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八女投江:听妈妈讲与“八女”相伴的故事(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 09:18 中国国防报
八女投江:听妈妈讲与“八女”相伴的故事(组图)

国画《八女投江》。 王盛烈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八女投江:听妈妈讲与“八女”相伴的故事(组图)

徐云卿

  白福兰

  用女人的眼睛看待战争,战争比什么都恐怖。用男人的眼睛看待战争中的女人,女人比什么都伟大。中国东北的良家妇女在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她们的战争中,迫不得已而参加抗联,承担了不堪忍受的重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极大的牺牲,因而尤其伟大……

  ——《八女投江》电影文学剧本卷首语

  我的妈妈徐云卿是位抗联老战士。她1917年生于辽宁省西安县,1936年5月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妇女团1大队。两年后她所在的妇女团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八女投江”。她们团的指导员冷云与其他7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被传为佳话,直到今天仍然感动着很多人。然而这8名女烈士除了冷云之外,关于其他7个女兵的身世、经历,留下的资料太少太少。妈妈曾是她们身边非常亲近的战友,因而她的回忆更弥足珍贵。

  面对着要么被俘、要么战死的情形,姐妹们互相搀扶着,向河心走去

  1938年10月的一天夜里,冷云等8位女兵跟随5军1师剩下的队伍,露宿在乌斯浑河(位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境内)西岸的柞木岗下,准备从这里渡河。不料,汉奸发现了我军的篝火。日军连夜赶来埋伏在附近。第二天拂晓,队伍准备渡河。冷云带着姐妹们正要下河,敌人发起进攻,迅速包围了抗联队伍。冷云指挥7名女战士从侧面向敌人猛烈射击,把敌人火力吸引过来。大队趁势突出重围。当战友们发现8位女同志还据守在河边与敌人战斗时,立即返回向敌人还击。冷云与姐妹们同声高喊:“同志们,冲出去,不要管我们,保住手中枪,抗日要紧!”再硬拼下去,不但救不成8名女同志,大队也将全军覆没。这种情况下,大队只得忍痛向西山柞木岗上的密林里撤退。敌人追不上大队,便集中火力向冷云等8人猛扑过来,企图活捉她们。到天大亮时,8位女同志弹药全部用尽。前面是冲过来的敌人,后面是水深浪急的乌斯浑河,女战士们明白,要么被俘,要么战死。于是,冷云背起一位负伤的战友,姐妹们互相搀扶着,向河心走去……

  妈妈听到这些时,已经是1939年了。当时听完3师李文彬师长讲完这个故事后,妈妈说她心里像有一团火在燃烧,难过极了。可是,她流不出一滴眼泪。她的眼前仿佛有一片滚滚的江水,8个姐妹挽着手向她走来。她仿佛看到了她的老师——那个蛋形脸、高鼻梁、大眼睛的冷云;看到了带着一身孩子气却又不愿别人叫她小孩的小王(战士王惠民);看到了成天笑呵呵的,对战斗、工作、生活又那么严肃的小黄(战士黄桂清);看到了带着两个战士摸入敌人阵地,用手榴弹炸毁敌人哨所的勇敢、坚定的胡班长(胡秀芝);看到了她最熟悉的、那个受尽了旧社会苦难折磨的杨班长(杨贵珍);还看到了天真活泼的小郭(战士郭桂琴)和朝鲜族的安大姐(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另外一个,妈妈说不上她的名字了(战士李凤善),但她们曾在一块采集野菜,曾在一块给战士们缝制军服,曾在一起睡觉、吃饭,也曾在一起学习、战斗。她熟悉她们每一人。她与8个姐妹朝夕相处的岁月一直铭刻在她心中。

  大家坐在山坡上,冷云站在中间讲解,用烧焦的树枝当笔,在剥掉皮的树干上写字

  妈妈经常说起她的老师冷云,她还记得她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那是在1937年的夏天,抗联第5军正在林口县刁翎镇五道河一带活动。有一天,省委秘书处的同志领着一个女同志来到部队,向大家介绍说这就是新调来的文化教员冷云。当时大家一听说来了文化教员,都跑来鼓掌欢迎。有的和冷云说话,有的就给冷云搭床。正在大家高兴的时候,忽然传来飞机的声音,接着四面响起了枪声和炸弹的爆炸声。当时冷云刚来,就遇上了战斗,不免有点紧张。但是过了不大一会儿,她也和大家一样,投入了战斗。

  在妈妈的眼中冷云是一个知识分子。妈妈回忆说,冷云入伍前曾和她的爱人一块在党领导下做过较长时期的地下工作。入伍以后,由于工作的关系,她们在一块的时间不长,但冷云那种乐观、坚定和对同志们的无限关怀却让她永远也不能忘记。

  冷云参加部队不久,她的爱人周维仁就在战斗中牺牲了,但她并没有因悲痛而影响自己的情绪,相反却更加坚定起来。妈妈说,在密营的时候,大家缝军服,冷云就在那里给部队编印宣传材料,负责密营内的文化学习。每天傍晚,她都拿着自己编的课本给大家上课。当时大家坐在山坡上,她站在中间讲解,用烧焦的树枝当笔,在剥掉皮的树干上写字。妈妈说开始她的字写不好,冷云就把着手教,还给她讲故事。是冷云让她懂得了许多过去听也没有听过的革命道理和科学知识。

