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军区装甲师装备96坦克 训练重信息化(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 09:08 解放军报 |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潮头观澜:新军事变革的浪潮向纵深推进,一体化联合作战登上历史舞台。在信息主导的现代战场上,陆军应采取什么样的作战编组,运用什么样的战法,如何实现情报信息共享?成都军区某师开展信息化条件下“高寒山地联合战斗”演练,在作战单元集成训练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 信息平台调兵遣将 【战况实录】山林、绝谷、险峰。深秋的西南高原演兵场上,雾霭茫茫。突然,道道电波划过长空,作战指令从担任“红军”的成都军区某师指挥控制中心发出。 指挥所里,以往仅靠几幅地图、几部电话组织战斗的景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屏幕投影仪、计算机终端和密布的光缆线路。10余台用迷彩网伪装的野战指挥车内,各级指挥员正在电脑上调兵遣将、摆兵布阵;“敌”情通报、战斗文书和各种战场“敌”情在网上传达;战场通用态势图和“敌”防御部署图尽显各信息终端。 沟谷山坳间,战车轰鸣,铁流滚滚,武装直升机巡航盘旋,数千名身着迷彩的“红军”将士蓄势待发。 【新闻链接】解决指挥系统联通难题、实现指挥自动化,是提高部队一体化作战能力的关键环节。该师以现有武器装备为基础,紧贴未来一体化作战要求,采取节点嵌入、硬件置换、软件升级等办法,对雷达信息处理系统、侦察系统、传输信息网进行改造,完成了某型陆军指挥控制系统、防空兵指挥控制系统、炮兵群指挥控制系统和装甲兵指挥控制系统的综合集成,形成了以指挥控制系统为核心,集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分发、反馈于一体的准信息系统平台。 联合打击疾如风暴 【战况实录】兵势如潮。地面,“红军”炮兵群集火射击,数以万计的炮弹以摧枯拉朽之势落在“敌”防御阵地上;步战车和坦克动若风发,直插纵深,“蓝军”坚固的前沿阵地被强行撕开。各型歼击机、强击机穿云破雾,盘旋俯冲攻击,“敌”指挥所、炮兵阵地等重要目标瞬间灰飞烟灭;一枚枚导弹呼啸升空,直刺苍穹,精确射向“蓝军”死穴。远处,机降分队选定有利地形悬停着陆,神不知鬼不觉潜入“敌”阵,对其雷达站、通信枢纽等要害目标实施定点破袭,并将侦获的“敌”纵深情况传回信息处理中心,引导陆军航空兵对“敌”指挥所和通信枢纽实施空中火力打击。 【新闻链接】在一体化训练中,该师紧贴未来作战任务,围绕未来信息化作战需要,编组了情报信息、电子对抗、火力打击、兵力突击等陆军诸兵种作战模块。在指挥体制上,构建了一个基本指挥所加若干预备指挥所,以及多个协调中心的指挥编组模式;在课题设置上,以“高寒山地联合反击战斗”课题为牵引,突出信息战、精确火力战、特种战等多种新型作战样式和多种战法,对可能遂行的作战任务进行预演。 精确保障一步到位 【战况实录】兵不厌诈。“蓝军”利用地利,采取多路袭扰战术,诱骗“红军”在高山峡谷中机动作战。几个回合下来,“红军”出现人员伤亡,部分武器装备受损,物资器材消耗过半,攻势渐弱。“蓝军”抓住这一战机,组织坦克、装甲作战集群发起反击。危急时刻,由野战救护、物资配送、饮食加工、油料补给、运输保障5个模块组成的“红军”后勤保障群和由装备抢修队、弹药器材保障队编成的装备保障群,急驰战区。 置身演兵场,只见野战输油应急分队穿梭于炮火硝烟中,展开群车加油;医疗救护分队在枪林弹雨中紧急抢运伤员,实施野战救护。装备保障群各编队到达指定地域后,迅速展开工作,抢修受损的坦克、装甲、火炮。一辆装甲指挥车遭“敌”打击,请求技术支援的信号通过网络迅速传到装备抢修远程技术支援组,两名修理专家根据前方提供的“伤情”,快速敲击键盘、点击鼠标,在网上会诊。20分钟后,装甲指挥车“起死回生”。 【新闻链接】为适应一体化作战对后勤装备综合保障的新需求,该师大胆革新开发保障新装备、新器材,积极探索适应高寒山地联合反击作战保障环境的新样式。他们研制开发了《野战后勤信息系统》、《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野战远程装备保障数字化可视系统》等软件,探索出“区域与专业相结合”的一体化后勤保障模式及“网络节点式”一体化装备保障模式,对保障对象提供全维、快捷、准确的综合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