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台海形势> 台湾军力专题 > 正文

台海观察:台湾军队的现状难保“台独”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6月15日 10:37 中国网

  李登辉主政台湾时期,尤其是陈水扁上台以来,大肆购买先进武器装备,加速“军队台独化”步伐,千方百计增强“拒统谋独”的军事筹码。然而,由于“台独”不得人心,士兵对陈水扁信任危机加剧,加上洋武器存在诸多致命弱点,以及台军训练、教育、准则等跟不上新形势,台军根本经不起现代战争的考验,保卫“台独”更是痴人说梦。

  图谋将台军变成“台独大本营”

  长期以来,台军被视为“反台独堡垒”,因而陈水扁2000年上台以来,挖空心思要对台军进行“革命性改变”,图谋将“反台独堡垒”变成“台独的大本营”,把台军绑上“台独”战车,为其“决战境外”的军事战略服务。

  一是对台军人事进行大换血。无论是李登辉还是陈水扁,调整台军人事具有三大特点。其一,任用亲信人马、“铁杆弟兄”。台军“参谋总长”李天羽过去虽是国民党籍,但他早在陈水扁当“立委”时,就与陈水扁关系不错。其二,热衷于启用本省籍人士,排挤外省籍人士。台军“国防部长”、“参谋总长”、海陆空“总司令”、上将、中将、少将等,大部分是本省籍。其三,提高人事调整的频率。其目的只有一个,便于在台军中灌输“台独”思想。

  二是取消军中的“反台独”教育。在视察台军、出席台“三军官校联合毕业典礼”等所有场合,陈水扁从来就不按既定程序,喊一喊有关“国家统一”的口号。相反,他在2001年授意“国防部”,于3月、5月连续两次行文“三军”各部队,下令各营区拆除室内、室外所有有关“国家统一”的标语。在军队组织编制上,他将“总政战部”降级为“总政战局”,下令政战系统停止反“台独”教育。

  三是向台军灌输“台独”论调。为了争取台军,陈水扁会见台军士兵时,偶尔也会喊一喊“中华民国”,但更多时候强调要“爱台湾这个家”。陈水扁在军中的一些亲信也说什么“军人以服从三军统帅为天职”。

  过去,台军就是为“保卫中华民国”、“反台独”而战,但陈水扁的动作导致台军思想混乱,为此不少人发出“不知为何而战”、“不知为谁而战”的疑问。台军内部对陈水扁不满者大有人在。今年台湾“大选”结束后,正在岛内各界批评“选举不公”、台湾民众不安定感加剧的节骨眼上,过去被称为“汤要命”的“国防部长”汤曜明以“眼睛有病”为由,于3月21日向“行政院长”游锡堃提出正式的辞职请求;还耐人寻味地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做中华民国的守护者”。五角大楼官员认为,在岛内抗争风潮正烈之际,汤曜明不但没有留下来协助陈水扁,反而坚决辞职,实际上是进行“预防性措施”,也就是“绝不容许陈水扁动用军队驱离总统府前的示威群众,更不许镇压抗议示威的老百姓”。

  事实上,汤曜明的请辞不只是个案,而是台军整体情绪的反映。岛内舆论及香港媒体分析,“社会的动荡会反映到军队里”,汤曜明公开了他与陈水扁的矛盾与分歧,因此选择辞职,而台军中高层军官以及30多万台军因不愿随陈水扁的“台独魔棒”起舞,尤其是被剥夺了投票权的军人强烈不满,因而“对选举结果有所抗拒”。据台《联合晚报》3月23日报道,台军内部因陈水扁严格限制参与投票,造成选情逆转而强烈不满。“空军总部”担心战斗机飞行官兵因情绪不稳定,影响飞行训练安全,甚至出现“驾机叛逃”等不理性行为,一度暂停飞行训练。嘉义空军基地部分支持泛蓝军的飞行官承认,蓝军败选心情很闷,上级要求这两天暂时停止飞行训练。不少现役台军士兵私下串连要到“总统府”前静坐,但因担心被情治人员发现,只好在营区内关注事态的发展。

  至于那些退役将领,去年反对陈水扁的所谓“防御性公投”,在今年6月16日黄埔军校80年校庆活动中,也不买陈水扁的账。他们不愿参加陈水扁在陆军官校举办的“庆祝”活动,选择自行筹备庆祝活动,与陈水扁分庭抗礼。

  洋武器存在致命弱点

  李登辉、陈水扁调整军事战略,扩充军备,加强美台军事合作,用意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落实“境外决战”构想,增加“谋独拒统”的军事筹码,为“台独”壮胆。台湾军队砸大钱,东拼西凑搞了不少装备,从表面上看武器装备质量较以前有了明显变化,台军战斗力的确也有所提高,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洋武器”存在致命弱点。

