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关于2004年的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进程的回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1月01日 00:13 人民网

  关于2004年的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进程的回顾——专访中国军控与裁赛军协会秘书长李根信先生

  - 本网记者 杨铁虎 / 文

  人民网北京2004年12月31日电 围绕着过去一年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的进程,12月
31日人民网军事频道记者专程到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采访了该协会秘书长李根信先生。

  记者:在2004年最后的一天,能否请李秘书长就过去一年的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进程做简要的回顾?

  李根信:和以往比,本年度进程更突出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关系调整的痕迹,出于各自安全利益考虑,大国明显把国际军备控制当成明示战略意图的方式,为大国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平台;防扩散仍是大国操控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进程的主题。在一些特殊领域(如导弹和导弹防御)和地区(如朝鲜半岛、中东地区),控制与反控制斗争日趋尖锐,通过多边机制和多边对话解决诸如核武器计划问题正越来越受到有关国家重视;国际社会愈发重视“非国家行为体”在扩散领域里的作为,成为重点防范对象;中国一如继往地参与国际军备控制进程,加入“核供应国集团”,申请加入《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与“澳大利亚集团”和《瓦森纳安排》等组织进行对话,对内完善出口管制制度,对外积极参加诸如解决朝鲜半岛解决,为世界所瞩目。

  记者:作为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进程的主要载体——国际组织在过去一年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何看待过去一年国际组织在推动军备控制与裁军进程中的作用?

  李根信:国际组织继续为推进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进程做出不懈努力,达成一些共识,但在各领域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我想分三个方面来说明一下国际组织过去一年所发挥的作用,即日内瓦裁军谈判大会、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或区域组织。

  先看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本年度会议分别于1月19日~3月26日、5月10日~6月25日7月26日~9月8日举行。大会举行28次正式和12次非正式全体会议,各成员国和应邀非成员国参加审议各项问题的讨论。本年度裁谈会一个突出特点是加强了非政府组织对军控工作的参与。2月12日,第946次全体会议就加强民间社会和非政府组织对裁军大会工作的参与通过如下决定:“非政府组织应继续可以列席本会议的正式全体会议,坐在公众席上;根据其请求,非政府组织应可得到本会议全体会议的正式文件;非政府组织应可在会议室外面摆放书面材料,供本会议各成员取阅……在裁军谈判会议通过工作计划后,每届年会将拨出一次非正式全体会议,供非政府组织对本会议讲话……非政府组织的此种请求应通过裁军谈判会议秘书处向裁军谈判会议主席提出。

  再看联合国。联合国有关机构围绕着军备控制与裁军和防扩散等领域内的问题召开了一系列审议会议。其中安理会2004年4月28日通过的第1540号决议是重要的防扩散文件。它重申“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严密关注恐怖主义的威胁,以及非国家行为者……非国家行为者可能获取、开发、贩运或使用核生化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危险,严重关注非法贩运核生化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和相关材料所造成的威胁……所有国家亟需采取更多有效措施,防止核生化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需要根据《联合国宪章》,采取一切手段,应对恐怖行为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造成的威胁,决心在今后促进在不扩散领域对全球威胁做出有效应对。”

  最后看一下国际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围绕着朝鲜半岛、伊朗、利比亚等核问题做出的努力。(1)韩国核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在9月13~16日举行的定期理事会上讨论韩国核问题。总干事巴拉迪13日表示,韩国未将其科学家从事铀转化、铀浓缩和钚分离活动及时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是“令人严重关切的事件”。国际原子能机构透露,韩国还在3处未申报设施中提炼过150千克铀。这些金属铀目前只剩下134千克。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扣除已被用于提炼钚的铀,尚有12.5千克铀下落不明。11月2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结束对韩国核问题的审议并发表主席声明,决定不将韩国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至此,韩国核问题暂告一段落。(2)伊朗核问题。11月14日,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暂停铀浓缩活动的书面声明,伊朗基本满足欧盟的愿望,向国际原子能机构书面承诺将停止几乎全部与铀浓缩有关的核活动。9月18日,该组织又要求伊朗在理事会11月25日举行下次会议之前暂停铀浓缩活动。

  记者:朝鲜半岛核问题一直是过去一年中世人关注的热点,你对该问题有何看法?

