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综合新闻>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 正文

飞虎队两名老兵时隔60年在重庆再聚首(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5月15日 09:47 重庆晨报
飞虎队两名老兵时隔60年在重庆再聚首(附图)

阔别60年后相逢,两位老人激动得紧紧相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本报讯 昨日13:05,在交织的闪光灯中,飞虎队中国队员龙启明与爱德华·康姆亚迪在菜园坝紧紧拥抱在一起。龙启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见到了远道而来的美飞虎队老战士。阔别60年后再次聚首,两位老人喜不自禁。

  84岁的爱德华·康姆亚迪先后在飞虎队和驼峰空运中服役,曾任美国空中巡逻队高级顾问。这次,他带着17名美国老兵来到中国,除了参观故地外,还想见见当年并肩作战的中
国飞行员。昨日,在重庆,他见到了国内唯一健在的飞虎队中国队员龙启明。

  昨日的天气有点闷热,龙启明老人依然穿着西装———在60年后与战友重逢,他选择了一种庄重中透出轻松的装束。

  载着爱德华·康姆亚迪的客车驶进菜园坝,坐在前排靠窗位置上的爱德华·康姆亚迪伸出食指和中指,比划了一个造型。同时,翘起拇指。

  60年了,两位老人已从当年的风华正茂,走到了银霜满头。之前,龙启明和爱德华·康姆亚迪都很遗憾地表示,“想不起对方了”。

  但站在酒店门口的龙启明,一看到爱德华·康姆亚迪比划的造型,立即就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战友。因为爱德华·康姆亚迪比划的造型,实际上就是“V60”,意即“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爱德华·康姆亚迪事后说,在车上时,他很快就从一大群人中猜到这位穿这西装的老人,就是自己的老战友。

  长时间的拥抱。

  两位异国老人,把因时空阻隔而被迫深埋心底的情谊,在那一时刻尽情释放。

  现场所有的人,与记者们的镜头一起,见证了这60年后的欢喜重逢。

  爱德华:地图勾起回忆

  重庆史迪威博物馆的军事会议室,昨天破例为爱德华·康姆亚迪开放。

  铺着墨绿色毯子的桌上,平铺着一张缅甸及印缅战区概图。视力尚好的爱德华·康姆亚迪不用显微镜,就开始在地图上搜寻当年的战斗足迹。

  真正勾起老人记忆深处最真切回忆的,是悬挂于墙上的“史迪威公路全图”。

  爱德华·康姆亚迪的视线焦点,从地图上的“昆明”开始,陆续过渡到“保山”、“腾冲”、“密支那”……

  通过现场翻译的帮助,记者大致了解到老人回忆的内容:当年,爱德华·康姆亚迪在驼峰航线上驾驶飞机运输物资时,曾从昆明起飞,沿着中缅边境,穿越喜马拉雅山,最后抵达印度。

  爱德华·康姆亚迪说,危险充满了整个飞行过程:遇到强气流、风暴这样的天气,只能靠自己的驾驶技术,在空中左躲右闪,冲出一条血路。而且,途中随时有可能遭遇敌军飞机的高空阻截。

  爱德华·康姆亚迪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不时忘情地用手中的拐杖,在地图上比划着,嘴里还兴奋地说着什么。通过旁边的翻译,记者了解到,爱德华·康姆亚迪正在讲述当年发生的战争———“腾冲战役”、“腊戍战役”中的枪林弹雨,那些炮火纷飞的往事。

  龙启明:没有战争真好

  要见飞虎队战友了,一直保持西方礼仪的龙启明却坚持不打领带。他说:“朋友见见面,干嘛那么拘谨。”

  见战友不愿打领带

  昨日,龙启明和平常一样,起得很早,吃完西式早点,去茶馆坐坐。唯一不同的是,他特意绕到街上买了电话卡,给手机充值,“今天要见朋友,电话多,我不想手机成‘哑巴’。”

  给手机充完值,龙老就一直在家等车去酒店见朋友。这段时间里,开朗的龙老不停与记者聊天。他拿出头天晚上就准备好的老照片,讲起了自己在香港的童年,无数次飞“驼峰航线”,开轰炸机打日本鬼子,停飞后在重庆的生活,“文革”中的故事,现在的生活……很多细节他都记忆深刻。

  说高兴了,龙老甚至伸长双腿,张开五指,模拟起当年驾驶轰炸机的姿势。哪根手指管哪几个按纽,龙老标准地比划着姿势,记忆将他带回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