  其一,装备来源多,体制混乱,不但造成多国武器系统难以配套,也给战时部队指挥、协同作战造成极大困难,更是台军飞机、舰船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如,2001年上半年,台湾“海军总部”宣布,台湾向法国采购的主力战舰“拉法叶”级导弹护卫舰的武器平台与部分美国武器系统不配套,多项功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包括反潜直升机S-7012与舰上辅降系统无法配合,风浪大时不易降落等。

  其二,所谓“先进装备”的性能绝非台当局和外国军火商吹嘘的那么高。要不为什么岛内舆论及“立法院”大骂“台湾成了美国军火商的垃圾库”呢?即使装备技术水平高,但台军缺乏相适应的后勤支援与技术保障,战时保障还得靠外国,战争难以持续下去,因为“远水难解近渴”。

  其三,虽说台湾防空导弹密度在世界上仅次于以色列,但反导弹“威力”并没有台当局吹嘘的那么大。台军导弹部队七拼八凑,编制复杂,无论从指挥系统,还是后勤保障系统,短期内难以有效整合,寄望成立“导弹司令部”来提高战斗力,短期内显然难以达到目的。即使是“爱国者”3型反导弹系统拦截,成功率仍然很低。而海峡两岸距离近,导弹发射后很快就到达目标点,台湾防空导弹拦截难度大。再说,防空导弹拦截成本高,台湾打不起消耗战。尤其是,台军进攻导弹性能差,没有远程进攻的技术与能力。台湾导弹密度高,但多为防空导弹,目前没有远程制导能力,更没有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如中远程地地战术导弹和巡航导弹,只有为数不多而又极不成熟的巡航导弹和中短程地地导弹。岛内军事专家分析,虽然台军不惜血本研制远程地地导弹,但进展并不理想,进程落后大陆30年。当然要研制成功,尚有待时日。

  其四,台湾岛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地域狭小、纵深太浅,极大地制约了台军武器的部署、防卫和运用。

  其五,最关键的是,战争不是装备之间的对抗,而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人心等综合的较量。台湾的这些“洋武器”阻吓不住13亿中国人民统一祖国的决心。

  军事教育水平低下

  去年5月,陆军军官学校爆出一起集体舞弊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虽然军校学生舞弊本来就不是新闻,但本次却创了纪录:5位四年级应届毕业生被集体开除,其中还包括“实习旅长”在内。陆军官校曾扬言要成为台湾的西点军校,但如果只在技术层次上防止或消除学生作弊,不从根本上改善军校教育,这只能是让人觉得有些可笑的幻想。跳出舞弊事件本身进一步思考,会发现这个事件其实正好反映了目前军校整体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是学生来源质量差。过去几十年来,军校都是弱势团体,学生多半在大学联招落榜后才会考虑到这里学习。再加上军方内部许多陋习,真正用功的学生进入军校,反而都不受欣赏。虽然提高军校教育是大家都要坚持的底线,但是海军官校在1992年军校联招中仅录取到1人,创了令海军至今仍感到难堪的纪录。后来,“国防部”不得不用较松的录取标准配合严格的筛选来因应,军校招生近年来虽有大幅改善,但学生整体素质还是无法和一般大学相提并论。

  二是师资质量跟不上。负责军校教育的军官多从部队轮调,只擅长军事与行政工作,缺乏足够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在美、英、法甚至前苏联等军备强盛国家,军官学校的师资要求重点是“专业”,而不是官阶。换言之,教导军官学校学生的,有很多是来自部队具有长年实务经验的资深士官。反观岛内各军校,这种真正重视专业的现实,却长年被军事领导人所刻意忽视。

  三是读书风气不好。由于军校教育与一般大学有落差,在军校严肃的环境里,学生求知欲相对比一般学校低落,上课精神也因为夜间要站岗而不振。

  军事准则落后于形势

  台军在推进“精实案”,战略编装转型实在太快,过去的军事准则已经落伍,但现有的准则依据却只有少部分做了修订。换言之,装备了现代化武器的台湾部队,绝大多数都还是按照30年前的作战准则做训练,中高层军官的战精教育跟不上。

