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新浪军事
舰船知识网络版 | 新浪首页
央视见证专题
百团大战 | 广州战役 | 枣宜会战 | 平型关大捷 | 台儿庄大捷 | 武汉会战 | 皇姑屯事件 | 九·一八事变 | 七七事变 | 东京审判
央视见证专题
[编者按]
  2005年8月15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关于抗战的记忆已经很多,但我们的民族,我们百姓在那一段血与火的历史中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那一幕幕真实的场景却鲜有人提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大型纪录片《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1—1945》的推出,将弥补这部分空白。此片首次采用编年体的叙述方式,从社会学和民间史的角度,全面、真实地记录了中国抗日战争这个特殊时代的社会图景,展示了一个民族在特殊年代中爆发的惊人力量。[全文] [评论] [图集]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1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1
  1931年1月1日,中华民国进入第20个年头。
  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两年前国父孙中山移灵时栽下的树木还没有形成气候,仍然显得有些荒凉。早晨七点,国民党政府要人照例在祭拜国父孙中山之后就匆匆下山去了。
  飞机场上,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第一次举行大规模阅兵典礼。阅兵有唱党歌、向国旗 党旗及总理遗像行三鞠躬礼、阅兵、飞机游行等十四项内容。外交部还从上海、北平邀请了各国公使前往观礼。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意在告诉海内外,上一年中原大战胜利后,他已经以军事实力完成中国的统一。
  在根据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正在进行着社会变革的努力。
  当年的一份人口调查表明,1931年中国的人口是四亿两千万,农业人口占 85%。38岁的毛泽东觉得这里蕴藏着一股沉默但巨大的力量。[全文] [评论] [图集]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2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2
  1932年1月1日,北平的天气有些阴沉。这里的老百姓显然对西历的新年没有什么感觉,街道上冷冷清清,毫无节日氛围。南城的丰泽园饭庄传来稀疏的鞭炮声,打破了阴霾的气氛。京剧名伶程艳秋在这里举行收徒大会,这是程先生首开山门,收名角儿荀慧生的长子令香为徒。
  在丰泽园的大门外,报童正在散布一个足以使北平市民不安的消息—锦州吃紧了。 就在这一天,日军从三面向锦州发动总攻。
  锦州一失,就意味着山海关以外真的成为日本人的“乐园”了。华北地区将直接暴露在日本人面前。
  正在北平养病的张学良要求东北军放弃锦州,退入关内,中国驻军3万余人在做了象征性的抵抗之后撤入山海关。1月2日,日军占领锦州,中国东北沦陷。[全文] [评论] [图集]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3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3
  从上一年日军占领锦州后,山海关已是伪满洲国的所谓国界,关内人到关外,火车到山海关,旅客都要下车接受检查。稍有怀疑,就被带走,当时的旅客常说“火车好坐,山海关难过。”
  元旦之夜,一阵刺耳的枪声打破持续一天的沉闷,日军开始猛烈攻击山海关。两天后,山海关失守。
  漫画家丰子恺听到这个消息后,特意画了一幅漫画《关山月》,漫画中山海关上飘扬着日本国旗,夜空中明月在暗自垂泪。
  就在元旦这天,上海的《东方杂志》上登出244个来自不同阶层中国人的新年梦想。
  作家茅盾说的:“我从来不作梦想,我只努力认识现实。梦想是危险的。”
  对许多人来说,新一年的梦想在山海关的枪声中击得粉碎。 [全文] [评论] [图集]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4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4
  1934年2月14日,农历甲戌年春节。在上海,街道上的锣鼓声比往年热闹了许多,往年在街上劝阻民众不要过旧年的警察今天破例没有执勤,工部局也没有通告对燃放鞭炮进行限制。
  1911年,民国政府废除阴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又宣布禁止百姓过春节。
  政府解禁后,鲁迅终于过了民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农历新年,他在《过年》中写道:“今年上海的过旧年,比去年热闹,我连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国人也“嘘”了起来:这却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仅有的高兴。”
  德国的独裁统治给张学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他立刻树起“拥护领袖”的旗帜。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他写道:“德、意之所以能复兴主要是人民对其领袖的衷心支持。在中国,没有人绝对忠实自己的领袖,内战与外侮皆由此出。” [全文] [评论] [图集]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5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5
  1935年,南京已经建设得颇有现代都市的风范。自从八年前被定为首都以来,气派的中山大道被建起来了,一批风格各异的私家官邸、使馆洋楼也兴建起来了。小火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每日在市区隆隆驶过。秦淮河畔张贴着“实行新生活,禁止烟赌娼”的标语,真正热闹的,则是夫子庙的茶社。
