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军事评论:军训——大学生的心理活动需要关注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 19:07 中国国防报

  天津大学 梁光强

  特征鲜明的四个阶段

  天津大学自从1986年被定为第一批军训试点院校以来,军训工作己经进行了20年。经过长期实践我们发现,在军训特别是20多天的军事技能训练中,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一般
要经过兴奋、疲劳、适应、上进四个明显的阶段。

  兴奋期。主要表现在训练之前和初期。大学生们对军训生活充满了神秘感,此时的心情是既兴奋又紧张,夹杂着少许不安。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大熔炉是不少青年人向往的地方。因而军训刚开始时,他们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穿上一身军装和真正的军人在一起,被子叠成豆腐块,茶杯毛巾摆成一条线。军营的氛围使大学生们充满激情。教官的每一句口令、军训中的每一次活动,他们都愿意服从并积极参加。

  疲劳期。主要出现在训练的中前期。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难免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困难,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紧张的训练生活开始后,单调的队列训练、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炎热的天气条件,加上体力的消耗等,使他们对军训生活的神秘感和向往感逐渐淡化。身体的疲倦和精神上的压力亦使部分同学对军训产生了畏惧和厌倦。由于这期间训练强度的逐渐增加,训练要求比较严格,学生们大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有的学生掰着手指头计算军训结束的日子,有的同学甚至盼着下雨可以不训练等。同时,他们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激烈反应。

  适应期。一般出现在训练的中期。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心理总的来说是乐观向上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训生活使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官之间很快熟悉并开始进行感情的交流。大家在思想和生活上以及训练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随着训练的深入,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己逐步适应军训生活环境与军训的训练规律;对军事训练的任务和军人的职责都有了较深的理解,开始认同并习惯教官的教学方式和所在集体的内部环境;青年人争强好胜的天性亦开始明显表现。同学们在队列比赛、内务整理、歌咏比赛、国防知识竞赛、定向越野比赛、实弹射击、宣传报道等各项活动中不甘示弱,争先恐后,为取得优异成绩,往往牺牲休息时间加大训练强度,加班加点,谁都不愿拖集体的后腿。

  上进期。主要出现在训练的后期。此时,大学生对军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对军人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对高校大学生应承担的国防义务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训练中“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决心高涨,训练效果明显提高;大多数同学开始总结自己参加军事训练的收获,思考军训的价值;思想认识上日趋成熟,多数己经能够做到互相关心、爱护集体荣誉,并且具备了刻苦训练、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很多同学开始向军训团临时党支部递交

入党申请书,主动配合教官和带队老师工作,训练成绩也出现了明显地提高。同时,这一阶段大学生普遍存在留恋心态。面对即将结束的军训生活,大学生为自己准军人的生涯而骄傲,十分难舍多姿多彩的军营生活,依恋训练中和教官结下的情谊。这种情感一般是通过留影、留言、座谈会、联欢会等形式来表达,借此留住自己一生中短暂却难忘的军训生活。

  心理波动缘何产生

  从我们多年的调查总结来看,大学生之所以在军训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出现较大的思想波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生活环境的不适。目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很高,他们平日大多缺乏锻炼,缺乏实践经验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一旦转入紧张艰苦的军训后,由于生活上的事情全靠自己料理,与老师、同学、教官之间的关系要靠自己来处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经验的弱点便暴露出来,处理不好,更会在心理上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这是造成大学生思想情绪不稳,心理波动较大的重要原因。

  身体素质的不适。在中学时期,学生们以读书学习为主,身体缺乏锻炼,结果军事技能训练对体力的要求使多数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虽然军训前大多数学生做好了吃苦的思想准备,但军事训练的强度和学生体质弱的矛盾还是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特别是一些身体比较弱的女同学更为明显。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在训练中的心理压力和体能训练上的困难程度,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上打起了“退堂鼓”。

  思想上的不适。青年大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对神秘的军营生活充满想象和期望。但当军训中需要受到军队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纪律约束时,思想上往往很难接受。部队的很多规定,一开始感到新鲜,但不久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如饭前列队唱歌、集体活动坐在地上、平时不允许坐床、对教官的绝对服从、操练中要不折不扣执行命令,等等。大学生虽然明白这样的要求是应该的,但要自己真正去执行时却又心存焦虑、担忧和反感。

  心理上的不适。当领取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许多大学生在心理上感觉良好,盼望早日开始大学生活。进大学前也为自己定下了奋斗目标,抱有较高的人生期望值。而开始军训生活后,看到了很多同学显露出的多才多艺,相比之下心理上就产生了强烈的反差和自卑感,有个别同学甚至因此出现心理失衡。

  适应能力必须提高

  大学生军训中的心理变化,对军训既有消极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关键在于如何引导。而要消除大学生因心理状况波动对军训的影响,就要对症下药地采取相应措施。

  积极做好军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是以向往和带着少许不安的心情参加军训的,也是伴随着不同心理状况的发展过程来完成训练的。因而,要加强军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同学们明白大学生要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军训中要放弃被动训练的心态,以“自找苦吃”的精神投入到军训之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充实而又愉快地完成训练任务。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在训练过程中,为使大学生正确对待训练中出现的种种不适以及伴随的心理反应,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调整不良的情绪,尽快克服困难,顺利度过不适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做好因伤病造成较大压力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对心理承受能力低,、产生反感情绪、生活特别不适的学生,要高度重视,帮助分析原因,使他们尽快从不适中解脱出来。

  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学生党员、班长等骨干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表率,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完成军训任务的带头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