  一是与世界先进国家对军事武力所进行的“军事事务革命”相比,台湾还是在原地踏步。因为不管是“精实案”,或是下一个阶段裁员更多的“精进案”,台军军制仍然是在“量”与“编制”上做文章,根本就没有做“质”的改变。对于“精实案”的裁撤依据,军事当局竟以“绩效”来决定单位的裁或不裁,而不是依据单位的任务状况来决定。所以“精实案”距离台湾军队真正迈向一个新的时代,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是在研拟战术战法时仍然停留在套用过去的准则阶段。当其它国家的军事组织都将类似“准则发展司令部”提升至相当高的位阶时,台军“精实案”却把这个单位列为中将编阶的“教育训练暨准则发展司令部”。由于一般担任这个“司令部”的“司令”都有准备待退的意味,所以就时常会有人打趣地将这个单位的简称“教准部”倒过来念,而成为“不准叫”,用以讽刺担任这个职务的待退中将。

  三是观念过时。台湾如果想要一步步达到“军事事务革命”的阶段,首先就要从军队质的改变着手。质的改变,当然首先就要由军事教育与军事训练着手,尤其是在军事教育方面,更是目前台军值得检讨的一环。很多军官还是抱持过去“有什么打什么”的老观念,在军事素养上还停留在“面对面打硬仗、比谁的子弹多”的观念。比如,很多高级将领因为美国有意出售“宙斯盾”级导弹驱逐舰而雀跃不已,但这种军事交易并不是短期内可移交完毕,只有少数几位真正了解“军事事务革命”真谛的将领,才知道当这种高价位武器到台湾之后,其实早就成了落伍装备。尤其是,新武器就要有新准则,台军的准则修订单位没有足够的能力,赶在新武器成军前将新准则送交操作人员的手上。

  岛内舆论分析,台军“军队事务革命”如果没有针对人员素质这个“质”的一环着手,继续“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想要改善军队的体质,想必也是原地踏步。如今面对“精进案”,军事人员的“质”要如何提升,也都是各级领导人员争相研究的目标,但如何要既能固本又能治标,仍是一个未知数。

  士官教育瓶颈难以突破

  早在2000年3月,美国国防部就指出,台湾抵挡中国攻击的能力“比想象还要脆弱”,其结论中有这么一段是:“未能培养出专业资深士官操作复杂的新武器系统。”“国防”不只是靠精良武器,最重要的是人,如果缺乏资深专业军人,再有钱也枉然。而士官问题更是问题中的问题,但士官一直被视为“资深士兵”,属于“没有声音”的一群,很少受到重用。

  一是士官教育不受重视。在军官的“贵族圈”中,“士官兵”是一个专有名词,是不可分割的,很少有军官会在公共场合将士官与士兵做一个分隔,除非是在做任务分配时,才会出现指定某士官带队的情况。依“国防部”的编制,军事院校学生班队的中队长是比照部队的连长,而连长是军官。学生队的区队长是比照部队的排长,而排长也是军官。军官之所以会如此,也是因为台湾的士官教育并不受到重视,连带使得军队的士官根本就不能算是“官”。很多老士官在退伍后都会说:“打死也不要让儿子再当兵了!”不容否认的是,这群当年随军赴台的老兵们确实没过几天好日子,尤其是在军中,眼看着军官调来调去,有背景有人脉的人平步青云,只有他们永远窝在营区一个没人管的角落,直到退伍。甚至退伍当天,也不见弟兄前来关怀。这种来自对军队的冷漠,也造成了台军部队在资深士官上的断层。

  二是士官来源严重不足。70年代,陆军基层单位内尚有许多所谓的“献身士官(大陆赴台)”及新制常备士官(士校科班),这在当时属“有效率的骨干团体”。后来,新制常备士官来源不足,出现进少退多的情况。“国防部”为了节省人事经费,治标式地降低士官编额,并由部队以自选自训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士官队”或“干部训练班(干训班)”,结训后以下士任用来满足一般领导士官及技勤士官的需求,以解燃眉之急。当时的决策单位仅着重于应付眼前的问题,忽略了未来的挑战。渐渐的,预备士官成为基层的主流。80年代,常备士官的来源近乎枯竭,于是在士兵中扩大甄选所谓“领导士官”,但其它软硬件的配套措施却乏善可陈,加上各级干部对士官不信任及不尊重,导致这群受训半年,结训后以中士任用服役4年的“领导士官”,一直成为部队中另类的一群。90年代,不要说士官,连基层军官也严重短缺,许多连长必须成为真正的“带兵官”而躬亲领军。

  在这种情况下,前“参谋总长”刘和谦一手推动所谓的“精进士官制度”。虽然培养一名可用的士官需要10至15年,虽嫌晚了些,但总比不做来得好。然而,官场文化再次影响了政策,“人去政息”的现象再次发生,当年普设的“士官休闲中心”,现在成了“役男家属服务中心”,士官再次成了“资深士兵”。岛内舆论忧心忡忡地认为,军事院校招生不足的现象一直存在,基层军官良莠不齐,士官和士兵都以“超Z世代”自居。如果“国防部”的教育政策无法由根做起,到底是什么样的部队在保护民众?

