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已经装备制导炸弹提高精确打击能力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14:45 解放军报 | |
科研课题从何而来?——空军一航院着眼部队需要科研攻关纪实 罗先泽 本报特约通讯员 夏效生 紧贴部队需求设课题 一次,空军第一航空学院航空仪电工程系主任王文良在部队调研,一份故障报告引起了他的特别关注:一批改装战机电子设备频频发生故障,而且基本上是同一部件。王主任立即与部队技术人员一道进行故障研究,通过对损坏器件的比较分析发现,由于原有的飞机供电系统达不到新型电子设备的技术指标,导致新设备电子元件的烧毁。“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它将影响到部队飞行安全和战斗力的提升。” “部队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回到学院,王主任立即组织人员成立了攻关小组,夜以继日地开展科研攻关。课题组数十次来到科研院所和部队,积极听取他们的建议,不断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这一课题,成功地解决了因供电系统达不到指标而导致新型设备发生故障的问题。该课题也获得了当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能在第一时间了解部队遇到的难题,该院成立了“预研办公室”,各部、系分别成立了“预研小组”,定期组织人员深入部队、训练场进行调研,根据部队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科研课题,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课题立项机制。目前,该院80%以上的科研项目来源于这个渠道,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立足装备发展上课题 长期以来,我军战机表面油漆层脱漆,采用强极性溶剂和酸碱等物质除漆方法,不仅脱漆方法效果差、速度慢,而且对飞机金属基体有腐蚀,降低其使用寿命。随着新型战机陆续装备部队,传统脱漆技术的弊端日益明显,成为困扰部队的技术难题。 尽管上级没有下达此项科研任务,但该院二系机械制造教研室主任汪定江就带领课题组开始着手对“油漆层脱漆”技术的研究。在汪主任的带领下,课题组跳出了液体化学脱漆法的思路,提出了全新的固体干剥落的设计思路:利用喷射高速的固体颗粒撞击油漆层,达到脱漆的目的。他们应用纳米复合材料等先进技术,成功地合成了这种“固体颗粒”,实现了“只脱油漆不伤金属”的目的。“干剥落”设备一经研制出来,立即引起了国内外脱漆领域的高度关注,该项目获得了2003年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金奖和最佳项目奖,今年又成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和适用新型专利。 参与竞争投标找课题 “某型制导炸弹训练弹及测试设备”是国家重点型号项目。最初,上级准备将其训练和测试设备让某地方院校来承担。经过跟踪分析,该院三系主任查国云发现技术方案中有一些地方不切合部队实际。通过竞争,该系争取到了“某型制导炸弹训练弹及测试设备”项目,并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该项目的研制。以此为契机,他们积极参与科研竞标,变以往被动“等米下锅”为主动“找米下锅”。通过参与竞争投标,不仅拓宽了科研课题来源,展现了学院的科研实力,而且为学院创造了较大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