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军史回眸:追忆中国导弹元勋董秉印(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 09:04 新华网
军史回眸:追忆中国导弹元勋董秉印(组图)

董秉印,男,研究员,原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总设计师。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军史回眸:追忆中国导弹元勋董秉印(组图)

董秉印与参试人员为试验取得成功振臂欢呼


董秉印在试验现场

  公元2000年6月30日的早晨。

    --对整个中国来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早晨。

  --对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来说是一个撕心裂肺的早晨。

  就在这个早晨,中航第一集团公司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总设计师董秉印,拖着极度疲惫的身体,推车走出家门。他像平常一样微笑着与晨练中的人们打招呼,碰上型号线上的同志,又叮咛了一番。

  也许是连日的劳累,董总的步伐越来越沉重,每挪动一步都要拼命用尽全身气力,他咬着牙,顽强地坚持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能停下……一步,二步,突然眼前发黑,在四周传来的惊叫声中,董总倒下了。7时零5分,董总那颗不堪重负的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董总走了!

  董秉印同志1939年8月出生在沈阳市郊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195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积极上进,于1963年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工作至今,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第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空空导弹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总设计师,历任两个国家重点型号的总设计师。1994年4月被航空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5年5月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2月被俄罗斯国家工程院聘请为外籍院士。

  为了使我国的空空导弹能够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董总高瞻远瞩,早在1984年他就下决心要搞新一代导弹。他在院领导班子的支持下,自筹经费进行了坚持不懈的预研,保留了一支从事新一代空空导弹研究的科研队伍。为了新一代导弹的研制,董总不厌其烦的向有关部门汇报,甚至不揣冒昧上书邓小平同志,要求尽快研制新一代导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93年1月,上级确定研制我们自己的新一代导弹,从此拉开了研制新一代导弹的序幕。

  董总上任了,他同时身兼两个重点型号的总设计师,责任之重是可想而知的。他为了使中国的空空导弹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早已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研制新的重点型号的战斗。

  为了新型号的研制,董总拼命了!晚上他挑灯夜战,节假日独自关在办公室里刻苦学习;工作上他不耻下问,无论是外国人、中国人,老同志、新同志他见人都问,见机会就学。他详细地研究了国内外各种先进的空空导弹的性能、技术指标,详细地研究了各种载机的性能指标,他把新学的知识和多年积累的经验融合在一起,把外国的成果和自己的成果融合在一起,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并亲自动手编写了39页、两万多字的总体研制规划,提出了一整套型号研制和型号管理中的方法、途径和措施。他以自己全新的知识赢得了上级机关的信任,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促进了重点型号的立项。他以全新的知识用于新的重点型号,他提出的全新的设计思路令外国专家佩服,令国内的竞争对手信服。他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取得了型号线上科技人员的信任。一位当年曾声言,中国要研制新一代导弹,必须由外国人来担任总设计师的外国专家,也佩服地说“董,真了不起!”

  重点型号责任重于泰山,重点型号的任何一个技术问题都事关飞行员的生命安全。董总对都江堰二王庙横匾上题写李冰父子的天道无亲铭记在心,他经常告诫科技人员:重点型号人命关天,搞不好就会机毁人亡。因此在科研工作上千万不能说差不多,技术攻关一定要到位,技术决策一定要慎重,质量一定要放在第一位。他要求工艺人员、质量工程人员提前进入科研设计阶段,并组织科研人员在大型试验前认真进行设计质量复查,把一切问题暴露在地面实验之中,把一切问题解决在地面实验之中,把一切风险都消除在地面实验之中,并特别强调:质量问题暴露得越彻底越好,解决得越彻底越可靠。1998年8月20日,是空空导弹研究院人异常振奋的日子;这一天,千里戈壁晴空万里,在试验基地的机场上,两架银色的战鹰随着指挥员起飞的命令,一阵呼啸冲出跑道直上云天。随着指挥员发射导弹的简短命令,一枚导弹喷着火舌冲向靶机,只见靶机微微一颤立即凌空爆炸,指挥大厅里一片欢呼,年近花甲的董总情不自禁的跳了起来,激动地与现场指挥员拥抱在一起,泪如泉涌!

