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加强信息化军队建设 努力构建一体化训练环境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 08:52 解放军报

  张福有

  营造一体化训练环境是十分复杂和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新时期、新阶段的训练保障工作应努力转变观念,在优化内部结构,科学配置和开发训练保障资源上积极作为;在拓展完善模拟化、智能化训练手段,不断提升信息化训练水平上积极作为;在建设新型训练基地,实现部队训练基地化上积极作为,为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做出新的贡献。

  深化训练资源的科学配置和综合开发,提高对一体化训练的保障效益

  一体化训练是全新的训练模式,但开展一体化训练却必须立足现有装备和训练保障条件这个现实基础。解决这一矛盾,既应对我军现有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保障条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又应对训练保障体制和结构中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从而找准问题深化改革,发现潜力综合开发。

  经过多年的装备建设和训练改革,我军技术、装备、人才的储备已今非昔比,有些部队已经初步具备一体化训练条件;我们在训练保障方面的投入和建设,也已具有了相当的基础。因此,认为一体化训练依然不具备条件,一体化训练遥不可及,是站不住脚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在训练资源的配置和开发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比如,在训练保障资源的体制建设上,仍没能打破军兵种自成体系的小、散、全保障格局,还存在条块分割、重复建设、互不交融等现象,资源配置分散,保障效率不高。在训练保障资源的内部结构上,仍然更多依赖数量、规模上的投入,更多地争取硬件建设,轻视对智力资源特别是人的科技素质的开发,等等。

  坚持以资源共享为途径整合训练保障资源。装备不同武器的部队要求不同的一体化训练条件,不同的训练任务需要不同的一体化训练保障。然而,任何一支部队都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建全所需的各类训练设施,任何一项训练任务都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建设单一的专用训练场。因此,应按照效益最大化和综合集成的原则,打破目前各军兵种自成体系、条块分割、层次重叠、重复建设、互不交融的传统保障结构,改变小、散、全的保障格局,扭转资源配置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局面,代之以综合集成、整体配套、统管共用、联合保障的新的训练保障体制;应对现有保障资源进行盘活重组,把“散”的聚合,把“闲”的起用,把“单”的添全,使之优势互补,变被动、封闭式的保障为主动开放式的保障,变谁开发谁使用的资源独享为统一规划、重点开发、共同使用,变单一的专业化建设为综合型多功能建设,变体系内定项保障为全方位的联合保障,变粗放的数量型保障为集约效益型保障,实现人才、信息和设施等资源的开放共享,充分满足一体化训练对保障资源的需求,为一体化训练发挥最大综合效益。

  坚持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优化训练保障资源。训练保障作为军事训练的基础条件,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以信息化为主导,不断加大训练保障自身的信息技术含量。世界发达国家军队已普遍改变机械化战争时代的训练模式,大量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训练质量。适应这一趋势,训练保障应在内部结构上改变依赖数量和规模投入的传统做法,注重加大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投入,构建战训一致、标准统一、相互兼容的信息系统,夯实一体化训练的物质、技术基础;通过大量采用信息技术含量高的训练设施和器材,提高训练保障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嵌入、附加、整合等技术手段,改造现有的训练保障设施和器材,使之适应一体化训练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通过直接吸收、在职培训等方式,开发训练保障的人才资源,提高训练保障人员的信息科技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一体化训练质量。

  坚持以技术开放为原则扩充训练保障资源。单纯依靠现有的训练保障资源,不能适应一体化训练保障的要求;单纯依靠军队内部的训练保障资源,同样难以适应不断发展中的一体化训练。美军出台的《训练转型实施计划》就强调以“全面联合为目标,构建一体化训练环境,实现各种力量的聚合,提高联合作战能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训练保障工作也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试行军队自我保障为军地联合保障,走开军队自我保障和社会保障并举的路子:邀请地方科研单位、院校、企业,与军队的训练保障部门一起参与一体化训练保障;大力采用地方在数字化、自动控制和加工制造等方面的技术成果,构成军队为主、军地合作的联合保障体制,建造一个纵向贯通、横向连接、相互依托,既跨各军兵种又跨地方各专业的网状训练保障体系,集军队和社会各个方向、各个层次的训练保障力量,共同推动我军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的跃升。

  拓展网络化、模拟化、智能化训练手段,提高保障一体化训练的信息化水平

  一体化训练的本质,是在信息技术主导下融合各军兵种力量,为未来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进行“预实践”。训练保障为一体化训练营造良好环境,就是要在部队现有装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网络化、模拟化、智能化水平,达到切实提高部队一体化训练质量的目的。

