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花边 > 正文

退伍兵张道清创作《抗日名将左权》(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19:19 解放军报
退伍兵张道清创作《抗日名将左权》(组图)

退伍战士张道清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退伍兵张道清创作《抗日名将左权》(组图)

电视连续剧《抗日名将左权》剧照 作者提供

  梁水宝

  电视连续剧《抗日名将左权》继在央视播出之后,眼下又在各省市电视台掀起新一轮播放热潮。人们可能不曾想到,这部展示左权将军戎马一生的20集电视剧的第一编剧,竟是工作在鄂西山区的退伍战士张道清。为了打造这部力作,从搜集资料到最后成稿,他整整花费了26年心血。

  1976年,张道清从当阳农村应征入伍,成为湖北省军区的一名通信兵。当时,军区大院里居住着上百位老红军、老八路,一位姓苏的老红军经常讲述八路军高级将领左权的故事,将军的英名就这样深深镌刻在了张道清的心灵深处。

  获取了大量的珍贵史料后,张道清静下心细细地琢磨起来。他想,很多知名将领都已被写成书或者搬上荧屏,惟有左权的事迹少有人知。于是,他决心动手为左权将军立传。

  萌发这样的念头是在1978年,张道清才当兵两年多,还是一个走路带风的毛头小伙。论文化,刚高中毕业;论职务,只不过是普通一兵,着手编写《抗日名将左权》的基本条件他并不具备。但铁了心的张道清一点也没有退缩——查资料、买书、买笔墨纸张,几乎耗去了他全部的津贴费。7年的部队生活,他基本不睡午觉,夜以继日地整理出近百万字的笔记资料。稿纸用完后,他干脆用红笔在报纸上写,一张报纸可以写上万字,30余万字的《抗日名将左权》手稿因此形成。

  1983年金秋时节,张道清怀揣《抗日名将左权》书稿,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父母早已双亡,房屋已被抵了外债,他只好借住到一间四壁透风的仓库里。贫穷是不幸的,但不可逆转有志者的人生轨迹。张道清提笔给当地媒体《宜昌日报》写了一封长信,阐明自己的处境和创作《抗日名将左权》的决心。不久,时任报社社长林永仁、总编张赫玲驱车赶到乡下找到张道清,很快将他介绍到当阳市广播站当上了一名临时工记者。这个时候,张道清开始为《抗日名将左权》书稿谋出路。但遗憾的是,当时看好这部有可能填补“左权研究专业文献”空白书稿的人并不多,张道清四处碰壁。但他不改初衷,并开始试图将书稿改编成长篇电视剧。

  张道清说,当时拿着小说改剧本,因为没有底子,连起码的格式都不知道,完全是“乱写”。直到1986年,这部电视剧剧本才真正有了些“模样”。但没想到,将书稿改成电视剧剧本后,张道清又面临新的难题:“电视剧主要依靠小故事的积累来塑造人物,虽然从当兵开始,我已经搜集了近百万字的资料,但具体到每一个场面、每一个细节,问题依然很多。”

  2001年5月和10月,张道清自费两上太行山。在那里,他几乎“颠覆”了原有的对左权将军的认识。如他原以为左权将军最有名的“三次设伏地”应该是一个峡谷,而身临其境却发现那个地方就是一个乱石滩,一马平川。站在当年的设伏地,张道清不禁对左权将军的大智大勇更加肃然起敬。同时,通过实地考察,他对当地风土人情也有了更为深刻、真实的认识,这为剧本创作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太行山上下来,张道清的创作虽然几乎是“推倒重来”,但由于成竹在胸,节奏骤然加快。2003年初,20集电视连续剧《抗日名将左权》剧本终于大功告成。掐指一算,从1978年到2003年,先后七易其稿,张道清用26年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03年5日,青年导演张友龄从北京到当阳拍戏,与张道清巧然相逢。张友龄通读《抗日名将左权》后认为:剧本故事性强,细节感人,是一部难能可贵的战争传记片本,市场前景大有可为。于是,他将剧本带到北京,竭诚向八一电影制片厂举荐。碰巧的是,八一厂也有一部6集电视剧剧本《抗日名将左权》,系该厂原副政委姚仁隽等编写。后经磋商,决定两稿并用,由张道清执笔统编。

  2003年6月13日,张道清进京担任《抗日名将左权》剧本统编,不到40天完成,并一次性通过了国家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领导小组的审查。同年8月8日,该剧在山西黎城县开拍,2004年10月摄制完成,被国家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领导小组推荐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献礼片。2005年7月6日至12日,该剧在央视八套黄金剧场强档播出,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