时间、探测范围、探测精度、抗干扰能力及反应时间上都有 1991年海湾战争后,巡航导弹等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成为了进攻方首先使用的攻击武器。由于它具有低可探测性,地面雷达很难在远距离发现其踪影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跟踪,预警更是难上加难。即使是布置在数百米高山上的雷达站,对飞行高度只有几十米的巡航导弹的探测距离也只有几十千米。这将对我国日后的防空作战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地处沿海,战时将会直接处于敌火力打击的范围,并且无防御纵深可言。因此,提高对来袭目标的预警时间是保护这些沿海发达地区的重要手段。只有大幅度增加预警时间,才能保证地面防空武器及航空兵升空拦截作战,从而实现分阶段、分批次的拦截。地面雷达的预警时间只有数分钟,如遇敌方大数量、连续的攻击,我方目标仍将会遭到严重损失。80年代以前,中国空军主要沿用苏联的装备体系和作战指挥模式,以短航程的防空战斗机和地面雷达引导为主。中国的国土面积很大,需要很多的地面雷达、战斗机和机场,并且划分各自的防空空域,这也是导致中国歼-5、歼-6和歼-7战斗机总产量近6000多架的主要原因。要协调和调度数量如此庞大的战斗机群和分布各处的空军基地,再加上近十万门高射炮和几千个防空导弹发射架,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综上所述,我军要想在现代条件下更好地完成对空防御作战任务以及建立一支攻防兼备的现代化空军,就必须拥有空中预警机这一不可或缺的力量倍增器。而从我国的国土面积、地形以及面临的威胁等情况来看,最好以高性能大型预警机为主。 据外媒报道,中国在详细了解了“费尔康”系统的性能后,认为其性能完全可以满足中国军队对预警机的要求,并且以色列也极力希望向海外市场进行销售,以扩大其在国际军火市场的影响力。在这种有利的外部条件下,中国开始与以色列进行接触,双方开始对“费尔康”系统的引进问题进行谈判。由于中国在9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引进俄制伊尔-76运输机,对该机的使用及维护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提出了在伊尔-76运输机上加装“费尔康”系统的方案。经过数年的艰苦谈判,1998年,中国与以色列签订了一份4架预警机的合同,由中国提供4架伊尔-76运输机,以方负责在其上加装“费尔康”雷达系统,合同总值近10亿美元,平均每架近2.5亿。国外称这种预警机为A-50I。据称,A-50I原定在2001年交付第一批2架,2003年交付最后2架。可是,就在第一批机即将交付时,美国出面蓄意阻挠,以向中国出售这种高技术装备会打破亚太地区的力量平衡为由,向以色列施加了强大的政治压力,最终迫使以色列在2000年取消了合同,使中国本想在21世纪初装备预警机的计划再一次搁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