  试验的成功使我国空空导弹的研制水平由仿制攀上了自行设计的新台阶,它创造了两个国际先进,一个国内首创,它使用的少烟推进剂解决了因导弹发射烟雾而造成飞机发动机空中停车的关键问题。

  试验的成功对董总个人来说也可说是功成名就,但董总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他还要为新的型号去奋力拼搏,他要向新一代导弹进军。

  让我们看一看董总逝世前的一周,那超负荷的工作量,那压在肩上的千斤重担吧:6月21日他动身去成都,协调重点型号挂装主力歼击机的技术要求;24日他到北京,讨论重点型号研制任务书,为研制新型号进行顶层设计、为国家利益据理力争;原本安排3天的讨论会,压缩成2天,余下的1天,他用了半天时间,考察了为重点型号研制配套关键元器件的有关单位,下午又参加了重点型号可靠性会议;29日上午9点,他乘硬卧回到洛阳,没有休息就直接参加了院结构调整会议,会议一直开到12点半,晚上他又参加了外事活动。董总太累了!熟悉他、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董总是为了心中神圣的事业,默默地承受了一切生理的、心理的劳累。

  在女儿眼中,父亲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强烈地渴望中华民族强大昌盛、自强自立,不再受外来强权的欺辱。父亲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和行动者,他坚信有所为的力量。不论在现实社会里遇到多少困难,他从未改变过自己的信念。

  在同事眼中,董总一向是刻苦钻研、严谨务实、谦虚待人,尤其关心空空导弹研究院的建设。研究院的发展靠什么?一靠技术,二靠人才……一个单位必须有自己的绝活--别人不能轻易学会的绝活;不管型号研制多忙,预研一定不能丢……人才是研究院的无价之宝,没有人才什么都搞不成……这些实实在在的话语一直还在董总“战友”的耳边回响。

  在部队眼中,董总永远是向子弟兵提供合格先进装备的守护神。董总曾说:向部队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研究院是国家队,我们的水平就代表了国家的水平,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啊!我们目前的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关系到祖国的统一,还有什么任务比这更重要呢?所有参加重点型号研制的同志都应该为能够承担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能为有这个机会报效祖国而感到高兴。

  一千八百二十五个日日夜夜过去了,空导院又有大批新型号走上了国防第一线,而这才是对董总的最好纪念,对航空报国精神的最佳诠释。董总的一生,就像是一枚空空导弹在天空划过的一条最壮美的轨迹,义无反顾地向目标冲刺。生亦为斯,死亦为斯……

  董总走了,他走得那么仓促,仓促得没有顾得上与家人留下一句遗嘱,没有顾得上给同志们交代一下工作!这不是他的疏忽,更不是他的无情,而是他压根就不想离去!当前重点型号研制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他也正象一个伏枥的老骥日以继夜地在重点型号的主战场上奋蹄驰骋;昨天他刚刚出差回来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昨晚他还接见了外国专家,今天他原本准备吃过早饭就开始投入紧张的工作……,就在这时,可恶的死神却突然向他袭来,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噩耗传出,全院震惊,万人悲痛,大家都在沉痛地悼念着董总的音容笑貌,回忆着董总的每一件动人心扉的事迹!

  终生学习,刻苦精神感人至深

  董总每天都在为工作奔忙,我很少有与他畅谈的时候,但每每短暂的接触。交谈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都使我受益匪浅。

  我和董总的最后一次交谈是在今年五月。那天北京正下着雨,董总刚从沈阳协调工作路过北京,下榻在院驻京办事处,我也正好出差到北京。因为下雨大家都不好出去办事,我就叩开了董总的房门。董总正戴着老花镜在看一本哈佛大学出版的现代管理一书。略作寒暄之后,董总就和我谈起了现代管理。他津津有味地说:现代管理最看重的是人的管理,管理者最根本的是要学会尊重人,理解人。科研人员不管是总师或是课题组长,最重要的是要能团结人,要善于与人团结协作,是要把人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等等。谈了一阵以后,董总感叹到:现在实在太忙了,很少能挤出时间静下来看书,现在真有很多新东西需要学习。

