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 正文

在印尼寻访郑和遗迹——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 10:04 人民网
在印尼寻访郑和遗迹——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印尼东爪哇省省会泗水的郑和清真寺。人民日报记者 管克江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郑和船队停靠之地

  印尼第五大城市三宝垄,其中文名称来自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相传郑和曾在当地一个山洞中歇息,“三保洞”从此闻名。久而久之,“三保洞”被叫成了“三宝垄”,并且逐渐成为了这个地区以及后来城市的中文名字。

  坐落在三宝垄市西北郊的三保庙,历史上几经修葺,延续数百年。这里记载了印尼华人对郑和航海功绩的追思以及他们艰苦创业、融入当地社会的历程。寺庙依山而建,红墙碧瓦,斗拱飞檐,四周树木葱茏。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三保庙正进行大翻新。以往放置在正门口的石狮、石像都被保护起来。三保庙主体三保洞,凹入山中,光线阴暗,仅十多平方米大小,“三保大人”塑像就供奉在这里。庙祝介绍说,真正的三保洞还在地下,因被地下水沉浸,年久失修,所以将塑像移到这里,等新三保庙落成后再重新安放。

  三保庙内随处可见郑和“遗迹”。洞前一口直径3米多的三保井,据说是当年郑和亲手挖掘。井水被视为圣水,可“抵御百病”。另一处配亭内供放着两米多高的大铁锚,据称是郑和船队当年所用之物。庭院里一条石船,船体斑驳。船中一棵榕树长得枝繁叶茂。印尼有家报纸报道说,榕树盘根错节,象征着郑和船队缠绕着的铁链。

  三保庙带有多种宗教的痕迹。每年的祈祷活动中有道教节日,也有伊斯兰教节日。庙内还供奉有儒教圣人孔夫子的塑像。新三保庙主殿高三层、25米,用90根粗大柱子支撑,不建围墙,吸收了伊斯兰的建筑风格。三保庙的这一特点,既有东南亚华人背景多元化的原因,也表现出华族与原住民的交往和融合。

  华夏子孙感激之情

  中爪哇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组委会主席李伯图说,三保庙不断扩建,香火旺盛,代表海外华夏子孙对中华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尽管史书上有更早的记载,但当地华人还是愿意把郑和下西洋看作祖先移居印尼的开始。庙内一座郑和纪念碑记载了他们的感激之情:“郑和……受命以来,……宣扬文化为主旨,所到之处,备受各国欢迎,且派使臣往还,藉作题报之谊,五百年来邦交弗替,故吾侨来此谋生者络绎不绝。”据李伯图介绍,每到农历六月二十九(相传郑和首次来到三宝垄的日子),来自印尼全国各地的人都会聚集三宝垄,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其中一项是把供奉在历史悠久的大觉寺内的郑和塑像,由众人抬着到三保洞游行,队伍可长达几公里,场面异常热烈。

  不仅华人,印尼其他族群的人们也对郑和充满尊敬。李伯图说,中爪哇省长马罗提扬托认为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和平交往的使者。省长本人亲自担任中爪哇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组委会顾问,在他的倡导下,今年8月初中爪哇省将举行隆重的郑和下西洋纪念活动,弘扬郑和致力友好交往的精神。

  清真寺以“郑和”命名

  参观印尼东爪哇省省会泗水的郑和清真寺有一种独特感受。这虽是一座清真寺,但却红墙绿瓦,雕梁画栋,带有明显的中国佛教建筑的特点;而大厅内所用拱门,又借鉴了天主教堂的设计风格。清真寺旁的围墙上,还雕刻着郑和下西洋的大型浮雕。印尼东爪哇郑和基金会主席柳民源说,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郑和”命名的清真寺,而采用这种独特设计的原因,是希望多种宗教文化能够相互尊重、和平共处。 600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出使各国,弘扬中华文明,也为伊斯兰教在印尼的传播发挥了作用。由于历史原因,信仰伊斯兰教的印尼华人并不多,而很多印尼原住民对华人非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也充满误解。作为一名华人穆斯林,柳民源希望多种宗教和平共存,各个族群相互融合。十几年前,当他读到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也是一位穆斯林时,心潮澎湃,并由此萌发了兴建郑和清真寺的想法。他觉得,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功绩,不能忘却他在宣传宗教平等、族群融合方面的贡献。

  中国印尼文化交融

  1991年,印尼东爪哇郑和基金会成立。1997年,基金会出版了印尼文和中文双语版介绍宗教习惯的《新兄弟手册》。用销售这本手册获得的5亿印尼盾(1100印尼盾约合1元人民币)和向银行贷款的20亿印尼盾,基金会买下地皮筹建郑和清真寺。印尼国内外华侨华人对此反响热烈,积极捐款捐物。他们认为,郑和清真寺不仅为印尼的华人穆斯林提供了活动场所,也体现了中国与印尼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华族和其他兄弟族群的团结。2003年5月,郑和清真寺落成。

  谈到建立郑和清真寺的意义,印尼华人穆斯林学者潘仲元告诉记者,先知穆罕默德有句圣言:要追求知识,远至中国在所不辞。他解释说,先知认为中国是知识的发源地之一。印尼和中国两国人民应当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前来郑和清真寺的不仅有华人,也有原住民。他们中有交通警察、工人,还有住在附近的居民。一位名叫范迪的警察说,郑和清真寺是一所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体现了中国和印尼文化的融合,他喜欢到这里来做祷告。居民哈桑说,郑和清真寺的氛围让他们感到既亲切又新鲜,“大家平时都爱来这里坐坐”。 (管克江)

  相关专题: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