  李根信:朝鲜半岛核问题继续成为有关方面合作与斗争的焦点,“六方会谈”进程仍受不信任等问题的困扰。6月23~26日,中、朝、日、韩、俄、美在京举行第三轮“六方会谈”,各方分别提出方案、建议和设想。会谈中,美国提出“转向性”提案,即给朝鲜3个月冻结期,并在此期限内采取相应措施,包括由韩、中、日、俄每月向朝鲜提供重油;提供暂时的安全保障;协商解除对朝经济制裁;把朝鲜从“恐怖国家”名单中删除等。朝鲜提出从“冻结换补偿”的第一阶段目标直到最后弃核的方案。

  会谈结束后,朝鲜拒绝接受美国的提案,认为提案只是把“利比亚模式”强加给朝鲜,是“先弃核”的翻版,指责美国提出“3个月准备期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且美国不参加第一阶段的补偿能源的行动,其“相应措施”只能是空头支票。美国强调,它不会对韩国进行补偿,不接受“部分解决问题的方案”。随后,布什在竞选中攻击朝鲜最高领导人,美韩军队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美海军在日本海部署“宙斯盾”战舰,参众两院先后通过《对朝鲜人权法案》,激怒朝鲜。按第三次会谈约定,9月底举行第四次“六方会谈”并未如期进行。美朝相互指责对方的诚意。美认为,朝是在观望总统大选结果,拖延会谈时间;朝则指责美国口是心非,加紧破坏会谈基础,企图挑起第二次朝鲜战争。当前,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关键是,美国真正从多边的角度来看待“六方会谈”,朝鲜也真心借“六方会谈”来摆脱冷战期间束缚。否则,六方会谈只能是充满坎坷。

  记者:我们注意到,过去一年的军控与裁军进程并不是由哪一个国家主导,欧盟国家在伊朗、利比亚核问题上颇有见树,你如何看这一趋势?

  李根信:可以说,部分欧盟国家在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过路中发挥了主导作用。2003年12月,欧盟制订《应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战略报告》,防扩散成其重要的对外政策之一,欧盟更积极地参与全球防扩散进程。伊朗核问题得以缓解则表明,欧盟防扩散战略已产生重大影响力。11月8日,伊朗和欧盟3国(英、法、德)间达成初步意向,伊朗将为避免联合国安理会可能的制裁而暂时全面放弃较有争议的核计划。这一协议是4国代表团在巴黎进行的为期两天的紧张谈判中达成的。在此协议下,伊朗将冻结全部核燃料浓缩和回收活动,并在今后与欧盟在经济、技术和安全方面达成一揽子协议,最终放弃潜在的核武器研制活动。欧盟表示,谈判非常艰难、复杂,最终达成初步协议。4国代表团同意把该协议递交各国领导人审议,从而避免把该问题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摊牌。

  记者:和2003年美国以武力解决所谓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反,今年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重视谈判解决军备控制领域中的难题,你如何看这种趋势?

  李根信:谈判历来是解决军备控制和裁军的重要手段,但是最近几年被忽视了,特别是美国更愿意以武力来解决上述问题,但事实证明,光靠武力是不行的。谈判在解决伊朗、利比亚核问题方面取得进展。这里仅以利比亚为例。

  2003年12月19日,利比亚政府宣布放弃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计划。随后利比亚外交部发布公告称,利比亚自愿放弃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材料、设备和计划,彻底清除国际社会禁止的武器,并无条件接受国际社会核查。这是利比亚与美英两国进行长达9个月之久秘密谈判后取得的成果,国际社会给予肯定。2003年1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主席声明指出,安理会成员国对利比亚政府能够认识到国际社会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担忧并自主决定消除这些担忧表示欢迎,希望利比亚政府早日落实其公开承诺,包括接受国际核查。

  记者:我们知道,过去的一年美国防扩散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特别是“防扩散安全倡议”既有理论准备,又有实际行动,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李根信:“防扩散安全倡议”中的大国正走向实际合作,实战演习频繁,寻求法理依据的努力在继续。2004年,“防扩散安全倡议”的有关国家举行一系列海上拦截训练。其中包括:1月由法国领导的地中海拦截演习;2月由意大利领导的空中拦截演习;3月由西班牙和德国领导的海关拦截演习;4月由意大利领导的地中海联合拦截演习;4月底波兰领导的地面拦截演习。

  2月和5月,美国分别与利比里亚、巴拿马签订船只登临协定,允许对那些被怀疑非法运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部件或原料、挂该两船旗国国旗的所有商船进行登临检查。美国还向世界10个最大船旗登记国中的其他国家提出了签订类似协定的要求。在美国推动下,联合国安理会4月28日通过第1540号决议。最后决议删除美国提出的决议草案中有关“防扩散安全倡议”的措辞,但美国代表在决议通过后的发言中又把“倡议”视作执行决议的措施。6月9日,八国峰会通过《防扩散行动计划》,重申对“倡议”及其拦截原则声明的承诺与支持。美与其盟国还正推动国际海事组织修改《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中有碍拦截活动的条款。

