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军事历史专区 > 正文

300万大军准备登陆——诺曼底登陆战役(上)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 08:16 青年参考

  ( 编者按:登陆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作战样式,也是解放军当前军事斗争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探究二战中登陆作战成败得失的现实意义,本报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役教研部的孟凡明副教授等,为本报军事版撰写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孟凡明 靳庆新

  登陆作战,是军队对据守海岛、海岸之敌的渡海进攻行动,亦称两栖作战,目的是突破敌防御,夺占登陆场或具有战略、战役价值的岛屿(列岛、群岛),为建立海空军基地、控制战略战役要地或为此后实施陆上进攻创造条件。登陆作战必须强渡海区、背水攻坚,还需有三军联合。这些特点决定了登陆作战是一种最复杂、最困难的作战样式。要取得渡海登陆作战的胜利,必须进行比其他作战样式更为严密的组织与准备。

  诺曼底登陆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加等国军队于1944年6月至7月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地区实施的战略性登陆战役。其目的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为配合苏军夹击纳粹德国创造条件。这次战略性登陆的准备时间从拟定计划算起,用时长达1年半;直接作战准备从1943年12月至1944年5月,也有约6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盟军统帅部对登陆战役进行了全面充分的准备,成功解决了一系列复杂的军事技术问题,为组织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统一指挥,决胜的基础

  现代条件下的登陆作战必须三军联合行动。能否使陆、海、空三军及各种参战力量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以整体合力制胜,不仅是夺取登陆胜利的关键,也是指挥与协同的根本任务。

  为了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统一指挥各军种联合作战,盟军组成了以美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为最高指挥官的盟军最高司令部。这是一个典型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除艾森豪威尔外,其他成员为:艾森豪威尔的副手——英国空军上将特德,参谋长——美国陆军上将史密斯,英联邦地面部队指挥官蒙哥马利陆军上将,美军地面部队指挥官——美国陆军中将布莱德利,海军司令——英国海军上将拉姆齐,空军司令——英国空军上将利·马洛里。

  由于组建了强有力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在此次作战中,虽然盟军参战兵力达到288万人、作战飞机1.3万余架、各种舰船7000余艘,但陆、海、空三军之间基本做到了配合默契,保证了战役目标的实现。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灵活、高效的最高指挥部的导演下,盟军在诺曼底战场导演了一幕反法西斯战争的活剧,谱写了人类战争史上辉煌的篇章。

  反观德军方面,在抗登陆作战中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协调各军兵种作战的指挥机构,各级指挥机构设置混乱。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直接负责抗登陆作战的“B”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受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德的指挥。龙德施泰德虽然是西线德军总司令,却只能指挥陆军,西线德军海、空军则直接归各自军种司令部指挥,与西线总司令部只有协同关系。伞兵师属空军建制,陆军无权调动。海岸炮兵阵地由海军选定,陆军无权过问。这样,龙德施泰德和隆美尔两人都无权向西线海、空军下达任何命令,其抗登陆的决心在海、空军不能得到贯彻。第二,驻守法国的4个战斗力最强的师(3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师)也不归龙德施泰德指挥,而是作为预备队归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这就使西线德军指挥官不能充分合理地调遣和部署西线所有部队,来组织和实施抗登陆作战。第三,希特勒执意要在距前线遥远的伯希特斯加登指挥整个西线作战,并亲自掌握预备队的使用权,这极大地限制了一线指挥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西线的防御和抗登陆作战,也因事事都需请示汇报而多次贻误战机,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境地。在整个战役的进程中,德军由于没有集中统一的指挥,部队作战行动混乱,无法实施有效的反击。

  为什么非要选诺曼底

  主要登陆方向,是登陆方集中主要兵力、兵器实施登陆进攻的方向。确定主要登陆方向,一般应综合考虑己方的战役企图和兵力编成、敌方抗登陆防御部署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盟军在拟定诺曼底登陆作战计划时认为,可供登陆的方向有法国北部和南部。根据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迅速指向德国腹地的战略企图,盟军应以法国北部为主要登陆方向。在具体地点的选择上,盟军最终确定将诺曼底作为登陆区域。

  法国北部海岸线漫长,盟军为什么独独看中了诺曼底?当时,在法国西北部可供选择的登陆区域主要有加来地区和诺曼底地区。就横渡海峡来说,加来是最理想的登陆点。加来距英国最近,海上距离仅30余公里,便于盟军快速航渡和实施空中、海上支援。此外,加来地区有合适的海滩,便于实施登陆和后续部队上岸。不过,加来地区的这些特点德军也看到了。于是,它就成了德军“大西洋壁垒”防线上的重中之重。德军在加来海岸上构筑了一道纵深为8公里至10公里的防御地带,上面建有密集的岸炮阵地和由钢筋混凝土掩体、堑壕、坦克陷阱等组成的坚固支撑点。各支撑点之间敷设有大量的地雷和其他障碍物。在盟军可能登陆的海滩,德军设置了数列由拒马、角锥体、带刺铁丝网和斜木架等组成的水中工程障碍。在兵力部署方面,德军也向加来倾斜,部署了精锐的第15集团军。由此可见,盟军要想在加来登陆成功,就必须突破德军的严密防守。此外,对盟军来说,加来地区还有一个不利条件:缺少通向法国内陆的通道,登陆后向纵深发展较为困难。

