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 正文

分析:日本没有补上历史课 中日政冷僵局将持续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09:21 中国青年报

  “60年了,日本还没有补上正确对待侵略历史这一课。那么,60年来,日本都干什么了?”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这句质问留给记者的印象最为深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金熙德博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就日本如何纪念“60周年”、日本对二战历史的态度和认识根源以及中日关系现状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日本对战争的纪念日益右倾

  记者: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世界各国都举行了纪念活动。日本的纪念活动与其他国家的纪念活动相比有何异同?

  金熙德:日本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其共性,也有不同。

  二战后,广大日本国民深刻认识到战争不能再打了,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因此,在日本国内兴起了和平主义思潮。60年后的今天,广大日本国民反对日本重新走上战争道路、渴望和平的愿望依然没变。所以,大多数日本人在回忆和纪念那场战争时,都主张防止二战这样的惨剧重演,这一点与被侵略国人民是共同的。

  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对“60周年”的纪念始终伴随着右翼和左翼两股力量的斗争。近几年来,右翼保守势力的力量越来越强、声音越来越大,对战争的纪念方式和内容越来越右倾化。

  右翼势力所推动的“60周年”纪念活动,不分加害者和被害者,有意模糊战争的性质和责任,这一点和当时同是二战祸首的德国和意大利不同。德、意每年在纪念时都清楚地表示,我们当时是侵略国,那场战争是我们发动的。而日本对加害者与被害者的战争责任却有意模糊。他们声称,那是一场很悲惨的“相互战争”,以此混淆侵略战争和被侵略战争的不同性质。基于这种认识,他们纪念战争的方式就是,纪念阵亡者,而不问这些日本军人是为何阵亡的。

  另外一点很严重的是,他们反对中国、韩国等受害国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把中国在南京、沈阳、卢沟桥等地举行的大规模纪念活动污蔑为“反日教育”。

  日本没有补上历史课

  记者:如您所说,上世纪90年代以后,整个日本社会“向右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金熙德:我所说的右翼势力是指广义上的右翼势力,不是狭义的。他们是以相同的政治见解和观点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其势力贯穿到日本政界、学界、媒体及日本社会。这些人虽说在数量上占不了大多数,但他们的能量却正在逐渐占领日本的政治中枢。

  出现这种局面有这几个原因。首先,日本目前的经济不景气,国民缺乏信心,普遍认为日本国力节节上升的时代已经结束,整个社会普遍笼罩在悲观主义情绪之下。基于此,一些人便利用中国的崛起做文章,认为“日本现在处在相对劣势,如果再不加强军事力量、再不否认历史,以后就没机会了”。

  其次,这种“右转”趋势与美国现有的国际需求一拍即合。美国也在防范中国,因此,日本右翼便公开叫嚣“美国赞成我们和中国对着干”。

  第三,日本在教科书问题上的“去历史化教育”导致日本年轻一代不懂历史,容易被右翼势力所蛊惑。

  记者:同是发动了二战、给邻国带来了巨大痛苦的国家,但日本为什么对战争的认识却与德国大不相同?

  金熙德:这是因为日本在战后就反省侵略历史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意志、统一的国家法律、统一的国家舆论。直到今天,日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没有经历“反省历史、从而形成统一的国家共识”这个过程,而德国经过了。

  正因如此,在日本,任何行业的人对待战争的观点都是分裂为左、中、右的,包括战后的历任首相都是如此,有的首相能相对较好地反省历史,而有的首相,如小泉,就不能。试想,假如日本有法律明确规定“首相不能参拜靖国神社”,那他还会去吗?而在德国却不是这样。德国对此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为纳粹平反、叫好是违法行为。因此,在德国不可能出现“总理公然祭奠二战战犯”这种行为。

  记者:不补上“正确对待侵略历史”这一课,会给日本带来什么后果?

  金熙德:从短期利益来看,日本在亚洲会处于被动地位,不能成为堂堂正正、受人尊敬、具有国际感召力的政治大国。从长期来看,对日本国民在国际上的生存环境将是不利的。

  中日“政冷”僵局还会持续

  记者:有人认为当前的中日关系是“政冷经热”。您对此怎么看?

  金熙德:自从小泉参拜导致中日首脑互访中断以后,中国出现了“全民关心中日关系,全民参与对日关系大讨论”的罕见现象。我认为,这是因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民众有闲暇、有政治觉悟、有知识水平、有信息来源和发送途径,来参与国际政治和外交问题了。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舆论界和学界对目前中日关系“政冷”僵局的认识又出现了一种混乱状态,比如出现了要“及早解套”这样的急躁情绪,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建议和可选择方案。从中,我也看到了一些十分模糊的观念。

  第一,混淆了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中日“政冷经热”僵局是有原因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有些人只从结果考虑问题,认为“加强首脑互访”就可以了。但其实,在“参拜靖国神社”这个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首脑互访是不大可能重开的,否则对中方是一种屈辱的安排。

  第二,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政治目的看得太简单,比如有人把它归结为小泉的个人性格问题。而实际上他的政治目的和客观后果显然是为甲级战犯平反。

  第三,中日关系当前出现“政冷”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整个日本社会“向右转”的大气候下出现的。小泉内阁推行“亲美抑华”政策,努力摆脱二战体系,包括改变和平宪法、推翻远东审判结论。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喆

  相关专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