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一个医生的“三级跳”——记解放军第88医院宁志杰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 19:39 新华网

  新华网济南2月8日电(张玉清 李灿勇 沈瑶琴)2005年12月,解放军第88医院骨科研究所所长兼《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总编辑宁志杰荣获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银牛奖”,这是对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有突出贡献编辑人员的褒奖。

  一个飘雪的下午,记者在泰山脚下见到了这位满头银发的74岁老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宁志杰考入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第88医院骨科,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骨科专家。从军从医50多年来,他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完成了一个漂亮的“三级跳”。

  第一跳:白手起家,创建全军骨科中心

  宁志杰牵头创建的全军骨科中心,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发展道路。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宁志杰随医疗队到农村义诊,看见几个孩子,有的拄拐跛行,有的在地上爬行——他们患的都是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

  当时,国内还无法有效治疗这种病的后遗症。宁志杰也束手无策。从此以后,这些孩子的身影时常在他的脑海中浮现。

  1983年,宁志杰带领同事白手起家,在一座兄弟单位移交的旧楼里相继建起了手术室、X光透视室、显微外科实验室、物理康复室等,仅仅3个月,矫形外科的门牌就挂了起来。

  以后的6年间,宁志杰带领大家开展新业务新技术34项,其中17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他本人也被济南军区树为科技标兵。矫形外科先后为全国各地的万余名患者进行了精心诊治,有效率达97%。

  头雁高飞群雁随。在宁志杰这只“头雁”的带领下,全科先后有2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成为军区技术拔尖人才,2人获军区青年科技基金奖,1人获“全军模范护士”称号。

  1989年,矫形外科被济南军区批准为“军区矫形外科中心;

  1995年,被总后勤部批准为“全军骨科中心”;2000年,被批准为第二军医大学全军骨科研究所分所。

  第二跳:敢想敢干,建成国家级学术组织

  1984年金秋,在宁志杰提议下,一批国内知名的骨科专家齐聚泰山脚下,商讨成立一个共同对付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全国性组织。

  当时,小儿麻痹症令无数孩子致残。宁志杰想,就是自己和其他医护人员不吃饭,不睡觉,不停地做手术,一年才能救治几个孩子?只有全社会动员,全医疗界积极参与,才能挽救更多的患者!

  于是,宁志杰向北京、上海、武汉、天津、南京、成都等多家医疗单位、众多骨科中心同行们发出信函,呼吁召开了这次专家云集的大型学术会议。这也成为我国防治小麻痹症的一个里程碑。

  此后的10年间,宁志杰还作为中央赴内蒙、海南专家医疗队的队长,带领专家医疗队深入边远地区,为数千名苗、黎、蒙、满、回等少数民族儿麻患者解除病痛,并培养出200多名少数民族医生。

  第三跳:登高望远,创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984年,一份印刷简单的普通胶印本的《小儿麻痹专刊》在宁志杰的奔走下创刊了。

  万事开头难。宁志杰当时忙得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一天要做七八台手术。编刊物,办杂志,只能见缝插针了。那时的编辑部设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只有宁志杰和一名助手,还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和补贴。1985年,刊物改名为《小儿麻痹研究》,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成为这个研究领域的唯一一份刊物。

  1987年,宁志杰利用刊物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包括小儿麻痹症患者在内的残疾人普查。当时的调查显示,全国共有肢体残疾者700余万人,其中患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就有280万人。与此同时,根治小儿麻痹也进入世界卫生组织计划之列。在这场全世界的共同行动中,宁志杰以《小儿麻痹研究》为依托,先后举办了8期小儿麻痹防治技术培训班,培养小儿麻痹矫治医学人才数百名。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脑瘫、脊柱四肢骨关节畸形、肢体伤残等取代脊髓灰质炎,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新祸患,于是,刊物再次改名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如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成为中国六大科技文献数据库的源期刊,并成为国家级医学科技期刊。宁志杰两次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荣誉称号,多次立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