  与加来相比,诺曼底地区具有如下优势:第一,诺曼底海岸防御薄弱。德军虽然也在该地区构筑了类似加来地区的防御工事,但强度与密度要差很多。第二,英国主要港口集中在西南海岸,距诺曼底近。如朴次茅斯港距诺曼底仅180公里,而驶往加来则要远得多。第三,诺曼底西侧有康坦丁半岛作为屏障,湾内浪小水深,登陆舰艇可免遭巨大风浪的袭击。第四,诺曼底海滩宽阔,易于登陆。整个诺曼底海岸地区能建立同时容纳26个至30个师的登陆场。而且诺曼底海岸通向内陆的道路较多,有利于盟军登陆部队向纵深发展进攻。基于上述原因,盟军选定在诺曼底地区登陆。事实证明,盟军选择在诺曼底登陆是一个正确决定,对整个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相反,盟军在意大利本土登陆时,把登陆方向选在了位于意大利南端的勒佐和西南部的萨勒诺,这两地地形上不利登陆,而且是德军防御的强点,使得登陆作战失利。

  泥滩,还是沙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

  作战区域的海洋地理和水文、气象条件,对航渡路线、登陆方向、登陆地域及登陆时间的选择均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诺曼底登陆之前,为准确掌握登陆地区的气象、水文情况,从遥远的加勒比海、百慕大群岛、格陵兰岛、冰岛、法罗群岛、北爱尔兰到亚速尔群岛和加拿利群岛,盟军在这一弧形地带上建立了大量的气象观测站,同时还投入了数量庞大的气象船和飞机,在西北大西洋地区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气象观测网。依托这个观测网,盟军得到了大量重要的气象资料,精确地判断出连续不断的恶劣天气将于6月6日出现短暂的平息,届时将会有一段约12小时的较好天气。

  与此同时,盟军多次派出小艇于夜间潜至登陆海滩附近,察明海水深度、潮汐情况、海滩的坡度和地质。在“D”日临近的时候,有一位科学家根据自己的记忆,认为登陆地域的沙滩带只有表面一层沙,实际上是泥滩,难以上陆。这一意外情况曾使计划人员异常紧张。他们立即派出一个侦察分队潜至该海滩附近,取回了地质样品,否定了上述说法后才按原计划登陆。而美军在太平洋战争时期对塔拉瓦岛的登陆和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对金门岛的登陆,都因对潮汐掌握不准,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德军对于气象、水文保障的重要作用也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建立了大量的观测站点。不过在盟军猛烈的火力打击下,德军的这些站点几乎全部遭到破坏。资料数据的缺乏使德军气象部门并没有预测到6月6日那天的与众不同。德军从上到下都认为,盟军不可能在这样恶劣的气候中发起登陆战,前线部队不仅没有进入临战状态,甚至连常规巡逻警戒都取消了。因此,当盟军抵达诺曼底抢滩登陆时,德军驻守诺曼底的一些重要指挥官甚至还在巴黎休假,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及时反击。可以想像,盟军如果没有及时、准确的气象保障,不要说诺曼底登陆能否成功,仅其付出的代价就可能要大得多。艾森豪威尔曾说:“是的,如果德国人设在格陵兰、冰岛和法罗群岛等地的气象站不被搞掉,如果他们的统帅部都能利用这些设施,对诺曼底登陆来说将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麻烦,或者说是一个极为严重的灾难。”

  160艘拖船 将两个人工港拖过海峡

  渡海登陆作战对抗激烈,物资消耗量大,装备损坏率高,后勤保障任务因而异常繁重;跨海补给易遭敌袭击封锁,运输保障因而异常艰难。针对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这些特点,盟军对于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后勤保障进行了精心筹划,周密协同,成功地保障了登陆部队的庞大后勤需求,被誉为登陆作战后勤保障史上的“空前创举”。

  首先,盟军成立了“登陆舰艇与基地后勤司令部”,主要负责筹集和准备各种登陆工具和作战物资,防止大批物资在港口和海滩卸载时发生混乱。在该后勤司令部的组织协调下,盟军在战役发起前从美国运至英国的装备和补给品共达530万吨,相当于1.3万列火车的运载量。运送的美军达156万人,比现在美国现役武装力量的总员额还要多。筹集的大小登陆舰艇达4200艘。为了做好这样大规模的装备保障,盟军在英国西南部沿岸各地先后建立了16个补给和维修基地,及时对登陆舰艇进行补给、维修和保养。

  诺曼底地区缺乏天然良港,为解决此问题,美英工程兵部队于1943年8月开始在英国秘密建造2座大型人工港和3座避风港的部件,待登陆开始后陆续运往登陆海滩安装。整个工程由400余个钢筋混凝土沉箱、十字型钢架、浮动码头和55艘沉船组成,总重量约200万吨。人工港由外防波堤、内防波堤、数个浮动码头和通往岸边的舟桥通道组成。每座人工港可供7艘大型货轮、20艘近海船只、400艘拖船和上千艘小艇同时停泊。登陆发起后的第二天,盟军用160艘拖船将两个人工港拖过海峡,分别安装在“奥马哈”和“金滩”两个登陆场。这种人工港的投入使用,使海滩的卸载速度大大提高。部署于“金滩”的人工港每天卸载量达1500吨,为使用前的2.5倍,可满足9万人的作战需求。

  美、英作战部队机械化摩托化程度高,装备有大批车辆,油料消耗大,需要大量的不间断的油料供应。为此,盟军除采用油船、坦克登陆舰运油外,还首次铺设了越海运油的海底输油管。盟军专门成立了代号为“普拉托”的油料供应机构,由英海军上校哈钦斯领导,在英国陆军部和燃料动力部协助下铺设海底输油管。7月初,输油管道系统投入使用后,平均每天输油量达8000吨,有效地解决了机械化部队的供油问题。

  总之,诺曼底登陆战的后勤保障,工作量之大,保障之难前所未有。没有可靠的后勤保障,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相关专题:军事历史专区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百事音乐风云榜投票
SKII化妆品遭投诉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花样滑冰世锦赛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嫁入皇室的女人们
深圳提高购房贷款首付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新浪之道》连载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