  国际社会最担忧的问题是,“倡议”与现有国际法原则相冲突。主要体现在:第一,“倡议”的核心是在公海、专属经济区和领海上拦截涉嫌船舶,这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一系列法规制度形成冲突,包括公海航行自由制度、船旗国专属管辖、领海无害通过制度等。第二,“倡议”要求参加国承担的义务有一部分在本国管辖的水域、领空、领海、毗连区或专属经济区内,甚至在港口、机场等设施内,这就需要相应的国内法支持。第三,“倡议”试图对现有国际防扩散机制所没有覆盖的海空运输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和管制,具有推动创制新国际法的性质,但它既没有联合国的授权,又在某些概念的认定上缺乏国际标准而显现出双重标准。这可能会给国际和地区海上安全环境带来新的复杂因素。

  记者:目前国际社会有一种倾向,就是认为传统的防扩散机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像美国这样的大国一直在谋示建立新的国际防护扩散机制,你认为这样做会对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李根信: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确实在谋求建立新的国际防扩散机制做出努力。而美国应该说是这一运动的“领头羊”。2月11日,布什总统在美国防大学讲话时指出,现行打击扩散的国际努力既不广泛,也没有效。因此,要采取更严厉措施,防止国家获得设备和技术进行铀的浓缩以及从乏燃料中提取钚。他建议:第一,扩大“防扩散安全倡议”的范围,不能只限于货物和转运,而且还可以直接捣毁扩散网络;第二,所有国家加强扩散的法律和国际管制,联合国要通过一项新的安理会决议,要求所有国家把扩散行动以犯罪论处。第三,扩大《纳恩-卢格法案》范围,防止冷战遗留下来的武器或其他危险品落入不法分子之手。第四,建立全球的安全系统,堵塞《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借民用核项目名义生产武器用核材料的漏洞,维持民用核工厂的运行,但不增加武器扩散的危险。第五,禁止向不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附加议定书的国家出口民用核设备。第六,国际原子能机构应下设特别委员会,集中全力处理保障监督和核查事务。第七,取消任何违背不扩散规定国家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国的资格。

  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回应布什总统的讲话时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必须加以修改以适应21世纪的现实”。为此,各国改进核材料的出口控制,应建立以条约为基础的出口控制体制,并把向其他国家进行扩散的行为定为犯罪;联合国所有成员国签署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附加议定书,任何国家不得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把铀浓缩和后处理活动置于多国控制之下;重新开始《禁止裂变材料条约》的谈判。五个核大国应当制订全面核裁军的“明确线路图”。

  记者:前些日子,俄罗斯总统又放风声俄罗斯研制的战略武器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当前国际核军控与核裁军进程又是什么样呢?

  李根信:简单地说,有核国家的核裁军与核现代化同步进行,核门槛国家的核活动频繁。美国。美国认为,核武器将继续在“国家安全政策中发挥独特、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到春季,美国核武器库有7000枚现役弹头,其中5886枚战略核弹头和1120枚非战略核弹头,另有3000枚后备弹头。根据规定,美国将淘汰MX“和平卫士”导弹。500枚“民兵”Ⅲ导弹基本保持现状。但由于《莫斯科条约》不再限制“分导式多弹头运载工具”,先前把“民兵”导弹改装成单弹头结构的计划已有所调整。到时,“民兵”导弹的精确性和稳定性都将得以提高,并有望服役至2020年以后。2020年之后,研制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取代“民兵”Ⅲ导弹。现役核动力潜艇15艘,装备360枚潜射导弹,约有2740枚核弹头。2003年10月,海军推出了“潜射弹道导弹目标再锁定系统”计划,用以增加潜艇进攻时的灵活性和打击的精确性。预计2006年完成此项计划。海军已装备408枚“三叉戟II”—D5型导弹,2005年预算还将采购5枚(每枚6900万美元)。D5型导弹会一直生产到2013年,生产总数为540枚,总费用375亿美元。现役的战略轰炸机为两种:B-2B和B-52H,上述轰炸机均可执行战略和战术武器的发射,都在进行现代化改装。

  到12月底,经长达19年,耗资750亿美元的研究和开发后,美国的第一个导弹拦截系统正式启用。这个导弹防御系统的核心是所谓“陆基中程防卫系统”。在阿拉斯加的格里利堡军事基地,美军方已部署6枚高速拦截导弹。首枚拦截导弹于10月在该基地部署完毕。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是第二个部署拦截导弹的军事基地。第一枚陆基拦截导弹已部署完毕,第二枚拦截导弹也将在本月部署。

