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后勤保障体制能否与作战指挥体制相对分离?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 06:54 解放军报

  编者按:后勤保障体制能否与作战指挥体制相对分离,是大联勤改革试点中争议较多的理论问题之一。作者分析战争演化的历史,认为后勤保障体制与作战指挥体制相一致的原则,从来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后勤保障体制必须与作战指挥体制“相适应”,和“相对分离”并不矛盾;后勤保障体制与作战指挥体制相对分离,正是后勤保障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之一。此类观点少见于报章,论述也难说得上权威。惟其如此,也许对于我们开阔改革思路有所启发。

  传统后勤保障体制遵循的是与作战指挥体制相一致的原则,但实际上,这一原则从来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传统后勤保障体制确立的一个主要原则是与作战指挥体制相一致。其着重强调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根据作战指挥体制确立后勤保障体制,从总部到部队的每个层次都编设相应的后勤机构,负责本层次机关和部队的后勤保障。二是强调按作战指挥系统来确定后勤保障供应渠道。作为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这一原则对保障传统战争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然而,打赢

信息化战争,这一原则的基础已经改变,后勤保障体制可以与作战指挥体制相对分离。

  实际上,指挥体制必须与保障体制相一致的原则从来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战争史上,除了在最高统帅部和战术层次以外,在绝大多数的时间和作战进程中,后勤保障体制与作战指挥体制都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在中国古代,后勤曾长期是政府的职能。在中世纪的欧洲,后勤甚至靠随军商贩保障。工业革命引起战争消耗急剧增大,后勤成为进攻战役的决定性因素之后,后勤保障体制才与作战指挥体制走向统一。统一的基础有两点:一是后勤保障在战争中的地位急剧增强,没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军事指挥员无法实施作战行动;二是后勤缺少足够强大的保障能力,包括对部队需求的掌握能力、对后勤资源的控制能力以及快速的运输保障能力,可能导致作战部队对保障信心不足。也就是说,没有确立归属自己建制的后勤保障力量,作战指挥员担心自己的作战决心得不到可靠的物质保证,从而影响军事行动的正常进行。这种担心的最终结果便是强调后勤保障体制和作战指挥体制完全统一,即每一级作战指挥机构都拥有各自的后勤保障机构,并不断扩大各级保障机构的规模,增加各级保障机构的功能,以便最大限度地保障作战行动的需要。其结果就是所谓“后勤雪球”的产生,正如美军前海军少将艾克尔斯在《国防后勤学》中所言:“后勤的机构和职能就会像滚雪球一样,有过分膨胀和扩大的倾向。”同时,他还指出:“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由于能动性的作用,补给线上的兵员及物资就会无视实际需要,不依上级命令而盲目地向前流动。多余的物资涌向作战地带,就会造成混乱、麻烦和浪费。”

  事实上,在机械化战争后期,随着大规模机动作战和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出现,后勤保障体制已经出现了与作战指挥体制相对分离的趋势。海湾战争中,美军的通用物资补给勤务在总部一级(美国本土)由国防后勤局统一负责,在战区则由战区陆军部门统一负责。国防后勤局以战区作战部队的申请为依据发送物资,到达沙特的机场和港口后,通常立即转运到作战部队。通过对海湾战区美军三军通用物资需求的统筹计划和供应,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过量采购和前送,减少了战区物资积压。陆军为了承担对战区各军兵种通用物资的统供和通用勤务保障,于1991年1月在海湾地区设立了第22战区陆军地区后勤部,并由美军中央司令部后勤主官、战区后勤指挥官帕戈尼斯将军亲任部长,编有2.8万多人,下设若干个职能部门和后勤部(分)队。战中,该部除负责战区陆军的后勤保障外,还对其他军兵种有效地实施了通用物资补给和通用勤务保障,包括地面运输勤务保障。

  信息化战争要求后勤保障体制必须与作战指挥体制相适应,但这种“相适应”与“相对分离”并不矛盾。

  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满足作战需求仍是一切后勤保障活动的最终目的。反映到体制上,必然要求后勤保障体制与作战指挥体制相适应。这是由后勤的根本职能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各国军队建立后勤保障体制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问题在于:后勤保障体制与作战指挥体制相适应的要求,与相对分离的原则并不矛盾。因为,“相适应”的最根本的标志,就是在作战行动中,能够使作战指挥员有权有效地使用相应的后勤力量和资源。定下作战决心时,知道有多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定下作战决心后,能有相应的后勤力量对作战部队实施及时有效地保障。这些后勤保障,既可以按照作战指挥关系,由相应保障主体提供,也可以超越军事指挥关系,由其他的保障主体提供。而由战略后勤直接为作战部队提供后勤支援的“超越式”保障,就是作战指挥体制与后勤保障体制可以相对分离的典型例证。这种保障模式,既可由战略或战役后勤直接提供,也可由最接近被保障对象的其他部队直接提供,还可由地方相关部门直接提供,甚至从工厂的生产线直接提供给作战部队。正在试点的我军联勤体制改革,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战略战役层次,打破了三军后勤自成体系的格局,实行保障力量集中统管、集约使用,按区域对诸军兵种部队实施一体化保障。对此,有同志担心会造成战区军兵种部队的作战指挥与后勤保障的分离,使二者衔接不够紧密,难以同步实施。但实际上,军兵种作战部队的后勤保障体制并未改变,改变的只是战区军兵种机关。对战区军兵种机关来说,负责所属部队的作战训练,而不再负责对部队后勤保障的组织实施,也不再直接领导保障实体,虽然在形式上出现了作战指挥与后勤保障的相对分离,但通过建立新的机制,仍然保持着作战训练与后勤保障的有机结合,完全能够实现保障体制与指挥体制的相适应。

  后勤保障体制与作战指挥体制相对分离,正是后勤保障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之一。

  信息化战争的一体化保障,是在机械化战争时期三军联勤保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联勤保障的新的保障理念和保障方式。其理论基础即是后勤保障体制与作战指挥体制的相对分离。机械化战争后勤强调作战指挥与后勤指挥相一致,是基于对后勤保障能否充分满足部队需求的担心和疑虑,实际上还是对后勤保障能力不充分的反映。现代信息技术在后勤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使后勤能够实时掌握作战需求和保障资源的状况,并有效控制资源的流向与流量;信息化、立体化的后勤保障装备,也将使后勤有能力在最恰当的时机、地点为部队提供恰当数量的保障,这一切都为一体化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美军提出了“紧密衔接后勤系统”的新概念,俄军提出了建立“统一后勤保障系统”的新构想,这都是由机械化战争联勤保障转向信息化战争一体化保障的重要尝试。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主要的作战样式,而一体化保障则是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重要基础。按照这样的理念,我军正在试点的三军一体化联勤体制改革,出现战略、战役层次的作战指挥,与后勤保障的组织实施相对分离,这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需要担心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