  军营恶性事件不断

  军中管理松散,军人离奇死亡、自杀,恶性犯罪事件频繁发生,几乎是岛内社会新闻中最大的讽刺。

  一是军中不当管教问题严重。军官体罚、殴打、凌虐士兵是军中的恶习,历经50年没有消失。1995年9月,台北市研考会公布了一项调查报告,有关役男在军中服役时是否受到不当管教或者发生老兵欺侮新兵情形,认为有的为13.5﹪。这些离奇死亡事件的发生,暴露台军在管理、纪律和体制上存在着种种弊端,更重要的是造成军中“更大的信心危机”,使军中干部信心动摇,领导阶层无所适从,战力受到冲击。

  二是兵员素质越来越差。兵源严重不足,每年缺口约为五分之一,社会青年对军营紧张而枯燥的生活望而生畏,想方设法躲避兵役,或不愿投考军校。但为了充足兵数,当局只好降低征兵标准,致使劣质者进入军营的比例逐年增大。1991年9月,时任“国防部长”的陈履安表示,军中每年犯有前科的青年入伍者高达6000多人,1991年更高达7500多人,入伍后再犯罪者有800至900人。而1998年入伍的新兵中有前科者高达19000余人,占当年应征12万兵员的15.8﹪。另外,还发现了精神病患者170多人。在台北某戒毒中心,10个病人中有5个是军人,部分军中医院不得不设立专门的“药瘾治疗病房”。即使是已服役或考入军校者,也不安心军营生活或军校学习。军中“等待退役成为最普遍的心情”,军校生遭退学、开除者数量惊人。

  三是自杀伤亡案件不断增多。大体上,自杀伤亡案件约占军内伤亡事件的10%-20%。1994年的953起伤亡案中,自我伤害为187起,其中死亡65人,自杀率与地方相比约高出5倍。1995年,军中意外死亡占死亡总数的66.12﹪。1996年9月,发生了军营士兵强奸营外少女并弃尸野外的恶性事件。1999年6月19日,军史馆警卫士兵郭庆和奸杀台北市景美高中女生张富贞,并弃尸公园。另一方面,“国防部”曾公布1997年度与部队管理、训练工作直接有关的死亡人数为83人,较1996年度100人相比,有明显下降与减少趋势。但一些社会团体则指出,以军方惯于报喜不报忧、隐瞒事实真相的心态,军中意外死亡远不止上述人数。据由受难役男家属、妇女团体等共同组成的“妈妈请你也保重”行动联盟统计,军中每年都发生数起役男死难事件,光是台中市一个市,就有50多名役男死亡。

  四是官士兵自我管理不良导致逃兵增多,枪械外流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逃兵已成为军中棘手的问题之一。不但基层士官逃亡增加,连军官逃亡也有逐年增加之趋势,其中以“马祖防卫司令部”结训的下士王建国等6人、六军团21炮兵指挥部禁闭室士兵古鑫强等4人集体逃亡,以及陆军第八军团13名士兵集体逃亡最为严重。而军官逃亡则以空降特战司令部勤务指挥部情报官王淳逾假不归为代表案例。据民进党1995年7月公布的一项材料显示,台军1991年度就有1396件逃亡事件,平均每天有3.8名服役军人“逾假不归”。据1997年军方的统计资料显示,台军各部队逃亡的官兵共达1300余人,若再加上基层连、营隐匿待报的数字当不止此数。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官兵携械逃亡,导致枪械大量流入社会,甚至与黑社会分子勾结,盗卖军火。1991年11月24日,台北发生一起警匪枪战案,警方缴获黑社会分子大批军火,其中大部分系陆军第六军团官兵与黑社会分子勾结,监守自盗而流入社会,涉案者有少校以下官兵5人。军械大量流入社会,危害社会的稳定,引起台湾民众与舆论界对军方的强烈质疑。

  5月28日,美国国防部炮制的所谓“中国解放军军力评估”报告,在煽动所谓“中国威胁论”、为美台军售制造借口的同时,点明台军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台军训练不足,缺乏联合作战能力,士官不足使得职业军官负担加重等。种种情况说明,台军“不愿为台独而战”,也没有能力为“台独”保驾护航。

  中国网 2004年06月15日

  相关专题:台湾军力专题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