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20周年 > 正文

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宝岛推行洋务运动治理有方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 22:14 人民网

  台湾现代化奠基人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安徽合肥人。年轻时在家乡办团练,后参加淮军。1883年7月,刘铭传奉旨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在选拔台湾封疆大吏时,主管选拔任务的清朝重臣曾国藩颇经深思熟虑。当时李鸿章将自己的爱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同时还推荐了另外两名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这三个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约他们到曾府面谈
。到了约定时间,曾国藩故意不出面,自己在暗中仔细观察他们的反应与态度。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不停地抱怨,而刘铭传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上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巡抚。

  1884年10月,刘铭传又担任

福建巡抚。当时中法战争爆发,法军进攻台湾,并对台湾进行封锁。刘铭传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8个多月,终于保住了台湾。外国侵略者对台湾接连不断的窥伺和侵略,使得台湾破败不堪,各种城市基础设施陈旧,经济发展迟缓。清政府逐渐认识到,台湾是“南洋之门户”,“七省之藩篱”,“关系紧要”,加强建设,巩固海防刻不容缓。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台湾建省,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50岁的刘铭传因为中法战役保台有功,被派为第一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治理台湾时,正赶上清政府全面掀起洋务运动时期。刘铭传虽然没读过多少书,却是清代少见的“奇才”。他是清末洋务运动中比较具有时代眼光、革新思想和实干精神的杰出代表人物,早在同(治)光(绪)之交,刘铭传就认识到“中国不变西法,罢科举,火六部例案,速开西校、译西书以励人才,不出十年,事且不可为矣”。他在任职台湾巡抚的6年(1885—1890年)中,大刀阔斧扩展各项现代化建设,他希望“以一隅之设施,为全国之范”。在清政府重臣李鸿章等人的大力支持下,他对台湾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都进行了广泛而大胆的改革,成效卓著,使台湾面貌大为改观,并进一步密切了台湾同大陆的联系。

  修建铁路促进经济发展

  1886年,即刘铭传任台湾巡抚的第二年,他就向清政府上疏,请求试办铁路:“惟台湾一岛孤悬海外,当此分省伊始,极宜讲求生聚,以广招徕。现在贸易未开,内山货物难以出运,非造铁路不足以繁兴商务,鼓舞新机。”翌年,他的建议获得清政府的许可。

  于是,刘铭传在台北设台湾铁路总局,组织公司,发行

股票,预定工程费100万两,以将来铁路收人还清本利。台湾集资兴建的铁路,有民间股资、侨资、外资等,在管理上由官督商办到官办,具有近代中国特色,符合台湾岛情,使台湾铁路的命运“权操我手”。台湾铁路兴建的消息传出后,美国旗昌洋行曾派代表施密德赶赴台湾,向刘铭传请求承办台湾铁路。但刘铭传深知铁路是民族血脉所系,一旦建筑权与经营权让给洋人,必然导致铁路所及则洋人侵略势力随至的后果,断然拒绝了施密德的请求。他任命张士瑜为总办,以台北为起点,分南北二部,兴工修筑。1887年4月,先修北部的台北—基隆段,1891年竣工。从1888年起,修建自台北至台南的路线,至1893年达新竹。铁路自基隆至新竹全长106.7公里。

  台湾铁路不但是中国最早的铁路之一,而且是中国自己集资修建,工程技术人员大部分是中国人。

  史学家郭廷以在评价刘铭传兴办的铁路等事业时说,刘铭传在台湾的各项举措奠定了台湾现代化的基础,加速了台湾现代化的步伐。长期以来,台湾虽物产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致使商品贸易不发达,经济发展缓慢。刘铭传以铁路为经,其它举措为纬,茶和樟脑为经,其它物产为纬,为台湾编织出近代经济联系网,促进全面发展。铁路兴建后,台湾对外贸易额由1886年的800万两上升到1890年的900万两,与大陆的经济联系也更加紧密。

  大力兴办实业

  在修建铁路的同时,刘铭传为了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络,奏请清政府筹办扩充水陆电报线。鉴于台湾孤悬海外,所有往来文报往往为风浪阻隔而耽搁时日,刘铭传认为,“水陆电线,实为目前万不可缓之急图”,且“电报关系海防交涉重务,一旦与内地息息相通,所裨于海疆甚巨”,因此,刘铭传下定决心,加紧架设电线。1886年,他派人与上海德商泰东洋行立约,由该行包揽自台北到基隆和台南两线的架设业务。为了加强与大陆的联系,又设了两条水线:一条自淡水到福州,一条由安平到澎湖,当时水陆线共计700多公里。从此,台湾南北与大陆之间瞬息相通,同时“和世界的电报体系直接发生联系”,对贸易的促进很大。

