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历史专题 > 正文

捷克小城萨拉夫科夫重演奥斯特里茨战役(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 01:23 信息时报
捷克小城萨拉夫科夫重演奥斯特里茨战役(组图)

12月3日,军事迷在萨拉夫科夫分别扮演当年的法军和奥俄联军模拟战斗,图中是法国军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捷克小城萨拉夫科夫重演奥斯特里茨战役(组图)

描述奥斯特里茨战役的画作。


拿破仑由一名美国人扮演,他的母亲是法国人。

  “只要世界上还有战争,人们就不会忘记奥斯特里茨战役。”——恩格斯

  提起捷克小城萨拉夫科夫,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但如果说出它的另一个名字“奥斯特里茨”,恐怕不知道的人不会太多,20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场大战使欧洲大陆的一颗太阳从此处冉冉升起,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当时,拿破仑指挥7.3万法军在此击溃了8.6万奥俄联军,成为世界近代战争史上最著名的一页。此战瓦解了第三次反法同盟
,欧洲大陆自此迎来了拿破仑时代。战场的硝烟早已消散,而英雄的传奇却从此流传并吸引一批批仰慕者前来祭奠。12月3日,3800名军事迷在萨拉夫科夫重现了当年法军和奥俄联军的战斗,以迎接奥斯特里茨战役200周年纪念日。不过,法国政府却在纪念活动中表现低调引起不满。

  战役背景 海战失利,拿破仑急需陆战胜果

  1804年12月2日,35岁的拿破仑·波拿巴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此后,拿破仑继续贯彻入侵英国本土的既定战略积极备战。英国虽然依靠传统的海军优势将法国海军封锁在港口内动弹不得,但若小看拿破仑无异坐以待毙。因此,英国联络欧洲大陆另两个豪强奥地利和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两国在东线对法国形成越来越强大的压力。面对这一形势,拿破仑一方面组织大军团挥师东进迎战奥俄,并决心占领维也纳以求彻底地消除来自东方的威胁;另一方面继续命令海军备战准备冲破英国海军的封锁。但这两条战线却收获了不同的战果。

  1805年10月,拿破仑指挥法军获得了乌尔姆战役(今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境内)的大胜,多瑙河地区的奥军差不多被全部歼灭。但是,就在拿破仑在乌尔姆接受三万奥军投降的第二天(1805年10月21日),法国海军上将维尔纳夫指挥的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却在直布罗陀西口的特拉发加角,同纳尔逊海军上将率领的英国舰队进行了19世纪最大一次海战。结果,法西联合舰队基本全军覆没,英国夺得海上霸权,从此拿破仑失去了海外竞争的能力。皇帝省去了在不擅长的海战上瞎指挥,从而全力关注陆上战场,如果不赶紧争取一场大胜利,欧洲大陆的局势将对法国很不利。

  普鲁士态度急转,法军东进

  乌尔姆一役中,法军击败的只是奥军较弱的一支,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周围,正逐渐积聚起强大的奥俄联军。

  首先,俄国名将库图佐夫率领三万先头部队已经进到奥地利西部边界的因河一线,与有两万人马的奥地利金迈尔军汇合形成一支颇具实力的劲旅。听说奥军乌尔姆失利的消息后,他们行至因河以后立即停驻下来,企图凭借有利地形组织防御,横在法军向维也纳进攻的路线上。

  其次,在

意大利北部指挥一支强大奥军的奥地利卡尔大公听说乌尔姆惨败的消息后,立即北撤救援维也纳。而在库图佐夫后面跟进的另一支俄军大部队,当时已从东北方向进入摩拉维亚(现捷克南部),正向奥洛穆茨开进。

  更为棘手的是:普鲁士的态度急剧转变,十几万普军也正向奥地利边境开进,准备加入第三次反法联盟。原来,在这次战争暴发之前,在拿破仑许诺将抢自英国的领地汉诺威赠送给普鲁士,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在极力拉拢普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怂恿他加入第三次反法联盟。正当普王犹豫不决时,从普鲁士南部传来的消息帮了沙皇大忙。当时,由汉诺威向乌尔姆开进的法军第一军,为了争取时间到达预定战场,竟未征得允许就强行通过普鲁士的领地安斯巴赫。作为报复,普王遣使向拿破仑发出最后通牒,限法军于12月15日前撤出奥地利,否则就对法国宣战。

