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军区某摩步旅沙漠对抗检验性训练见闻(附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3月19日 14:24 解放军报 |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腾格里沙漠初试刀——兰州军区某摩步旅沙漠对抗检验性训练见闻 王天德 本报记者 马三成 【潮头观澜】军事理论研究与作战训练“两张皮”的现象,始终是困扰训练深入发展的一个“瓶颈”。打破“瓶颈”的惟一办法,就是将理论研究成果及时送到演练场上接受 风乍起,尘飞扬,腾格里沙漠摆战场。2月28日,兰州军区某摩步旅沙漠对抗检验性训练在这里鸣枪。 组织这场带战术背景的检验性训练,目的十分明确。在现场指挥演练的旅政委徐世忠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围绕训练改革,旅里产生了一批学术和革新成果,但都没有进行很好的检验。这些理论研究成果,能不能牵引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训练、作战?哪些与部队的实际贴得比较紧?哪些需要补充完善?在训练转换期应该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于是,他们按照实战要求,把部队拉进了沙漠。 首先上场接受检验的,是一项沙漠地区作战战法研究成果。在呼啸的沙尘中,头戴新器材、身着迷彩服、乘坐装甲车的侦察作战分队,向逃窜在大漠深处的“蓝军”发起追击…… 紧随其后的指挥车上,一些先进的侦察手段,不时将“蓝军”逃窜的方位,呈现在指挥员面前。参谋人员通过新器材,测出“蓝军”逃窜的方向、速度。指挥员依据这些信息,不断调整我侦察分队在沙漠中的行进方位。“蓝军”逃到哪里,我侦察兵就追到哪里。 “这些通信侦察器材和装备太管用了!”旅政治部主任张焕木给记者介绍,信息化条件下的侦察作战,要求官兵携带的装备器材要轻、行动要快,使用笨重、传统的装备去执行任务,很有可能成为“蓝军”的靶子。去年,他们组织部队革新了一批通信侦察器材,加上配发的一些新装备,基本上能够满足作战训练的需求。 狡猾的“蓝军”,利用先进的干扰设备,使我侦察兵追击的速度迟缓了下来。这时,指挥员命令,侦察分队迅速启动反干扰方案,变换通信侦察方式,使我指挥系统恢复了功能。 就在侦察分队逐渐接近“蓝军”的时候,目标却再次消失。指挥员分析,“蓝军”可能利用沙丘进行了伪装,避开了我们的视线。于是,他们利用红外传感等新的侦察手段,将深藏在沙漠里的目标再次锁定。 最后,他们从多个方向,对“蓝军”形成合围之势。包围圈在不断缩小,但藏匿在沙丘里的“蓝军”,仍不见踪迹。这时,侦察分队架起高音喇叭展开心理攻势,同时对可疑地区继续进行搜索清剿,终使“蓝军”走投无路,缴械投降。 接着,他们又检验了沙漠地域反空降、反侦察、反干扰等理论研究新成果。夜幕降临了,硝烟四起,枪声不断,沙漠里的特殊考核还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