  1935年的南京城有近300家茶社,“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描述了这个六朝古都的市民早上去茶馆喝茶,晚上去浴室洗澡的悠闲生活。这一年南京成立了推广京昆剧艺术的票房“新生社”,还成立了一个发展围棋的群众文艺组织“公余联欢社”,中央大学开始了雄心勃勃的扩建计划,一切都在朝着促进南京的首府气派的方向行进。只有市中心新街口广场上那枚巨大的炸弹模型似乎在提示着人们勿忘国耻。
  30年代的上海,人口已从一个世纪前的20万激增到350多万。[全文] [评论] [图集]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6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6
  1936年元旦,南京降了一场大雪。进入民国25年,旧历的春节依然是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但在南京、上海、北平、天津一些大城市里,新历的元旦越来越受人重视,这些人包括政府官员、知识人和许多市民。孩子们痛快地放起鞭炮,他们才是新年的主人。
  面对刚刚开始的这一年头,很多人发出了感慨。国民党元老邵元冲在元旦的日记中写到:“时大雪纷飞,寒风凛冽,抚应国艰,不禁忾然。”
  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把自己对1936的期待,写在一首诗里。 欢迎,欢迎,新年,新年。大雪纷纷下,贫民多可怜!土地被敌占,至今尚未还……我作文天祥 我作史可法,我作岳武穆,我作颜真卿。说到要作到,不为自欺,欢迎你新年,你我要共勉。
  1月的华北,天寒地冻,由平津两地学生组成的“平津南下扩大宣传团”500多人分别从北平、天津出发,徒步700里,到河北农村宣传抗日。[全文] [评论] [图集]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7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7
   6月4日,好战的近卫文麿内阁在日本登台,东京开始盛传一个神秘的预言:七夕之夜,华北将重演九一八柳条沟一样的事件。
  自从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华北的中心城市北京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此时的北平城依旧雍容宁静,但是这个城市也在缓慢的变化。历史宫殿变成了饭店和茶馆,著名的寺庙变成了军营和警察所,古老的雪松、柏木和银杏树遭到砍伐,成了烧火用的木柴,政治标语遮盖着城墙和匾额。
  其实北京已经是一座围城。在北平周围,日本华北驻屯军已达五千七百多人。再远一点,东面,有日本扶植的傀儡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伪军1万多人,北面的热河集结着日本关东军,西北面察哈尔有伪蒙军约四万。
  四五月份,日军在丰台、宛平城一带不分昼夜进行演习。[全文] [评论] [图集]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8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8
  元旦,是日本的新年。这一天,攻陷南京的侵华日军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率先攻进中华门的几个坦克兵在装扮他们的坦克,晚上,他们走上街头庆祝。此时,遭遇大屠杀的南京城已是死一般的沉寂,而日本兵却在努力营造祥和的过年气氛。为立起日本过年时的“门松”,士兵们特意从郊外运来了松树;部队的厨房在打制年糕,新年物品包括橘子、海带、鱿鱼干、大酱等食品也大量运到。在军队新年年会上,士兵们高呼:
  “天皇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几天后,是中国新年,即农历戊寅年春节。这是开战后的第一个春节,许多中国人在国破家亡中度过了这一天。已撤退到武汉的国民政府发放了春节伤兵犒赏,标准是每人1元。
  1月8日, 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医师白求恩,率加拿大、美国医疗队取道香港,乘飞机到达武汉,他们将在这里等候安排,转赴延安。[全文] [评论] [图集]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9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9
  1939年的元旦,陪都重庆显得异常热闹。夫子池公共体育场举行抗战建国宣传大会;中央公园举行露天音乐会,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主任郭沫若到会演讲,中国制片厂合唱团合唱抗战歌曲; 《中央日报》社论引用了抗金名将岳飞悲壮的诗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这一天有两件事值得一提,重庆这边,蒋介石召集国民党中央执行和监察委员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决定开除汪精卫党籍和撤销他的一切职务,并着手制定了针对他的暗杀计划 ;另一边在重庆西南400公里小城康定,国民政府一个新的省份西康省成立了,康定就是它的省会,这个边陲小城因为一首《康定情歌》而为人们所记忆。
  在日本,发动中日战争的近卫内阁倒台,两年前夸口要在两个月结束战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话,已成为历史的笑柄,日本政坛频繁地变换着首相。 [全文] [评论] [图集]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40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40
  1940年元旦,在莫斯科铺着厚厚积雪的街道上,过往的人们行色匆匆但是兴致勃勃。
  元旦这天晚上,共产国际的新年联欢会上出现了一个东方面孔,他是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
  2月底,苏联派专机送周恩来回国。自此,中共中央就不再向共产国际派驻代表了。
  1月6日这天,当人们从报童的手里接过《新华日报》时,看到头版的社论栏竟然开了“天窗”。在原社论的位置只刊印了八个大字“抗战第一!胜利第一!”旁注两行小字说明了开天窗的缘由:“本日两次社论:(1)论冬季攻势的胜利(代论);(2)起来,扑灭汉奸!均奉令免登,尚望读者原谅是幸!”