  10点54分,一直与记者聊天的龙启明看了看表,从沙发起身说:“你们坐,我该去准备一下了。”两分钟后,他穿着平日的西装从房间出来。

  龙启明边整理着领口、袖子,边说:“他们叫我打领带,我不打。都是朋友见面,哪有那么拘谨,随意、轻松点好。”

  祈祷世界和平

  中午12点,在等待飞虎队老战友的间隙,龙启明向记者讲起了“当年的事”,哪怕是难过的往事。

  龙老说,战争爆发后,自己在昆明当兵,香港的父母带着弟弟、妹妹准备去昆明找他。行至一个村庄,日本人来了,父母拼命叫弟弟妹妹先跑,结果双亲被杀害,最后能在昆明团聚的只有兄妹三人。“国仇家恨啊……”龙老摇摇头,“哎呀,那个年代不是人过的……”

  他说,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自己很激动,很高兴。能在这个有意义的日子见到美国战友,也很高兴,欢迎他们来中国,希望能增进中美友谊,大家一起尽力保持世界和平。

  在其后的采访中,龙老强调:“不希望有战争,但我们不要被战争压住,要消灭战争。……所以,最近看到两岸关系发展很高兴,没有战争的日子多好!”

  本报牵线搭桥 战友重庆相会

  本报讯 龙启明与爱德华·康姆亚迪的这次世纪重逢,居然是一次意外的惊喜。之前的4月12日,本报记者独家连线昆明,辗转从跟随采访的媒体朋友处获悉,爱德华·康姆亚迪还不知道在重庆能见到自己的飞虎队战友。

  据了解,爱德华·康姆亚迪一行到达昆明后,已列出到重庆后的行程安排:参观史迪威博物馆、枇杷山公园等。简单的休整后,乘坐当天晚上的旅游船,沿江而下。

  看到本报关于龙启明的报道后,昆明当地媒体和到昆明采访的上海记者与本报取得联系,确认了爱德华·康姆亚迪有一位“飞虎队”老战友依然健在,就住在重庆。

  通过本报确认的这一消息,立即被转达给爱德华·康姆亚迪。这位美国老人很兴奋:“中国飞行员,很棒。”并临时决定,在重庆与老战友会面。

  几乎是同时,本报将爱德华·康姆亚迪欲在重庆会老战友的消息,告知了龙启明。

  于是,有了这次让两位老人惊喜的相逢。

  可惜只见到一位老战友

  当上海媒体告知龙启明,此次来渝的美国空军老战士只有爱德华一人当年是飞虎队成员时,龙老有些遗憾。

  龙老说,自己1998年去美国开过一次飞虎队战友的年会,以后就与大家联系很少了。平日联系最多的就是新加坡的何永道,以前在飞虎队他们就是死党。

  昨晚,龙启明又给何永道拨去电话,特意告诉他美飞虎队要来重庆的消息,他说何听了很高兴,也很激动。

  龙启明儿子:父亲教我们爱国

  本报讯 昨日上午,龙启明的4个子女也一起见了“爸爸的战友”,排行老六的儿子陈峰(原名龙文侃)还专程从香港赶来。

  儿子陈峰现任香港华港集团执行董事。谈及父亲,陈峰一脸自豪。他说,父亲对几个孩子最大的影响就是———“教我们爱国”。

  陈峰介绍说,父亲的兄弟姊妹全在国外,生活很不错,而他却坚持要留在国内,这对子女影响很大。如今7个孩子都小有作为,也算为国家作出了贡献。

  龙启明

  祖籍广东顺德的龙启明,1923年出生在香港一个殷实的家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龙启明于1942年6月辗转到达桂林,考入当时政府航空委员会开办的“留美空军培训班”。

  1944年4月,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他与另5名中国飞行员一起,被调入由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美空军第十四航空队,成为最年轻的飞虎队队员。至今,一些老战友还亲切地叫他“小龙”。

  1952年10月,他奉命飞回重庆珊瑚坝机场,从此结束了飞行生涯,转业到重钢集团公司,直至1980年退休。

  爱德华·康姆亚迪

  爱德华·康姆亚迪先生生于1921年7月20日,1944年—1945年来华。先后在飞虎队和驼峰空用服役,多次飞越驼峰空运线。

  回到美国后,爱德华·康姆亚迪加入美国飞虎协会,驼峰飞行员协会终身会员,前任理事,美国空巡队高级顾问。退役后致力于民间友好,利用二战历史和驼峰空运历史教育后代,他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和感情历久弥深。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杨光毅 谢夷 何薇 何熠 陈羽啸采写

  记者专访飞虎队老兵

  在重庆留下美好回忆

  记:为什么把重庆列为您此次中国之行其中的一站?

