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舰船知识:我从“失事”潜艇中脱险(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6月10日 10:21 舰船知识网络版

事先做潜水钟训练


在室内练习水下脱险
从鱼雷发射管中向艇外运动

训练人员从鱼雷发射管中脱险

  那是去年6月下旬。初夏的天气不冷不热,就像我们的心情,没有丝毫紧张。因为在此之前,我们24名脱险队员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实作操练,成绩都在良好以上,只要按规程操作,应该能顺利完成预定任务。天刚蒙蒙亮,我们背着几十斤重的潜水装具,列队登上了一艘国产潜艇。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航渡,到达了演习海区。

  随着潜艇艇长紧张严肃的口令和艇员一连串准确麻利的操作,我们乘坐的潜艇因为“失事”而坐沉在几十米深的海底。我们围坐在舱内,等待适合脱险逃生的海水潮流到来。这是一次危险的行动,也是一次对智力、胆量和勇气的真正考验,这时,我的心开始隐隐约约有些紧缩,吃不下饭,喝不下水。随艇指挥员看出了我们的心思,用聊天的方式来放松我们紧张的心情。经过4个多小时的等待,这次名为“三级援潜”的水下脱险行动拉开了序幕。

  所谓“三级援潜”,是指为坐沉海底的失事潜艇艇员提供生存保障,创造脱险条件的援救行动。其主要任务有7项:①为失事潜艇舱室进行通风换气,防止艇员吸入过多的二氧化碳而中毒;②防救潜水员为失事潜艇输送食品、工具等,助其生存和工作;③为失事潜艇补充高压气,帮助潜艇恢复其不沉性;④为失事潜艇提供应急照明;⑤协助失事潜艇艇员离艇脱险并对其进行医疗救护;⑥为失事潜艇吹除主水柜,帮助潜艇上浮;⑦拖带失去机动能力而浮于水面的潜艇。我们这次承担的任务只是其中几项。

  我是第三脱险小组的组长。待前两组顺利出水后,艇长命令:“第三组开始准备!”

  我和本组的两名队员立刻开始进行脱险前的装具检查:

  第一步,是检查呼吸器的压力。如果气瓶的压力在60个大气压以上,就会给脱险提供足够的应用压力。我卸下呼吸器上的气瓶,把气瓶高压气接头上的螺盖,拧在减压器的接头上,取出滑阀,然后把压力表拧在高压气接头上,打开阀门,压力表的指针指向180个大气压,这表明气瓶压力安全够用。

  第二步,检查呼吸器环形呼吸袋的气密性。我向呼吸袋中充满气,放入预备好的水箱中,发现各部件和连接处没有气泡冒出,表明呼吸袋气密性良好。

  第三步,检查呼吸器阀箱。我接通呼吸器,把空气吸入呼吸袋进行呼吸,呼吸顺畅,单向阀的阀片位置正常,表明出艇后可以保证正常呼吸。

  检查完毕后,我们这组人员开始互穿潜水衣。这种一体式潜水衣比较笨重,我们按照脚──手──头的顺序,互相给对方穿好,把胸前的带状开口扎牢。佩带好呼吸器,把上面的咬嘴与阀箱连接,并用专用扳手拧紧,给环形呼吸袋充满气后,按照“吸气──呼气──吸气──供气──排气”的顺序换了三次气,防止出艇后缺氧。这一切完毕后,我举起右手,示意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

  艇长下达开始脱险口令后,鱼雷发射管的后盖打开了。作为组长,我打开气瓶阀和排气安全阀,接通呼吸器,第一个爬了进去。

  身着笨重的潜水衣,外带两个4千克的铅垫(出水时增加体重,防止上浮过快,给人造成的压力变化过快,伤害身体),在直径533毫米的鱼雷发射管中爬行,感觉比较吃力。发射管前盖是闭合的,前面一片黑暗,看不见任何东西,只能凭感觉用左侧卧的方式推着脱险浮标前行。我爬到发射管嘴前段后,后两名艇员也陆续爬了进来,我们三个人头脚相连。

  这时,发射管壁传来了舱内指挥员的一声敲击信号:“铛!”这是在问我们:“准备好了吗?”

  我同后面的两名艇员如法炮制,依次用挂在潜水衣带上的弹簧钩,在管壁上“铛!”地敲击一声,回答外面的询问:“我们已经准备好!”

  听到我们的回答,指挥员下达命令,关闭了鱼雷发射管的后盖后,又在管壁上敲击两声:“铛!铛!”这是在询问我们:“可以向管中注水吗?”

  我同后面的两名艇员同样依次用弹簧钩,在管壁上“铛!铛!”敲击两声,回答外面的询问:“可以向管中注水!”

  艇内得到我们确切的回答后,指挥员命令打开排气阀,向发射管内注水至三分之二高度左右,关闭排气阀,向发射管内供气均衡内外压力。当内外压力均衡后,关闭供气阀。然后在管壁上敲击三声:“铛!铛!铛!”,询问我们:“可以打开发射管前盖吗?”

  我们同样依次用三声敲击信号回答:“可以打开发射管前盖!”

  发射管前盖被迅速打开了。这时,艇外的救生人员早已准备好灯光照射在发射管周围。我们本来在黑暗的发射管中等待了很长时间,突然被艇外的灯光一照,本来沉闷的心情立刻愉悦起来,好像在生命垂危的时候遇到了救星。我把浮标推到发射管口平台处,将浮标绳末端的弹簧钩挂在发射管口外下方,放出浮标,抓住浮标绳,打开氧气瓶,将随身携带的弹簧钩挂在浮标绳上,两腿夹紧浮标绳,打开排气安全阀后,伸出右手。这时,艇外的救生潜水员抓住了我的手,引导我抓住了直通海面的浮标绳。我身子前移,顺利出艇了。

  我已经完全处在几十米深的海水中,身体直立了起来,两腿盘紧浮标绳。这时的动作,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简单,直接浮上海面即可,那样会造成减压过快,伤害艇员身体。我们必须严格遵守上升减压和上升速度的规定,牢记各停留站的深度和停留时间,按照已经选择好的减压方案沿浮标绳出水。而我,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时,我看到救生潜水员作了一个拇指向上的动作,示意我可以上浮了。

  于是,我两脚夹紧浮标绳,两手来回移动,慢慢地向上攀去。浮标绳上有绳结,每上升到一个绳结,我就会在心里默默数1、2、3、4......,按照规定的时间休息,调整呼吸,逐步适应上升到不同深度时的海水压力。不知经过了多少时间,我感觉呼吸越来越轻松,眼前也越来越亮堂,猛然间眼前豁然开朗,我的头“哗”地伸出了海面。

  “胜利了!”我在心里默默地为自己的成功而兴奋不已,完全忘记了疲劳。

  我的右手刚刚伸出海面,就被站立在大型救生船舷梯上的支队长拉住了。他有力地一拽,我就攀上了舷梯,被船上的官兵拉上了船。其他艇员,都像我一样,成功地从“失事”潜艇安全脱险,被送往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这一次三级援潜实兵演练,创下了潜艇下潜深度最大、水下注水最多、潜坐海底时间最长、脱险艇员最多等几项纪录,也成为我一生最难以忘怀的时光。(作者:军言)原载《舰船知识》杂志2003年第七期


评论】【军事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