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战争中成长的俄罗斯狙击手(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 10:49 人民网
战争中成长的俄罗斯狙击手(附图)

车臣战争中的俄军狙击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悠久历史

  据俄罗斯军事历史记载,狙击手起源于俄罗斯历史上的一次战斗。1382年8月24日,鞑靼蒙古部队包围了克里姆林宫的城墙,但是异常谨慎地停留在距离城墙200步——俄罗斯人弓箭射程以外的地方。一名叫亚当的裁缝带着自己的弓箭爬上靠近弗拉洛夫城门的塔楼。他小心翼翼地瞄准、发箭,箭飞快地射出,并穿透了一名鞑靼指挥官——鞑靼可汗一个儿子的
铠甲。鞑靼军队距离城墙有200步,但他们没有料到当时俄罗斯人的重型弓箭射程已达到650步,相当于445米。

  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陆军在战斗中广泛使用了狙击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经验丰富、有耐心和射技精而著称的西伯利亚猎手被大量征召入伍,并被选中执行狙击任务。1924年,苏联红军在全国建起了许多狙击手学校,教授平民和民兵射击。他们当中最好的射击手会被送往地区、甚至国家级的学校接受训练。在国家级的学校里,优秀毕业生可以获得“狙击手教练”证书。

  卫国战争爆发时,苏联红军已拥有了大批优秀的狙击手。战争初期,苏联狙击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隶属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狙击手,另一种是隶属于普通步兵部队的狙击手。第一种狙击手被编组成独立旅,如最高统帅部中由妇女组成的狙击手旅。最高统帅部有时会把整排、整连,甚至整营的狙击手派往前线,支援重要战区的作战。战争期间,狙击手还是编制序列中步兵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固定战场上,如斯大林格勒战场。战争开始时,每个师的编制序列中只有一个狙击手小分队,但在战争期间随着师级狙击学校的建立,各师狙击手的人数大幅增加,到战争结束时,每个营都有18名狙击手或两个步枪排。

  苏联红军时期的狙击手以两人为一组并肩作战,一人确定目标位置、校正弹着点,另一人射击。两人都配有“莫辛-纳甘”(Mosin—Nagant)1891/1930式狙击步枪。尽管枪上的标准缺口标尺允许狙击手在近距离上射击,但是两名狙击手同时都携带着7.62毫米PPSH冲锋枪,以备不测。

  1942年,苏联红军掀起了“狙击手运动”,谁击毙的法西斯多谁就可以获得奖励,击毙40人可获得“勇敢者”奖章,并可获得“杰出狙击手”荣誉称号。普通士兵被鼓励向这些狙击手学习,利用较少的弹药杀伤更多的法西斯分子。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上广为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一级军士扎伊特谢夫和少校克宁之间的竞争使“狙击手运动”达到了巅峰,最终扎伊特谢夫以击毙149名德军而胜出。此后,狙击手兹坎击毙了224人,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苏联于战争结束后关闭了国家系统的狙击手学校,真正的狙击手训练只限于陆军部队的应征入伍者、卫戍部队士兵,以及克格勃的成员。1963年以后,苏联狙击手训练开始使用新式7.62×54毫米德拉古诺夫半自动狙击步枪。这种狙击步枪一次可装10发子弹,顶部装有PSO-1型4倍望远镜,可瞄准1300米外的目标,但是射击800米以外目标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在1984年以前,训练狙击手(专业射击手)的任务在团一级进行,由有狙击手资格的团级军官组织实施。狙击手学员将从那些体质好、智商高、视力听力俱佳,反应灵敏的应征入伍者中选拔。被选中的人必须能够在使用金属机械瞄准器的情况下,连续击中300米外的目标。狙击手的主要打击目标是:敌方军官,前方观察员,射击观察小组成员,从损毁坦克中爬出的坦克手,以及低飞的直升机飞行员。通常情况下,他们受领的防御地段是200×1000米。团级狙击手学校每6~8周进行一次恢复技术训练。在70年代早期,恢复技术训练的时间可持续5~6天。这些短期的恢复训练课程包括所有基础科目。而强度更大的狙击手训练科目则由其他团实施,如长达24天的狙击手课程。这些训练课程会造就出一些杰出的神枪手。

  阿富汗战争充分显示了训练有素的狙击手对作战的重要性,而很多团级狙击手学校培训的平庸之辈则在战争中遭到淘汰。1984年后,军事狙击手学校集中到了军一级,1987年又进一步集中到了军区一级,学期通常为1个月。狙击手们从阿富汗战争中吸取了不少教训,并学会了使用一些新装备,如阿富汗战争后,狙击手们经常利用轻机枪的两脚架来稳定他们的半自动狙击步枪。

  车臣战争中的狙击手

  在车臣战争中,狙击手的作用愈发显得重要。战争初期,车臣军队与俄罗斯军队在格罗兹尼城区遭遇,但不久后,车臣的狙击手就给俄罗斯军队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发生在格罗兹尼城区的战斗与斯大林格勒战役极其相似,但此次俄罗斯军队的狙击手却处于劣势。他们平时是作为联合兵种突击队的一部分接受训练,在快速推进中与常规防御部队作战,而对在废墟上和位于敌人的埋伏圈内作战毫无经验。与此相反,车臣人熟悉这一带的地形,并拥有大量的狙击战武器。