  爱:1944年,我作为“驼峰航线”的运输机飞行员,负责驾驶C87运输机从印度起飞,飞越喜马拉雅山脉,为在中国的抗战军民运送弹药、燃油和食品等给养,共执行了14次任务,重庆是我在这一年中频繁到达的目的地之一。

  那时候,重庆是盟军中国战区作战指挥的中心,对抗战胜利至关重要,重庆人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四年前,我和妻子一起来过重庆,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这次我和团员们还要去三峡,重庆自然是最好的出发地。

  记:到重庆,您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

  爱:史迪威故居。史迪威将军是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也是在华美军空军指挥官,我们的顶头上司。我和我的团员都是飞来飞去的人,从没到过史迪威将军住地看过,这次很想看一看。当然,到当年飞虎队的驻地故地重游也在我们的计划之中。

  龙是王牌飞行员

  记:龙启明今天将和你见面,你过去认识他吗?

  爱:不认识。当时战争形势很紧,我来重庆都是卸了给养就走,和这边的飞行员接触不多。不过,别人对我说起过龙启明。他是飞虎队中的ACE(注:王牌飞行员)。

  记:当您听到龙启明还活着的消息时,是怎样的心情?

  爱:我当时真的是非常非常高兴。60年来,飞虎队员分散在世界各地。如今,我们都已经老去。能听到任何一个队员仍然在世的消息都让人激动。

  中国队员是飞虎队中最勇敢的一支。我希望他们中有更多的人还活着。

  8月飞虎队中国聚会

  记:飞虎队员在美国经常聚会吗?中国队员参加过吗?

  爱:一般来说,我们一年聚会一次。中国队员也是常客,但近几年,他们陆续因为健康原因,离开了我们。

  今年8月,飞虎队将在中国举行一次聚会,我希望到时候能有更多的飞虎队成员归队。听说龙启明是目前中国国内唯一健在的中国飞虎队员,他一定要参加。

  记: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你要对今天的重庆人民说点什么?

  爱:1944年我们来到这里,为中国人民奋力抗战。如今,60年过去了,曾接受过我们帮助的中国人从未忘记飞虎队,谢谢你们。

  我曾给我的孩子说过,60年前,我为中国运送货物,是为了帮助中国,而如今中国的货物已经送到全世界各地。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也是我当年来到中国作战的初衷。

  昨日中午12点正,曾在飞虎队服役,并亲手书写驼峰航线传奇的美国老飞行员刚一抵达重庆,就被热情的人群淹没。借爱德华•康姆亚迪下飞机到出关的这段难得空当,本报记者对其进行了独家专访(上图),了解到他在抗战岁月曾与重庆这座城市结下深厚的情意,以及其身为飞虎队队员的自豪。

  “我是来接龙启明归队的。”爱德华•康姆亚迪意气风发,不减当年。

  飞虎队威震长空

  “当我们一起飞翔时,我们都还是年轻的小伙子。”欢迎酒会上,龙启明的致辞引发了在场二战老飞行员们的会心微笑。

  飞虎队写下传奇

  “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1941年,陈纳德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同年7月和10月,200多名飞虎队员分两批来华抗日,当时美国尚未对日宣战。

  这是一群桀骜、勇敢、理想主义的年轻人。“在作战中,我们往往不按常理出牌,日本人拿我们很头痛。”爱德华回忆说。在31次空战中,飞虎队员共击毁敌机217架,自己仅损失了14架。插翅飞虎状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成为二战中的一段传奇。

  浴血驼峰航线

  1943年,飞虎队改为第十四航空队,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外,还协助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以突破日本的封锁。受运输机性能限制,飞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山峰时,达不到必需高度,只能在峡谷中穿行,飞行路线起伏,有如驼峰,人称“驼峰航线”,艰险异常。

  在这条航线上,中美双方3年多共向中国战场运送了80万吨急需物资,人员33477人,并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军队的战斗。

  “相比那些消失在无名山峰上的战友,我们这些人,是幸运的。”爱德华•康姆亚迪说。

  相关专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