  在

邮政方面,刘铭传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创办了我国自己的新式邮政。1888年,他仿照西方邮政制度建立了邮政总局及邮站并自行发行邮票。他以台湾地方原有的“站制”(负责传递公文的单位)为基础,参照当年中国海关邮政部的办法,新创立邮政组织,在台北设立邮政总局,在各地设立支局。他以张维卿为总办,下置委员若干,掌理事务,根据地方的情形,分置正站、腰站或傍站,改原有的台北、台南两文报局为总站,以绿营兵勇为站兵,从事公文书信的传递。对大陆函件,则与上海、福州、厦门等海关邮政部门取得联系,并特备“南通”、“飞捷”两邮船定期往来。除传递公文,收寄私人信件外,从与外国争利的意义上看,新式邮政的创办使外商开办的邮政“营业大受影响,颇为不振”。刘铭传又从战略的需要出发,于1889年“设电报学堂,聘西洋教习,以授台人子弟”。刘铭传创办并独立经营的邮政,在全国是一个创举,它开创了我国邮政建设的先河。

  文化教育创新

  上述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但与之配套的文化教育建设也急需上马。刘铭传在这方面也不含糊。鸦片战争以前,台湾的文化教育很落后。1764年,在台湾应试秀才的文童只有80多人。鸦片战争以后,台湾的文化教育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当时官办的学校———书院,以后还添设了高山族社学和私塾。台湾建省后,“各属应试文童,多至逾千,少亦数百……不少于内地大中学等”。随着台湾经济开发的需要,刘铭传对人才的开发也很重视。1886年,他在台湾设西学堂,聘洋人为教习,课以英文法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文学,又以中国教习4名,分讲汉文及各课程。以致“一时闻风兴起,校庠俊秀,接踵而来”,使当时台湾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刘铭传还注重发展台湾的地方教育,在台北设立培养高山族青年的学校。这样,台湾既有各地开办的书院、儒学等中式学堂,又有学习西方文化科技知识的西学堂。可以说,刘铭传在台湾兴办教育是中西结合,而他对西学堂尤其关心。当看到学生孜孜不倦地学习时,他高兴地说:“台地现办机器、制造、煤矿、铁路,将来亦不患任使无才。”刘铭传还很注重国防、交通和经济建设方面人才的培养。1887年,他在台北大稻埕创办西学堂一所,聘请西人教习讲授英语、法语、数学、理化、测绘、历史、地理等课程;中国教习讲授汉文课程,并兼任学生监督。经过严格甄选,第一批招收学员20余名,所有费用由政府供给,年支银1万余两。刘铭传对于改变台湾落后的教育面貌,加速台湾的开发建设,培养自己的科学技术人才起了重大的作用。

  国难之时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在借助大陆洋务运动建设台湾的问题上,刘铭传认为,没有大陆提供的机会就没有台湾的建设和发展,所以他的洋务运动措施大都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为目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列强们不断蚕食着中国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刘铭传加紧建设台湾,使台湾成为中国在海上抵御侵略的堡垒,坚决维护了大陆与台湾的统一。翻开历史可以看到,台湾在清朝统治的200多年里,在治理台湾和建设台湾方面,刘铭传是最成功的一位,两岸的联系也前所未有的紧密。正如郭廷以所言,刘铭传在台湾现代化过程中的丰功伟绩,“实不在郑成功之下。郑成功光复台湾,刘铭传保全台湾,复予以建设;近代台湾的政治、国防、经济交通、文化教育,均在他手下树立下规模,奠定了基础”。刘铭传是眼界远大的设计师,他为台湾现代化绘制了宏伟蓝图并开创了千秋基业,其功绩永载台湾史册。台湾爱国史学家连横在为刘铭传立传时说:“台湾三百年间,吏才不少,而能立长治之策者,厥维两人,曰陈参军永华,曰刘巡抚铭传,是皆大有勋劳于国家者。……然溯其(指刘铭传)功业,足与台湾不朽矣。”这样的赞誉,刘铭传受之无愧。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给日本。刘铭传目睹自己一生成果交与外族,悲愤至极,身心交病,卧床不起,于1896年1月12日在忧愤中辞世。▲

  相关专题: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20周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