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八·一建军节专题 > 正文

中国陆军合同战术野战化指挥训练模拟对抗系统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10:01 解放军报
中国陆军合同战术野战化指挥训练模拟对抗系统

演习中担负侦察任务的实兵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中国陆军合同战术野战化指挥训练模拟对抗系统

运用野战通信网将信息传回总导演部


野战指挥方舱外景

  前不久,全军科技成果评审会上传出喜讯,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作战实验中心自主研发的“陆军合同战术野战化指挥训练模拟对抗系统”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认为,这一成果填补了我陆军模拟对抗训练的空白,对于提升部队合同战术模拟训练的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野外模拟训练实战味浓

  一枚枚导弹呼啸着飞向敌阵,一架架“战鹰”轰鸣着扑向战场……第一轮火力打击之后,只见机动式野战指挥方舱内的“师团首长”熟练运用“陆军合同战术野战化指挥训练模拟对抗系统”,通过情报处理系统,快速对“战场情报”进行分析和决策,所属分队通过自主式协调,对“敌”展开猛烈进攻,双方运用一体化联合作战原则和手段,你攻我防,鏖战正酣……这是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日前组织学员进行野外综合演练的一个镜头。

  成果第一完成人、该院作战实验中心高主任告诉笔者:将多年来训练模拟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和部队现有的武器装备相融合,构建能够满足军事斗争准备需求的野战化指挥训练模拟对抗环境,让受训人员基于这样一种训练环境进行近似实战的训练,是这一系统的突出特点。

  笔者发现,这一系统中的野战化综合通信网络能够根据不同战术训练课题的需求,将野战指挥方舱和临时开设的野战指挥所作为网络“节点”,在实地展开各级野战指挥所,进行组织战斗和作战指挥。演练中,他们一改过去“导演出情况,学员定决心”的单一被动式训练为“‘敌’方出情况,特种分队去侦察‘敌情’后判断真伪”,从而使训练变被动为主动,训练环境也更加贴近战场。

  走进某演习现场,在地形复杂的上百平方公里丘陵地上,担任师旅团指挥参谋人员的学员在野战指挥所通过现地观察,结合指挥控制系统,获取战场情报信息,拟制作战文书,上报下达命令,实战味足。

  走进野战指挥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屏幕上的《战场通用态势图》:一架架战机从屏幕上飞过、一艘艘战舰从屏幕上驶来、一个个炸点在屏幕上闪烁……现地实兵和计算机产生的虚兵一目了然。与此同时,一份份战果报告也连续不断地从战果报告机中吐出。只见学员们时而在《战场通用态势图》上轻点鼠标,时而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圈圈画画,冷静分析“红”“蓝”双方的当前态势,沉着定下战斗决心,对抗呈现“白热化”。

  战场也是考场,既是考场就有评判。笔者看到,不论是“现地实时裁决”还是“导演部综合裁决”也都实现了野战化。现地实时裁决由数字化的调理员跟踪作战实体现地裁决。综合裁决由导演部根据综合评估裁决系统结合现地调理裁决结果进行。学员们也可以通过调阅综合评估裁决系统来了解几个回合对抗下来双方的伤亡、作战效益、指挥效果、现存作战能力等情况,为下一回合对抗做好准备。

  把“室内战场”搬到野外

  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的时候,作为我军培养中高级指挥员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其合同战术模拟训练却因为种种原因仍然局限于室内的方寸荧屏间。

  与野外模拟训练相比,室内模拟训练的“短板”显而易见。然而2001年这个学院最初申报这一项目时却无果而终。

  让官兵“像作战一样训练”,这正是野外模拟对抗系统区别于室内模拟的进步之处。为了解决人们观念上的束缚,他们在全院开展了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大讨论。通过开辟“网上论坛”,邀请军内外专家到学院做报告等,理清了发展思路,统一了思想。

  观念一变天地宽,该院迅速成立了“陆军战役战术野战化作战指挥训练模拟系统”课题组,组织全院专家联合攻关。

  将模拟战场从室内“搬”到野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们根据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求,结合我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客观实际,采取依托部队现有装备并适度超前来设计这一系统。

  研制之初,专家组面临的问题主要有3个。一是“仿什么”,二是“如何真”,三是“怎么联”。

  通过20多次组织专家到一线作战部队和研究所调研,参观最新装备并与官兵座谈,掌握了部队的需求,较好地解决了“怎么仿,仿什么”的问题。

  通过将研制的静态和动态的战场情况显示系统和计算机仿真的战场环境相结合,使得野战化条件下的模拟训练环境尽可能地接近实战环境。

  通过自主研发的“桥接服务系统”,在我军现有的作战信息系统与训练信息系统之间架起了“桥梁”,实现了两个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

  此外,他们还针对一体化训练的需求,提出了多层次建模方法,解决了战役和战术层次模型之间的交互问题;提出了多模型建模方法,解决了不同军种模型之间的交互问题;提出了多分辨率实体建模方法,解决了不同级别实体之间的交互等问题。同时,他们还建立了诸如体系对抗模型、战场密度模型等,解决了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出现的一些新的作战理论问题。

  为了使训练模式向野战化指挥方式转变,营造出一个野战化的指挥所环境,他们先后多次组织部队进行反复演练。经过该院2003年度6个队次、2004年度5个队次的综合演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舞台上演活剧

  在该系统未研发之前,该院的许多综合演习大多在室内的模拟野战指挥所进行,这种依托计算机实施对抗的训练环境与部队现已列装的野战化和自动化的指挥所环境可谓相差甚远。

  新的系统应用于教学后,带来了教学内容、手段与效果的一系列新变化。该院加大了训练内容的实战化、野战化的力度,所有学员队的演练时间增加了,与此同时,对教员、教学保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新变化体现在:

  ——架起了联通未来战场的桥梁。系统提供的仿真野战机动指挥方舱,使受训人员在加大了训练难度的同时,能够在信息化战场环境中与部队列装的机动式指挥方舱内实施指挥作业,大大增加了战场环境的逼真性,缩短了“练”与“战”的距离。

  ——搭建了野战化模拟训练的“大舞台”。为符合野战化训练条件,研制人员攻克了软硬件建设上的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性地构建了野战仿真综合通信网,在野外实现了语音、视频与数据的“三网合一”,确保了野战条件下指挥数据链路的畅通,使受训人员体验到信息化战场的指挥方式和手段。

  ——解决了支持陆军诸兵种一体化训练的技术难题。系统运用仿真领域前沿理论技术和多模型、多分辨建模方法,构建了适应多层次、多联邦运行管理的新模型体系,实现了异型模型、异型系统之间的桥接服务和信息交互,初步解决了长期困扰陆军部队以信息作战为背景展开全要素训练的难题。

  ——锻炼了受训人员的战场处置能力。仿真的战场情况显示系统,使受训人员能够观察到现地与计算机结合的综合战场态势,实现了战场态势的融合与共享,满足了受训人员现地观察战场、分析判断情况,达到了网上联合任务规划、分布式决策和一体化指挥控制的训练目的。

  ——拓展了模拟对抗训练的内容。野战化模拟对抗训练模式在增加了野战指挥所开设、战场情报侦测与判断等训练内容的同时,还实现了训练手段的多样化,其构建的野战化模拟对抗训练与教学流程,实现了指挥所分散配置条件下模拟对抗的自主评估。

  系统自研发以来,先后被多个训练基地和野战部队试用,并成功地保障了“全军一体化骨干集训”,受到有关领导和部队官兵的好评。(本报特约通讯员 许谦 本文照片由韦伟、邵俊摄)

  相关专题:八·一建军节专题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