  就在新年的前两天,汪精卫与日本在上海秘密的签署了《日华新关系调整纲要》, 以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为代价,换取日本对其成立伪政权的支持。[全文] [评论] [图集]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41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41
  1941年的元旦,是重庆的冬日里难得的晴天。这一天,人们早早地起了床,早上8点,市区、江北、南岸、沙坪坝四处同时举行庆祝活动, 陪都青年团童子军检阅典礼与慰问荣誉军人大会及市区庆祝大会同时合并举行。会后开始体育表演大游行。上午9时,一万名以上运动员自川东师范出发。全市一律挂灯结彩,各机关法团休假一天。龙灯、狮子半夜尚在街头玩耍,重庆成为陪都以后第一次如此放松。
  晚上9点, 中央广播电台为全国荣誉军人及抗战军人家属增播国乐,并致慰问词。第二天,各界特组慰劳队二十八队分赴各荣誉军人医院及抗属家庭慰问,并分赠慰问品及代金。荣誉军人每名发给代金十元,毛巾一条,寒衣一件。
  当天,《大公报》发表名为《民国三十年岁首献辞》的社评说:中国今天已经不是苟安悻存的病夫国,而是能自卫自主受世界公论赞扬的新兴国家。[全文] [评论] [图集]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42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42
  长沙岳麓山上的岳麓书院,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讲学之地。
  1942年元旦,湖南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把岳麓书院装扮得更清幽了。可这里已经无人读书,阵阵炮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岳麓山上,中国守军布置了重炮阵地,第九战区司令薛岳也将自己的指挥所搬到岳麓山上,誓与长沙共存亡。一周之前,12万日军渡过汨罗江 围攻长沙,这是日军四年内三打长沙了。这次,日军声称“要到长沙过新年”。
  近代的湖南屡受刀兵之苦,从湖南乡村走出去从戎的军人比比皆是。湖南人性格刚烈,杨度的《湖南歌》中就有这样自豪的词句:“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俗话说,“无湘不成军”,抗战前,曾国藩的故乡湘乡县人口也就一百二十余万,可外出从军的现役军人就在10万以上,据抗战前军政部的报告,全国军人的恤金以湖南最多,达134万元。在湖南抗战期间,湖南曾出兵200万人,出粮超过5000万担。[全文] [评论] [图集]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43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43
  1943年2月5日,农历癸未年春节。在大后方,春节已逐渐变为少数人欢庆的节日,重庆《大公报》的文章写道:百金一匣的烟、几十元一只的橘子都被那些所谓的高等华人搬销一空……甚至春宴一席非千金而不办。1941年底,重庆人因为美国的参战而欢欣鼓舞,相信胜利已经不再遥远。仅仅过了一年,即到了1943年,人们的情绪却一落千丈。
  在上海,粮食供应越来越困难,一家报纸说:沪西金家巷粥厂腊月二十八开始施粥,该区贫民扶老携幼蜂拥而至,能喝这一大碗厚粥过年,该区贫民领受之余,咸喜形于色。
  这年年初,一直跃跃欲试的伪国民政府终于得到日本授意,发表《宣战布告》,正式对英美宣战。汪精卫在集会上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为所谓的大东亚战争歌功颂德。
  十几天前,中美中英分别签约,废除领事裁判权等在华特权,这意味着治外法权在中国的结束。但英国拒绝了中国政府归还九龙、新界租借地的要求。[全文] [评论] [图集]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44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44
  1944年1月25日,农历甲申年春节。在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许多人在为抗日战争进入第七个年头彻夜守候。有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和中国空军的联合护卫,重庆已经解除了灯火管制。
  国民党中央日报这样描述道:春节之晨,山城灯火通宵,全城人士亲送旧岁以去,目睹新年以来者,约占三分之一。
  过去的一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一年。
  在中国战场,鄂西、常德两次战役,日军被击退,伤亡达6万多人。敌后战场上,八路军和新四军更是毙伤敌伪军二十万人。
  1944年元旦的国民党《中央日报》社论中已经开始谈论收复失地后如何重新建设,统一四分五裂的疆土。[全文] [评论] [图集]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45
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45
  1945年2月13日,农历乙酉年春节。这一天,从华中到西南普降大雪,《中央日报》报道说,湖南西部,雪是十年少见,而贵阳的大雪则是二十年来所仅见。
  这一年,中国的抗战进入最后时刻,但忍受八年离乱的百姓们却并不敢奢望战争立刻结束,在年初一的《大公报》社评里写道:“今后一年是我们国家最艰苦的一年,已经吃了七、八年苦,再吃苦一年,就有苦尽甘来的展望。”
  作为战时的首都,重庆从元旦开始就没有太多的喜悦。寒冷的严冬中,天气已是十几天阴霾不开。每个星期,市内所有的街区都要轮到一个晚上无水无电。即使有电时,灯泡的亮度也只有一根蜡烛那么大,被人们形容为像鬼火一般昏暗。
  新年前不久,陈布雷为蒋介石撰写新年文告。元旦的凌晨,蒋介石以演讲的形式准时发布文告,表达努力扭转军事和政治颓势的决心。[全文] [评论] [图集]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