  “妈妈和弟弟妹妹在家受罪。我是大女儿,我得快点把鬼子打走,好回家找他们”

  在牺牲的这8名女烈士当中,王惠民战士是最小的,只有十二三岁。妈妈回忆说,那时候小王是个活泼天真的小孩子,可她却总想装大人,不愿意别人叫她小孩。大家在密营里缝制军服时,因王惠民年纪太小,妇女团1大队队长王玉环就让她去帮着做饭,有时也让她到伤病院去送信。她一到

医院,伤员们就像对小妹妹似的把她留下了。她就给大家唱歌。她最爱唱的一支歌是:“日出东方分外红,曙光照满城,大家快觉醒,看看鬼子多奸凶,国家人民全叫它坑。”妈妈说,这支歌她不知唱过多少遍,唱得老乡们流下眼泪,唱得伤员们忘了疼痛。不知多少人从她身上看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气魄,也想到了自己的责任。

  在妈妈眼里,大家都把王惠民看成自己的小妹妹行军时抢着帮她背背包,帮她扛枪,可她总是争着不让,总像个老战士的样子,跟着大家一样跋山涉水。有时她一天走八九十里路,脚磨破了,走起来一拐一拐,汗顺着额角往下流。有人问她:“疼吗?”她总说:“不疼!”问她:“累吗?”她总说:“不累!”大家就表扬她说:“你真是个英雄的小姑娘!”她听了这个话,却像大人似的说:“爸爸被鬼子打死了,妈妈和弟弟妹妹在家受罪。我是大女儿,我得快点把鬼子打走,好回家找他们。”妈妈回忆起这段话时,总是要感叹道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她已经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了。

  妈妈说王惠民虽然表现得很坚强,但还是个小孩子。王惠民参军以后,就一直跟她睡在一起。每天夜里,王惠民都要躺在她的怀里,枕着她的胳膊睡。就在她们将要离别的那个晚上,妈妈记得她开会很晚才回来,同志们都睡了,却发现王惠民还坐在那,就问王惠民为什么还不睡。王惠民说睡不着。妈妈说她真是个小孩!不想那个离别的夜晚竟成了她们永别的夜晚。

  分别时她握着妈妈的手说:“再见时,我一定无愧地伸出自己的手。”

  “八女”之一的杨贵珍是妈妈最熟悉的战友。妈妈第一次在林口县刁翎镇见到杨贵珍的时候,发现她的头上插了一朵带孝的白花。妈妈就问她。杨贵珍当时低着头说自己是个童养媳,结婚不到一年就死了丈夫。她还说以前总觉得她的苦是没头的,她总想死。她还说了她的公婆怎样打骂她,她多想快一点跟部队走……

  过了不久,支援抗日的军民大会在杨贵珍村中的大场院上举行。妈妈说当时报名参军抗日的场面可热闹了。母亲领着儿子,妻子拥着丈夫,一个接着一个挤过来报名参军。会场上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妈妈也希望杨贵珍能够参军,她就焦急地看着杨贵珍。杨贵珍急得脸都涨红了。妈妈记得当时杨贵珍猛地站起来说:“我也要抗日。我没有丈夫,家里没有什么扔不开的……”妈妈听了之后就使劲地鼓掌,以至于杨贵珍以后说的话她都听不清了。

  第二天,杨贵珍就穿上了新军装,兴奋得摸摸这,看看那。她戴军帽时,发现脑后还有个疙瘩髻。她大声地叫了起来:“啊呀,快给我剪掉吧,我可不要它了。”她喊着就用手抓开那梳得很规整的疙瘩髻。这时,妇女团的崔顺善从背兜里掏出剪刀一下子给她剪掉了。杨贵珍入伍后很快地由一个忍气吞声、听天由命、任人迫害的家庭妇女,变成了勇敢、坚强的革命战士。

  她们离别的那一天,妈妈记忆犹新。当时她们两个人拉着手,说了又说,谈了又谈,好像总也说不完似的。虽然彼此都明白,因为工作的需要,分开是必然的,但她们心里都很难受,总觉得难舍难分。最后,杨贵珍拿出一件红色的毛线衣,递给妈妈。杨贵珍含着眼泪说:“你穿上吧,天很冷。”妈妈一看这件毛衣正是杨贵珍结婚时,她的爱人宁满昌送给她的,就觉得这礼物要不得。但是杨贵珍一再坚持要她拿着,并说:“就拿它作纪念吧!”妈妈说当时她实在无法再推辞,就收下来。想不到这件毛线衣竟成了她们永别的纪念品。妈妈还记得在她们离别的时候,杨贵珍握着她的手说:“再见时,我一定无愧地伸出自己的手。”在她们离别之后,妈妈一直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努力工作。而这句话也和那件毛衣一样,成了她们两个永别的赠言。

  我是听着妈妈讲“八女”的故事长大的。“八女投江”的英烈壮举让我深深

地震撼。我曾经带着我的儿子到过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瞻仰了妈妈的亲密战友“八女”英烈的纪念碑。我觉得对于“八女”,对于抗联的事迹,我们知道得太少了。重温这段历史,可以激发我们永远向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中国军事 | 军事视频 | 军事图片 | 军备动态 | 周边军情 | 新闻评述 | 军事论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