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 央视见证专题 > 正文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8(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 17:56 央视《见证》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8(组图)

1938年1月邓小平接替张浩一二九师政治委员,与师长刘伯承、参谋处长李达合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元旦,是日本的新年。这一天,攻陷南京的侵华日军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率先攻进中华门的几个坦克兵在装扮他们的坦克,晚上,他们走上街头庆祝。此时,遭遇大屠杀的南京城已是死一般的沉寂,而日本兵却在努力营造祥和的过年气氛。为立起日本过年时的“门松”,士兵们特意从郊外运来了松树;部队的厨房在打制年糕,新年物品包括橘子、海带、鱿鱼干、大酱等食品也大量运到。在军队新年年会上,士兵们高呼:

  “天皇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20多天后,25岁的日军第十六师团上等兵东史郎,乘船离开南京,他将随部队开赴新的战场。在日记中,他这样写到:

  “扬子江河岸上堆满了如山般的、像畜生一样被屠杀的敌兵尸体,这些尸体已经变成了黑色,像被充满了空气似地肿胀起来;这些尸体一踩上去,如烂泥般恶臭的内脏就会流出来。士兵们就是踩着这些尸体跳上船去的。”

  几天后,是中国新年,即农历戊寅年春节。这是开战后的第一个春节,许多中国人在国破家亡中度过了这一天。已撤退到武汉的国民政府发放了春节伤兵犒赏,标准是每人1元。

  从去年夏天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伤亡惨重, 造成死伤众多的主要原因,除了日军火力强大以外,还有军队的医疗条件落后。由于医疗条件差, 许多伤兵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很多人由轻伤转为重伤,更由重伤导致死亡。

  《良友》画报133期刊登了山西某伤兵医院一名护士的来信,诉说当地缺乏医疗药品,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信中写到:

  “即使裹伤的纱布也十分短缺,甚至用了3个星期还不能换上新的。止痛止血药也非常缺乏。对于破伤风、水肿等药品更是难求。有的伤兵受伤以后,简直无能为力,眼看他们血流尽以后便死了,触目惊心,无过于此。”

  1月8日, 48岁的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医师白求恩,率加拿大、美国医疗队取道香港,乘飞机到达武汉,他们将在这里等候安排,转赴延安。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城市,有200多万人口,这座城市被长江汉水隔开,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区:武昌为政治中心,汉口为商贸区域,而汉阳则是工业区。汉阳兵工厂出产的“汉阳造”对许多苦于没有象样武器的战士依旧是心爱之物。三个城市三足鼎立,又气息相通,真是一而三,三而一。 武汉本来就地处中原,号称九省通衢,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贯通,更让这个城市成为内地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南京失守以后,重庆成为陪都,但汇集着军事行政机关和各色人等的武汉更象是真正的战时首都。

  走在盛夏的武汉街道上,常常听到一首亢进的歌曲,歌名叫“保卫东方马德里——大武汉”。 这首歌是由冼星海作曲的。共产党人和左翼人士喜欢这样的联想和类比。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英勇抵抗了法西斯分子佛朗哥的围攻,而中国面对的是日本反法西斯。所谓环球同此凉热。整整一年,保卫武汉始终是全国公众最关切的问题。

  武汉本地的市民最初是从难民、报纸、杂志、广播和演讲了解这场战争的,他们目睹并欢送面色坚毅的军人们经过街道然后开往前线布防,他们来自四川、广西、湖南、广东等遥远的地方。自卫战争使中国的空间好象变小了许多,不同地域人民的情感也亲近了许多。

  对武汉市民来说,战争是从空中降临的。当日本飞行员将毁灭性的炸弹从空中呼啸着扔向繁华的江城,战争真真切切的就在身边了。日本飞行员深知武汉的重要性,绝不吝啬从军工厂源源不断制造出来的炸弹。

  武汉遭受的第一次的空袭是1937年9月24日。当时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96式陆上歼击机14架攻击了武汉。上海的《字林西报》于26日根据路透社从汉口发出的专电,做了报道:“第一次空袭把五井庙变成了存尸场”“这个地区的街道仅有六英尺宽,路边破旧的棚屋已经坍塌,像撒在地上的一堆纸牌。居民和路人都被埋在里面,救护组把到处乱摊着的尸体集中成堆。更为可怕的是,砖石下面有时伸出一只手或一条脚,在无力的摆动着。”“记者在街道拐角处仅仅站了十分钟,就看到抬过去120多具伤残的躯体。有的人还在可怕的呻吟着,有的人已经断气了。最令人不忍心看的是担架上的死婴。已死的和快死的混在一起,大多数受伤者伤口流着血,一丝不挂”。

  五井庙是武汉的平民居住区,附近根本就没有军队驻扎,就是距该地区最近的兵工厂也有四英里之遥。当时的新闻写道:“据估计,敌机从远方飞来时高度为2000米。外国观察家认为,这些飞机不会没注意到五井庙是人口稠密的住宅区,而不是什么军事目标”。这次轰炸共造成1019人死伤。那时的中国空军主力集中在东南作战,没有力量顾及武汉的防空。

  日军对武汉的空袭从此开始,一直持续到1938年的10月底。

  在武汉,还云集了许多努力见证中国抗战的外国记者,28岁的英国记者贝特兰就是其中之一,他与白求恩成了朋友,他认为白求恩的轮廓和头型酷似列宁,他说:

  “从他所留的发式和立起来的短短的胡子来看,我猜想他是特意打扮成这个样子。我给他照了一张像,照片中他朝前挺着身子,昂着头,目光凝视着远方,活像列宁在芬兰火车站的样子。”

  白求恩从未到过中国,不会中文,所以医疗队中还有一位26岁的加拿大女护士兼翻译简·尤恩,金发碧眼的尤恩曾经来过中国,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她的父亲是加拿大共产党早期著名领袖之一。

  白求恩等人在武汉期间,一面疯狂采购外科器械和医疗用品,一面前往汉阳的一所医院,参与救治空袭后受伤的人员,简·尤恩在回忆录中描写了当时的情景:

  “整个大厅里放满了自制的担架,有些伤员还没有来得及医治就断气了。满地都是血污、粪便和呕吐的脏东西。我们忙于截肢、止血、取出弹片等等。血的气味可不是好闻的,钻进鼻孔便长时间去不掉,吃饭时更感恶心。但当时,我们都顾不得这些了;因为任务急,时间紧,耽误了是要死人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相关专题:央视见证专题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