  鉴于面临的形势对法军非常不利,拿破仑当机立断,命令法国军团在10月26日挥师继续东进,力求尽快抢占维也纳,切断俄军退路,在卡尔大公率领奥军回到奥地利以前,把这支俄军歼灭在多瑙河以南地区。

  妹夫贪功,两失追歼俄军机会

  拿破仑如意算盘打得妙,但俄军统帅库图佐夫也不是饭桶,他感到形势不妙,因而在法军展开行动前就指挥俄军迅速撤离因河防线,在克雷姆斯北渡多瑙河后一直北撤,并炸毁了河上几乎所有桥梁以阻止法军追击。

  俄军北撤后使得多瑙河南岸的奥军兵力更加单薄,法军得以长驱直入。11月13日,缪拉(拿破仑的妹夫)的骑兵军到达维也纳近郊。本来,拿破仑让他迅速追歼俄军,但他忙着抢夺占领维也纳城的荣誉,于是贸然违反命令,停止北追俄军,率部向东占了维也纳。在欧洲近代史上,哈布斯堡的首都维也纳,还是第一次被外敌占领。皇帝弗兰西斯早已带着他的皇室成员,仓惶地向北逃走。拿破仑得知消息后暴跳如雷,命令缪拉和另外两个军乘胜追击。

  然而,在继续追击俄军的过程中,自以为是的缪拉再一次违背了拿破仑的意图。11月15日,缪拉的前卫军在摩拉维亚边界以南20多公里处遭到俄后卫军的顽强阻击。缪拉害怕自己的骑兵军受损,因此自做主张向俄军提出休战,俄军求之不得,立刻趁机北撤。拿破仑对此怒不可遏,命令缪拉立即停止休战,但追歼俄军的最好时机已失。

  库图佐夫率主力顺利撤到今捷克境内的布尔诺,此后又退至奥洛穆茨,与沙皇亲自督战的另一支俄军会合。从维也纳逃出来的奥国皇帝弗兰西斯随同撤退的奥军到达该城。法军将不得不面对强大的奥俄联军。

  决战过程 三皇会战,拿破仑力压奥俄皇帝

  俄奥联军在奥洛穆茨附近占领有利阵地,并在布尔诺以东13英里处一个叫奥斯特里茨的小村,布置约4千奥军骑兵在村前高地设防阻挡法军前哨部队部队。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拿破仑巧技诱敌决战

  由于普王最后通牒仅余半月,拿破仑非常担心俄军撤走和拖延战争,他迫切希望尽早决战。为诱使敌人与他决战,拿破仑命令前哨部队撤退,又谴使谒见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示弱”,要求停战24小时,举行双边最高统帅谈判,他还在沙皇特使面前装出一副信心不足和胆怯的样子。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皇弗兰茨认定拿破仑已成强弩之末,势必要往维也纳方向退却,为求速战速决,采纳了联军参谋长奥地利将军魏罗特尔提出的作战方案,即分出部分兵力牵制法军左翼,以主力向法军薄弱的右翼迂回,并切断法军退往维也纳的通路。联军司令库图佐夫强列反对这个方案,认为应等普鲁士参战后再行决战,但二皇认为联军实力强于法军,因此不予理睬。

  战役在1805年11月27日拉开了序幕,拿破仑日夜盼望的战机终于来到了。联军方面,俄军在长距离撤退中损失了大约1.2万人,但精华尚在,加上从本土来的一个近卫军的增援,共有5.3万人,而奥军这时只剩3.3万人。这样,俄奥联军共计有8.6万人,火炮350门。法军方面,由于这时有迹象显示普鲁士随时会加入反法同盟,拿破仑不得不分兵布防,但此时的拿破仑通过情报已深信联军一定会上套,决战即将到来。于是,他限令周边法军两天之内赶到布尔诺附近,使得法军的总兵力达到了7.3万人,并拥有250门火炮。

  法军主动弃高地诱敌深入

  联军兵力分成五路纵队,从奥洛穆茨附近的阵地出发,逐次向东南开进,在布尔诺以东的奥斯特利茨镇及其西南一线展开。拿破仑决心孤注一掷,故意放弃普拉岑高地,指挥法军于12月1日全部退到了战场西缘的哥尔德巴赫河一线。12月1日,联军到达预定战场,迅速占领了普拉岑高地,并作好了全面进攻的准备。

