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的跨越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 06:42 解放军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图为李历忠(中)在勘探地形 他曾经是一个沉迷于柏拉图哲学世界的普通学子,然而,6年军旅生涯的磨练,让他从哲学的象牙塔走向了火热的军事训练场,从学员、排长、参谋、连长、直至成长为团作训股长。这条看似不可思议的成长之路,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人跨越的勇气和潜力。是的,成长需要跨越。跨过去,方能超越自己。——“成长”人物志 “对于我来说,成长的每一步,其实就是战胜挫折、超越自我的过程。”回想所走过的从军之路,李历忠在自己堆满书的陋室中感慨地说,“幸运的是,有些人走到半路就‘缴械投降’了,而我挺过来了。 ”从“蜗牛”到“飞毛腿” 到桂林陆军学院培训不久,李历忠就得到了他的第一个绰号——“蜗牛”。 那是第一次跑5公里,别人都早到了终点,李历忠还远远地落在后面。这时,突然有人向他大声喊道:“‘蜗牛’,快点跑啊!” 夜深了,在一个无人的角落,李历忠嚎啕大哭:“我曾想过打‘退堂鼓’,但又一想,这样做怎么对得起我那相依为命的母亲啊?”李历忠长叹一口气。 那段日子,只能用沮丧和深深的挫败感来形容。 “我是那种慢性子的人,做什么事总是比别人慢‘半拍’,早操我总是最后一个到场,就连吃饭,别人都走光了,我还在那里细嚼慢咽。”谈起这些,李历忠笑了:“我当时还给人家不厌其烦地讲什么吃饭要慢慢吃,对身体有好处之类的话,现在想想多可笑啊!” 一旦下定决心,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这是李历忠的性格。他强迫自己改掉了过去做事慢腾腾的习惯。跑5公里,别人一天跑一个,他就一天跑两个三个;练指挥要素,为了克服胆怯心理,他就跑到一个无人的地方对着镜子练口形;他通读所有能够涉猎的军事书籍,作了10多本读书笔记。 “那时,别看我有一米七五的个头,体重却不到55公斤,别人都叫我‘麻杆’”,李历忠一把挽起裤腿,自豪地展示他那满腿的伤疤。“看,这就是那些日子留下的‘纪念’。 ”天道酬勤。半年下来,李历忠不仅摘掉了“蜗牛”的绰号,而且成了全队有名的“飞毛腿”。一年岗前培训结束,他的军事素质名列全队第一,被学院评为“优秀学员”。 从“马列小老头”到“优秀排长” 戴着“优秀学员”奖章到部队的第一天,李历忠就让战士们大跌眼镜:从旅行包里拿出3本厚厚的哲学书,“啪”地一声摞在了桌子上。战士们你看我我看你,小声议论开了:“又是一个书呆子!”…… “本来,我是想给大家留个有知识的好印象,没想到适得其反。”李历忠自我解嘲地说道。 聊天的时候,李历忠无意中谈起马列和尼采,没想到战士们都用怪怪的表情和眼神看着他。没有共同语言,干脆很少和战士们说话。于是,李历忠课余要不继续看他的哲学,要不就是给大学同学写信。 久而久之,战士们和他一天说不上几句话,心也离远了,私下里还给他起了个“马列小老头”的绰号。第一印象搞砸了,接踵而至的打击使他几乎喘不过气。 连队搞紧急拉动,他最后一个到达集结地不说,背包里的东西还撒了一路。虽然连长什么也没说,但从战士们的哄然大笑声中,李历忠知道那是从骨子里看不起。 “洋相”还在继续。一次,营领导让李历忠组织战术训练,结果,一夜未合眼的李历忠,现场指挥到半路,却突然不知所措,站在那里呆若木鸡。 极度困惑与苦闷之余,他想起了大学哲学课上教授讲的话:与那些自诩从来没有摔过跤的家伙相比,你跌倒了,还能重新站起来,就更值得让人骄傲。 靠着这句话支撑,李历忠挺过来了。“好在我脸皮比较‘厚’,不懂就学”,李历忠不无调侃地说。那段日子,他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中。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了,再爬起来。挫折对他来说,已成为他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内动力。 半年后,李历忠人变瘦了,脸变黑了,但性格变得豪爽粗犷了,与战士们也更贴心了。年底,他被团里评为“优秀排长”。 从“后备队员”到“头号高参” 2001年2月,团里抽调训练尖子备战广西军区建制团首长机关战术作业比武竞赛。面对这个机会,李历忠决心小试牛刀。然而,他一连写了5次申请,感动了团领导,才勉强给了个“后备队员”的名份参加培训。 21名培训人员中,摸底考试,李历忠倒数第一。这些集训内容,以前他根本没有接触过,上课教员提问,他常闹笑话。有人开玩笑说:不到结束,李历忠就会打背包走人。 但李历忠不信这个邪。他给自己制定了一天复习一遍理论、进行一次地形分析、标绘一份战术作业图、练习一个小时打字的任务。集训6个月,他没出营门一步。最后考核,他一举夺得第一名。同年8月,他以合成参谋的身份参加比武,为团里取得团队总分第一、两个单项第一发挥了中坚作用。 这年年底,李历忠荣立三等功,上了团队“光荣榜”。 挑战再次不期而至。2002年4月,李历忠正式调到作训股当参谋。作训股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就是处 接连出错,李历忠急红了眼!他一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标图力度不够,就买来装沙的护腕,天天坚持练习两个小时;穿上解放鞋,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全团的所有界碑、哨所和阵地。短短三个月下来,他对参谋业务熟谙于心。全团所有界碑的位置、各连担负的巡逻任务、争议地区的具体位置和面积,他做到了“一口清”。同时,他针对边防实际,编写了《边防一线分队施训细则》,创新了组训方法,撰写的两篇军事文章被广西军区转发,其经验做法在全区推广。 “这小子,真有股狠劲!”团长张富文赞许地说。 “他可是全团的‘头号高参’!”李历忠的同事曹华翘起大拇指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