  看着董总那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使我在一阵感慨之后对董总有了更深的了解;平时只看到董总忙,忙得走路都是一路小跑,而董总却在百忙中从来没有放松学习。梅花香自苦寒来,董总之所以在花甲之年还能够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够对那么复杂的技术问题说得头头是道,如数家珍,原来这一切硬功都来自学习。董总也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了。

  拼命工作,忘我精神堪称楷模

  1998年秋天,重点型号靶试成功,我陪同航空报记者随李立坤院长到基地采访,在采访董总的两个多小时里他历叙了所有参试人员的感人事迹,却对自己一字未提,但董总在试验中的忘我精神却是有口皆碑,感人至深。空一基地杨副司令带着十分钦佩的心情告诉我们:去年靶试失利,各方面的压力象一座大山向试验队压来,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董总,他和试验队的同志们几天几夜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忍着失败的痛苦,顶着种种压力,一丝一缕的查找着失利的原因。失败的折磨,连续的苦战,使董总的心脏病又一次复发,但他仍然与试验队的同志们一起苦战在查找事故的战场上。当杨副司令员看到董总那憔悴的面容,虚弱的身体时心痛得难以自控,硬是力逼董总住进基地医院,并给医院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也要治好董总的病。但董总即使在病床上也难以安枕,稍一好转就又开始将有关人员叫到病床前研究排故问题。

  董总就是这样的人,不管遇到多大挫折,不管精神上有多大压力,不管身休有多大痛苦,他都能把压力和痛苦埋在心底,镇定自若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使他与其他领导一起组织型号线上的同志们按照“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得力,举一反三”的要求有条不紊地查原因排故障,经过数百次的试验,终于排除了故障,取得了型号定型试验的成功。

  功高不居,廉洁自律人钦敬

  重总作为总设计师,他组织了多个型号的预研、试制和总体设计,他对中国的空空导弹事业的发展可说是功勋卓著了,但在董总身上却丝毫看不到居功自傲的痕迹。

  某型号定型靶试成功以后,院领导为了褒奖参试人员,特批试验队组织参试人员到敦煌去一睹珍奇深邃的敦煌文化,当时院在基地有两台面包车,试验队本来是要安排董总乘坐院里那带有空凋、条件优越的面包车前往敦煌的,但董总坚决不肯,硬是和大家一起挤在那辆租来的、设施简陋的大轿车里去了敦煌。一路上董总和大家一样自己到小饭馆里买来了路上吃的干粮,和大家一起乘坐着那台闷热、颠簸的大轿车完成了敦煌之行。

  从酒泉回洛阳,试验队包了一节硬卧车厢,按董总的年龄、职务、身体,另买一张软卧床位谁也不会提出异议,但他仍坚持和大家一起坐在硬卧车厢里返回洛阳。

  北京出差,董总也是和其他领导一样,除了会议安排,总是和普通职工一样住在简易的招待所里,和大家一样到食堂里排队买饭。董总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虽然经管着上千万、上亿元的巨额经费,但他从不去多占一分,更不会为自己去多花一分,他心里装的只有奉献,没有索取。

  作风严谨,质量第一作表率

  重点型号成也质量,败也质量。这是董总的经验之谈,也是董总留给我们的箴世良言。董总的科研作风一贯严谨,质量是他逢会必讲,逢人必讲的永恒话题。他要求科研人员无论何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有侥幸心理,都不要留下任何隐患,要把一切问题暴露、解决在地面实验之中。并强调暴露得越彻底越好,只有暴露得彻底才能解决得彻底。为了防止设计中存在的先天性问题,他首倡提前进行设计图纸复查,把问题解决在进场鉴定以前。

  董总就是这样一个人,一切按科学规律办事,他那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产,我们后辈一定把他很好的继承下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光犹存。董总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刻苦的学习精神,忘我的工作姿态,严谨的科研作风,廉洁的高尚品质,平易近人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为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为完成重点型号任务而奋力拼搏!

  追忆导弹元勋董秉印——董总留给我们的话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