  拿破仑这样作的意图是:首先引诱敌人把主攻方向指向法军防御薄弱的南翼,即普拉岑高地和南部湖泊之间;然后,乘俄奥联军主力南移而中间空虚之机,集中法军主力在中段进行反击,必须不借一切代价夺回该地区的要点普拉岑高地;尔后,向南卷击,歼灭俄奥联军主力于普拉岑高地和南部湖泊之间地区。为此,拿破仑决定,要在防线北段集中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二,而在南段同样宽的正面上,只配置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人们事后看到拿破仑在选择战场和集中使用兵力方面,确实要比敌人棋高一着。从整个兵力对比来说,法军仍然居于劣势地位,可是,经过双方的具体部署,局部地区的兵力情况就有明显的变化。在南翼法军仅以一万多人牵制着联军四万多人,而在北翼,法军则集中了约六万人去对付联军的四万多人。法军在局部上形成了优势。

  沙皇昏招自损联军南翼

  1805年12月2日,世界近代战争史上最著名的一页揭开了。早上七时左右,俄奥联军,各自排成密集的队形,展开在大约12公里的正面上,同时向法军发起了进攻。

  在战线南段,实施进攻的联军主力发展非常顺利。由于在兵力上占有大约四比一的优势,他们迅速攻克了位于哥尔德巴赫河东岸的特尔尼兹村,进到了西岸的佐克尔尼兹村,迫使法军逐渐向后退却,这样发展下去,显然要妨碍拿破仑下一步计划的实行。

  为了制止俄奥联军向南段法军的侧后实行迂回,稳定防御阵势,同时也吸引更多的联军投入这个方向,拿破仑命令,配置在该段二线的第三军迅速投入战斗,从西南方向突击敌人的左侧后方。由于法军的新锐力量突然实施猛烈的反击,已经渡过哥尔德巴赫河的联军,被迫向河的东岸撤退。

  当时,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尽管事实上已被剥夺了指挥权,但他仍带领一个军的兵力,稳坐在普拉岑高地,静观战局的进一步发展,等到了关键时刻再把这支部队拿上去。可是,刚愎自用的沙皇看到联军主力攻击受挫,便令占领普拉岑高地上的这个军放弃阵地,前去增援南翼联军。这样一来,联军的整个部署给打乱了。

  拿破仑一直在等待的时机终于来到。上午九时左右,他透过逐渐消散的晨雾,看到俄军正撤离普拉岑高地,于是立即命令第四军以其左翼两个师转入进攻,迅速从普拉岑高地北侧攻占该高地。

  普拉岑高地一经失守,亚历山大随即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策,因而在库图佐夫的协助下,下令将所有的预备队调上来,企图重新夺回这一高地。俄军连续四次猛攻都被法军打退,到中午十一时左右,即经过两小时的拉锯战以后,俄军终于再也无力对普拉岑高地进行反击了。紧接着,法军转入进攻,把俄奥联军从阵地中央切开,使他们分为互相不能策应的南北两个部分。位于南面的联军主力,完全暴露在占领普拉岑高地的法军火力之下。

  拿破仑发现战机一举歼敌

  与此同时,在北段进行的战斗也是非常激烈的。法军的第五军和第一军在缪拉的骑兵军的配合下,顽强地打退了联军两个军的多次冲击,稳稳地坚守着阵地。而在削弱了联军的进攻能力以后,缪拉的骑兵军和拉纳的第五军果断地进行了反击,把北面的联军赶回到了奥斯特利茨。

  联军在整个战线的中部和北部都被法军彻底击溃了,只有在南部的主力还处在普拉岑高地和南部湖泊之间,在孤立突出的不利态势中。拿破仑极其敏锐地发现并迅速利用了这一有利时机。他在占稳普拉岑高地以后,很快把火炮调了上去,用以支援法军的全线反攻。法军呼喊着,顺着高地的斜坡横扫下去。面对这一无法抵挡的洪流,联军很快就溃散了。只有少数人逃往布尔诺方向,大部分被压缩到了沼泽地带。这些人被赶到了刚刚结冰的湖面上,人马车炮,拥挤不堪;而在这时,普拉岑高地上的法军炮兵,开始向湖面进行猛烈轰击。顷刻之间,冰碎炮翻,人员纷纷落水,据说有几千人葬身湖底了。联军士兵纷纷地放下武器当了俘虏。