  拓展网络化训练手段,实质上是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在部队现有信息网络装备基础上进行再开发。一方面,训练保障应推行“横向一体化技术”,打通训练系统内部的“烟囱”,确保部队装备的信息网络在训练中实现互连互通互操作,解决信息系统各自开发、技术体制不统一等问题,使各种武器平台和作战单元乃至系统既有的信息化性能,在更大范围更好地联合、融合,提高一体化训练质量;另一方面,又应通过对训练保障自身的信息和网络技术投入,逐步实现训练保障信息系统与作战训练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无缝链接,弥补那些尚未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武器平台、作战单元乃至系统的“短板”之短,构建高度融合的信息化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队在一体化训练中的信息主导功能。同时,训练保障系统还应建设和使用好自身的信息网络,对部队的一体化训练进行信息和数据收集、处理和评裁,通过网上教室、网络教学和经验交流等形式,对一体化训练发挥更好的推动作用。

  模拟训练正在被各现代军队越来越普遍地采用。美军在冷战结束后进行的第二次训练革命,核心即是解决训练的模拟化。俄军以模拟训练器材和计算机为基础的战役战术训练模拟系统,也已在部队和院校使用。因此,建设信息化军队的训练保障,应大力拓展模拟化训练,构建武器装备操作、联合作战指挥和实兵演练三位一体的训练模拟仿真体系,并在拓展其功能上下功夫:研制新型模拟训练器材,实现其近似实装训练的效能;突出模拟训练器材的系统性,突出模拟平台和系统互连互通互操作的信息化特别要求,逐步形成战役模拟、战术模拟、维修模拟的系列配套,为一体化训练提供虚实结合的训练手段,推动一体化训练质量的不断提高。

  拓展智能化训练手段,应在信息化、网络化和模拟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智能技术在一体化训练保障中的研究和应用。这是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发展方向,也是一体化训练对训练保障的必然要求。必须以智能技术为基础,着眼未来战场环境,努力搭建模拟化的训练仿真平台,创建各个训练层次上的智能化训练评估系统,优选训练程序和方法,并能辅助战法的创新和需求论证,训练那些“训不了”和“训不好”的高难度课目,保证部队能在各个作战层次上进行联合仿真训练,不断推动部队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的提高。

  以训练基地为载体,实现训练基地化,全面提高一体化训练水平

  实现部队训练基地化,是训练改革和创新的必然趋势。美军在训练转型实施计划中,就曾提出过以“联合作战中心”为核心的“联合部队训练者社区”这一概念,明确规定具备联合能力的部队及其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训练基地为部队提供提出要求、计划、实施和评估四个阶段的整体保障,有力推动了军队战斗力的大幅度跃升。

  未来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战场环境空前复杂。以往的野外驻训和小型、分散的训练场,已无法满足部队的一体化训练需求。同时,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部队机械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训练保障工作日趋复杂,也只有依托相当面积的场地和相对完善的保障设施,才能展开相当规模的一体化训练和演练。因此,训练基地建设应向大型化和联合性、综合性、智能性、仿真性方向发展。在基地建设类型上,应做到固定基地与临时场地相结合,保障部队进行近似实战的一体化训练或演练;在基地建设层次结构上,应做到上、下结合,保障部队能实施从下到上的逐级合成与联合演练;在基地建设方式上,应实行新建与改建相结合,抓好重点建设,突出功能开发,注重使用效率;在基地设施建设上,应做到永久式与组合式相结合,为部队自训、互训、专训、合训提供依托,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保障效益。

  信息化时代的训练基地建设,尤其应着眼信息技术对于一体化训练的特殊要求,将网络化、模拟化、智能化建设成果聚合到训练基地,重点建设好导调监控、战场仿真、考核评估和基地管理等几大系统。导调能够灵活应变,监控应从平台到单元和体系全方位实施。战场仿真系统要努力创建“多维一体”的战场空间,实现近似真实的战场环境,使参训部队获得近似实战的锻炼。考核评估系统必须创立数据化的信息生成机制,实时采集训练中的各类、各种数据,建立滚动更新的数据库,靠数据检测评定一体化训练成果,科学验证作战效率,准确评估部队的作战能力。管理系统则应能够保证基地全年度满负荷使用、诸军兵种共同使用、面向全军开放使用,最大限度地挖掘训练基地的训练潜力,使训练基地名副其实地成为承载一体化训练的综合平台、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的大型孵化器。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