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书品俱应高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 06:30 解放军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写好字首先要做好人”,沙孟海先生给我上第一堂课如是说。做人与写字啥关系?我当时迷惑不解。后来读大学时,接触到许多古代书论才明白做人比写字更重要。1976年3月,沙老给我说:“书为心画,心灵不美怎么能写出美的字来?”西汉学者扬雄的“书为心画”说为当今众多书法家所接受,书法是书法家心灵里流淌出的琼浆玉液,他必须有一个美的心境,美的“场”。杨守敬说:书法家“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征之以书法史,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等,有英雄,有忠烈,有贤臣,人品书品俱高者比比皆是。 有人说,书家的品德好比山崖,书法好比水,从圣洁的山崖里流淌出来的是清冽的甘泉;从肮脏的沟渠里淌出来的必定是泔水。此话虽然有点绝对,但至少品行不正的书家之作,人们是耻于挂于殿堂的。据史载,岳飞和秦桧,一忠一奸,其字都能够上书家的水平,英雄岳飞的书法在神州大地有的勒于石,有的刻于壁,有的供于堂,八方流传。而奸臣秦桧的字,在人们的记忆中已经消亡,只能在声讨奸臣的历史典籍中寻到他的笔迹。可见,品行对书法家是何等重要。 书法不要惟“名”是藏 当代书法创作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作品数量超过了历朝历代,而质量却不及古人。我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担忧:现在这么庞大的“作品”数量,品位高高低低,品质真真假假,他们要花费多大的心思去鉴别、去淘汰。我想,历史的狂风暴雨会无情地冲刷那些艺品不高的所谓作品。 在北京,经常有一些喜爱收藏的朋友叫我去欣赏他的书画收藏品。打开一看,我的天,全是些书法还没入门的自称为“书家”的书家写的,作品既不入流,也不入派,全凭自己的想象发挥。写楷,横不平,竖不直,形象怪异;写草该省的不省,该简的不简,该断的他连,该连的他断,粗看是一幅字,细看是“一锅粥”。 我认为,书法的收藏,应当将艺术水准放在第一位,不要惟“衔”是藏,谁的名头大就收藏谁的,也不要“惟奖是藏”,谁获了奖收藏谁的。我喜欢收藏有真正艺术品位的作品,它经得起时代潮水的冲刷,艺术光芒是永难磨灭的。书法收藏是一个复杂的文 化工程,一个艺术家的知识修养有三六九等,知名度有三六九等,作品品位也有三六九等,同一个作者同一个时期甚至同一天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也有三六九等,其收藏价值决定于你所收藏的艺术品是否是该书家的精品。当代有些书法家本来水平很高,但应酬之作过多,人去价跌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书法欣赏还没有完全入门的收藏爱好者,可请鉴赏水平较高的书法家掌眼,把真正有艺术价值的精品收藏进来,把真正有发展后劲的书法家的精品收藏进来。30年前,大画家吴冠中的画从不被人重视,因为他是个没有任何头衔的失落的知识分子,住在北京的一个破破烂烂的四合院里,画家无处卖画,鸡窝漏雨就用他的油画去盖,而他当时的油画水平可以和西方“画圣”凡高比肩。谁知30年后,吴老的画每幅拍卖价达百万元之巨。当年那块“鸡窝盖布”足可以换一栋豪华别墅了。书法是情感的宠儿 书法创作,不仅仅写古人法帖中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更是写我们心灵中所感受到的世界。毕加索有句名言:“我不是画猫的本身,我画它的微笑”。猫的本身多么单调乏味,猫的微笑却是可以画出千变万化的艺术感受。写心灵的情感,在中国并不陌生,所谓“胸有成竹”、“心中要有千山万壑”。“胸中之竹”和“心中的千山万壑”都是心灵之物,都是情感之物。古代的西方艺术家大都注重写实,在“形”上做文章,很难成就大业。到了20世纪这100年,西方艺术家为什么创造了那么多的重要流派,产生了那么多的艺术大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追求表现心灵的感受,展示情感的世界,重在表现艺术家内心的主观世界,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形似、强调客观世界的再现。 书法作品是书法家心灵的构置件。书法意境的创造带有书法家浓重的感情色彩。只有在作品中倾注感情,点画线条才有生命力,才能流美传神,才能架起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感情桥梁。 书法创作有时能让我发狂。拿起毛笔,一个个字,飞絮般地以各种形态飘散在我的脑际。有时像不明飞行物一样,呼啸而来,闪着奇特的光芒,变幻着各种形态,让你有一丝恐惧,满腔惊喜。 意境是书法的灵魂,感情是意境的灵魂。只有用吟诗作词、放声高歌的昂扬激情,让情感掀起波涛,撞击心灵,涌向笔端,才能创作出外形润美、内寓刚劲、意境超逸的作品。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书法,正因为情随人异,情随地异,书法才有了千种风流,万般意境。书苑才出现了波谲云诡、变化莫测的笔墨品类和千古流芳的翰墨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