  整个联军的溃散势不可挡。就连弗兰西斯和亚历山大的侍从人员,也都顾不得皇上的安危而把两位至尊丢在路上,各自去逃性命。在激战中,联军总司令库图佐夫负了伤,差一点当了法军的俘虏。这一仗,俄奥联军损失了2.7万人和155门火炮,其中被俘1.5万人。法军的损失,大约只有1.2万多人。

  奥斯特里茨会战是拿破仑军事生涯的最经典的一幕,其战略在战术天分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全欧,这次会战被称为“三皇会战”。但无论在军事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这位法国皇帝显然都凌驾于奥俄二皇之上,欧洲第三次反法联盟随即瓦解。不久,奥皇提出休战,拿破仑当即同意,条件是要求所有的俄军撤出奥地利,退回波兰。12月6日,法奥签订停战协定,奥地利再次丧失大片领土和属地,付出大宗赔款。

  版主点评 法国低调纪念免落话柄

  张 哲

  “只要世界上还有战争,人们就不会忘记奥斯特里茨战役。”这是恩格斯对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著名点评,但这句名言如今似乎也失去了效力。1805年,欧洲发生了两场著名战役,第一场是10月21日的特拉发加角海战,另一场即是12月2日的奥斯特里茨大战。200年前的这两次战役在战争历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但英法两国政府如今对待它们的态度却迥然不同。

  今年10月21日,英国邀请多国海军在泰晤士河口举行了盛大的庆典,纪念特拉发加海战胜利200周年,包括英女王和首相在内的多国元首共同检阅了多国舰队。而法国政府似乎在刻意低调处理奥斯特里茨战役胜利200周年的纪念活动,总统希拉克和总理维拉潘均拒绝出席巴黎万多姆广场的纪念活动,政府派出只派出一名预算部长为代表。在捷克萨拉夫科夫的活动,法国也只有国防部长参加观礼。

  从历史意义上说,特拉发加角海战仅使英国维持了传统的海上优势,而奥斯特里茨大战却使欧洲进入拿破仑带领的法国时代,高傲的法国人更有理由高调纪念。政府的低调引起了拿破仑爱好者的不满,一些人抱怨说:“英国纪念特拉发加胜利时有女王和布莱尔,而我们的总统和总理却都不敢露面。”

  其实,法国总理德维尔潘自己就是拿破仑的超级崇拜者,他还出过一本关于拿破仑的书。据说,他坐上总理位置后要改变留给外人的贵族外交官的形象,因此得远离那个备受争议的皇帝。而政府的低调从普通百姓的说法或许可窥探一些缘由。他们认为政府只追求政治立场的正确性,害怕惹欧洲近邻的不满,却丢弃了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胜利。

  作为民族英雄,拿破仑是所有法国人的骄傲,他所从事的战争被很多人解读为统一欧洲的大事业,这与今日欧盟的宗旨并无不同,但拿破仑采用武力征服的方法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使邻国和法国都深受其害,因此被其他欧洲国家的民众所唾弃。如今,欧盟一统欧洲的事业正到了艰难时刻,法德英三大强国都在暗中争着扮演欧盟领袖角色,在核心利益上谁也不让步,这也引起了其他加盟国的不满,如果法国高调纪念奥斯特里茨大战,难免给人留下希望恢复拿破仑时代在欧洲的支配地位的口舌。

  拿破仑把战场选在布尔诺以东地区。早在法军向北追俄军时,拿破仑就随军来到这里,他立即发现这一带是理想的战场。

  该地区西面是南北向的哥尔德巴赫河,东面也是南北向的劳斯尼兹河,该河再向西南延伸,叫做利塔瓦河,然后与西面的哥尔德巴赫河汇合。在两河汇合处形成了一个沼泽地带,汇成几个湖泊,构成战场南面的天然障碍。位于三条河之间的三角地区,中间地势突起形成小高原,叫普拉岑高地,在高地与南面沼泽地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占领这个高地,就能观察和控制周围的广大地段。

  在随后的战斗中,拿破仑为创造进行反击的条件,故意示弱于敌,引诱敌军来攻,曾果断地决定放弃这一要点,结果使得沙皇上当,联军则因为轻易地丢弃了这个高地而加速了自己的失败。(本版编译 阿哲)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