  1992年,俄罗斯军队撤出车臣时,遗留下了500多支德拉古诺夫半自动狙击步枪。一些车臣人利用这些半自动步枪进行抗击俄罗斯军队的狙击战,而其他的车臣人则3人或是4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其中包括一名火箭弹发射手,一名机枪手及一名配有半自动狙击步枪的射击手,有时还可能包括一名配备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的弹药兵。这些基层组织在反装甲车狙击战中的战斗力相当强,半自动狙击步枪和机枪火力牵制支援步兵,而火箭弹射击手则向装甲车开火,常常是4~5个战斗小组联手对付一辆装甲车。一旦战斗发生在城区以外和山区,车臣的狙击手就会从900~1000米外对俄罗斯军队实施远距离打击。在远离城区的地方,车臣狙击手往往与另外4人组成的支援小组一起行动。这个4人小组配备有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通常埋伏在狙击手身后约500米处。狙击手往往在一个位置射击一次或是两次,随后改变射击位置。如果俄罗斯人向这名狙击手还击,在其身后的4人小组就会胡乱地开枪吸引对方火力,以便让狙击手乘机逃脱。

  俄军方也有配备德拉古诺夫半自动步枪的射手,但是能召集来参加第一次车臣战争的狙击手却寥寥无几。因此,俄军方只能依赖内务部和联邦安全局特种作战部队的狙击手。虽然这些狙击手训练有素,但他们擅长的是在城市里针对攻击型目标作战,而在伪装作战、山区和乡村狙击战方面缺乏经验。

  1996年,第一次车臣战争以俄罗斯军队的惨败而结束。1999年,俄罗斯军队再次杀了回来。这次,俄军开始组织自己的反狙击特遣小分队。由机枪手、RPG-7炮手、德拉古诺夫半自动步枪射击手、以及突击步兵形成各种组合,两人或三人组成一个小分队。作战时,接受统一指挥和控制的几个特遣小分队,相互支援协同作战对付车臣人。

  除了编制序列中的军事狙击手,作为政府特种部队一部分的精锐狙击手也参加了第二次车臣战争。这些狙击手从不公开携带武器,以免在当地人面前暴露身份。他们往往由两名狙击手和五名安全保卫人员组成一个战斗小组,在晚上由熟悉地形的侦察员带入狙击阵位,在白天做好战斗准备,如构筑工事,伪装阵地,清理射击通道等。两个狙击手分别占据不同的阵位,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伏击区200~300米,相互之间能看得见。支援人员在狙击手背后200米处,兼顾两边约500米的范围。他们在一个阵位上只待1~2个晚上,然后在夜间撤出阵地。

  狙击手除了携带狙击步枪,还带一支突击步枪或是冲锋枪用于近距离作战。他们同时还带有夜视装置、压缩干粮、装有红色信号弹的信号枪、一枚手榴弹,以及铁锹等,有时还带有一台收音机。在山区作战时,狙击手还需带上一副滑雪杖以帮助爬行。同时要戴上面罩,以防被对方认出肤色。狙击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产生被活捉的想法,如果支援火力没能成功掩护其脱逃,他们就会发射红色信号弹要求外围炮火轰炸他所在的阵地,或是用随身携带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狙击手的作战原则

  俄内务部或联邦安全局的专业狙击手都是超期服役的合同兵和连一级的军官。鲍里斯是一名一级军士,毕业于空降兵狙击手学校,作为空降狙击手在阿富汗度过了两年,并获得了“红星勋章”和“战斗功勋奖章”。尽管在阿富汗期间,他都是单独作战,但在车臣他总是与另一名专业狙击手一起协同作战。而且,他总是亲自挑选支援小组的人员。有时根据任务需要,支援小组的人员可能会增至16人。专业狙击手也需要经常轮换,以保证他们的技术永不落伍。

  内务部或联邦安全局的专业狙击手都利用莫斯科附近的水运特种警察学校的设施进行训练,有名的特种部队,如联邦安全局的“阿尔法”和“信号旗”特种部队也定期在这里训练。学校及其学员经常将最新式的狙击装备进行实战试验,但多数是带有消音器的狙击武器。

  专业狙击手在车臣作战的原则是:第一步是消灭最危险的敌人,比如敌方的狙击手或是RPO-A火焰喷射器操作兵;第二步是RPG-7炮手和机枪手;接下来才是步枪手。专业狙击手通常身着伪装服,携带一支配有望远镜的狙击步枪,一支冲锋枪,一副双目望远镜,一台收音机,一把多用途刀具,一把构筑工事用的铁锹,一件载弹背心和一个背包,而激光测距仪和潜望镜也是狙击手常带的武器。

  俄罗斯在发展和试验新式狙击步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一切都源自阿富汗战争。俄罗斯人认为,7.62×54毫米狙击子弹对600米处的目标有效,且具有致命的杀伤力,而12.7毫米(.50口径)的子弹则对2000米外的目标具有杀伤力。最近,9毫米16.2克亚音速狙击子弹(弹匣9×39毫米)逐渐成为最受欢迎的狙击枪子弹。目前,甚至还有人在研制.22口径远距离无声武器,用于近距离狙击战。现在,俄罗斯已不再生产适合于各种地形和各种射程的狙击武器,而是生产适合不同地形和各种战况的系列狙击武器,这些武器大多都装有消音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