  俄罗斯核力量不但是国家战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维持现代化战略核力量也是大国地位的象征。2月,总统普京宣布:“世界上没有别的国家能有这样的武器系统,这意味着俄罗斯已经拥有并将继续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核导弹力量。不管喜欢与否,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它。”11月17日,在俄罗斯武装力量领人高层会议上,普京又抛出令世人猜测不已的“新核武论”,而且还做出明显暗示:尽管面临国际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但在俄军改革中,政府及军队并没有放弃苏联作为超级大国时所仗以扬威世界的“新核武器”。俄武器库约有7800枚可实战的核弹头,包括4400枚战略弹头。非实战战术核武器约3400件,与前一年没多少变化。

  法国海军保留4艘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每艘装载有M-4型潜射弹道导弹和M-45型潜射弹道导弹。海军计划再造两艘凯旋级潜艇,2008年装备部队。尽管最后一批核弹已退役,“幻影”-2000N和以航母为起飞平台的“超军旗”战斗(轰炸)机可用于投送近程ASMP核导弹,该型导弹预计于2007年开始服役。

  英国拥有180枚可用核弹头,均装备在“三叉戟”潜艇上。另有15枚弃用的弹头在贮存中。英国已销毁其所有机载核武器,仅保留海基威慑力量。英国核力量是4艘新式前卫级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每艇装备16枚美国提供的“三叉戟Ⅱ”D-5导弹和48枚核弹头。英国还在与美国联合研制潜射弹道导弹。

  记者:12月27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与以往相比,此次发表的白皮书首次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讲述“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就此我们能否回过头来看看中国在过去一年中军备控制与裁军进程中的表现?

  李根信:中国仍是推进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进程的动力之一。中国在维护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条约体系,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多边合作等领域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申请加入“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2月,中国与“制度”成员国在巴黎举行首轮对话会。6月,双方在北京举行第二轮对话会,重点就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发展中国与“制度”成员国的关系、防扩散出口控制国际合作和出口控制执法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二)加入“核供应国集团”。1月,中国开始申请加入“核供应国集团”。5月27日,在瑞典哥德堡召开的“核供应国集团”全会决定,接纳中国、立陶宛、爱沙尼亚和马耳他为新成员。这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防扩散领域作用的重视,也是对中国近年来在防扩散方面所作努力的肯定。

  (三)在韩国核问题上。中方认为,保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对维护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十分重要的。每个《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都应严格履行条约义务,共同为维护国际防扩散机制,切实防止核武器扩散做出贡献。中方赞赏韩方在机构核查中给予的积极配合,希望韩方继续与机构全面合作,尽快按照总干事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信息,全面澄清有关问题,解决国际社会关切,使该问题在机构框架内早日得到妥善解决。

  (四)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认为,欧盟三国与伊之间达成的协议及理事会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的决议,为实现伊朗核问题的和平解决奠定良好基础。这有利于加强国际核不扩散体制,有利于维护和增强机构在国际核不扩散领域里的作用和权威,同时也有利于确保包括伊朗在内的各国在严格保障监督下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符合各方利益的。中国愿与各方一道,为实现上述目标发挥建设性作用。

  (五)在朝鲜核问题上,中国希望有关各方继续按照已经确定的半岛无核化目标和达成的共识,进一步显示灵活和诚意。为此,中国呼吁有关各方避免任何可能干扰这一努力的言行。中方将继续本着客观、公正的立场,积极推进这一进程。只有本着平等协商、相互尊重的精神,通过对话和谈判,才能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找到一个可为各方接受的办法。中方愿就此继续与其他有关各方保持密切合作。

  (六)在防扩散问题上,中国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和机构成员国,支持国际社会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努力,严格履行自己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中国广泛参与多边防扩散机制,并积极借鉴和吸收国际上有益经验,不断加强和完善本国法律法规。中国正式参加“核供应国集团”,正不断加强同一些多国防扩散机制,如“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瓦森纳安排》等的磋商与交流。中国一贯主张,任何国家不应假借和平利用核能名义从事核扩散活动。

  (七)中欧发表《关于防扩散和军备控制问题的联合声明》。 从2003年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谈开始,防扩散就一直是双边合作的重要领域。2004年12月8日,中国欧盟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相关材料和技术扩散到恐怖分子和其他“非国家行为体”手中是现实存在的,这为扩散威胁增添了新的因素,也使得为此开展协调和更有针对性的行动与合作更为紧迫。防扩散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这符合中国、欧盟乃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因此,应努力在国际法框架内,通过政治、外交手段和国际合作解决扩散问题。中欧一致认为,防止核、化学、生物武器扩散不得妨碍和平利用材料、设备和技术的国际合作。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军事频道推荐
《轻兵器》专区
《环球飞行》专区
《坦克装甲车辆》
诺曼底登陆
台湾军力专题
警用装备展
国防电子展
中英军演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JL9首飞专题
蓝岭访沪专题
俄罗斯核军演
黑鹰坠落专题
美国X战机计划
国际反恐专题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