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我军新闻 > 正文

沈阳军区某坦克修理大队维修保障改革纪实(下)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 11:50 解放军报

  卢俊 赵黎明 杜树人

  本文提要:在上篇中,我们介绍了这个大队实施数字化改造带来的新气象。但是,有了数字化利器,只是为提高装备保障能力奠定了物质平台,要让它们充分发挥作用,还要积极探索适应信息化维修保障的崭新工作机制。在一定意义上,这种机制创新的“软功夫”更重要,它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

  对“伤病”战车实施“器官移植”

  夏季,赤日炎炎,“铁马”在沙漠上驰骋。突然,两辆坦克一起熄火。维修人员赶到现场,发现维修工具不配套,只得向指挥所报告无法抢修……一盆冷水,让大队领导颇感尴尬:信息化维修手段再完备,也无法应付这样的“意外情况”。他们请来上级机关和院校专家剖析,问题浮出水面:适应现代战场保障要求,必须创建新的装备维修保障模式。于是,大队对修理方式实施了改革:变现场原件修理为换件修理;变零部件分散修理为集中统一修理。大队领导把这种改革形象地称为“器官移植”。过去,官兵往往在现场对“伤病”零部件进行修复,这种方法耗时长、难度大、效率低。现在,他们在现场用完好的备件更换出现故障的零部件,而后将换下的零部件统一运送到后方基地修复。

  为给战车储备充足的“健康器官”,他们改革了修理工艺流程,设立了坦克、装甲车辆两条修理线,一个主作业区、两个副作业区,建立了修前检测、车体修理、综合联调等18个修理站,并把部队20多个小修理机构承担的光电部件和底盘部件修理任务,调整到修理大队实施集中维修。他们还建立了底盘部件修理柔性生产线,规范了电气、炮控、火控、观瞄和通信5个修理区,形成了年完成维修部件150套的修理规模。

  9月底,他们把换件修理方式运用到演习场检验。某师官兵开进沙漠地域,行程1000余公里,千台车辆无一抛锚。

  让“万能修理工具”走进战场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辽南某丘陵地域,车轮飞驰,战车轰鸣,“红”“蓝”两军攻防战斗正酣。突然,“红”军几辆坦克和装甲车受到反坦克导弹袭击,出现中度损伤。维修小分队迅速驾驶装备抢修车赶往现场。可是,直到演习结束,还有两辆坦克没有修好。反思这次“走麦城”,大队领导发现:当前,每个型号系列的装备配备一套相应保障资源,这些资源互不兼容,无法适应现代战场保障要求。出路在改革。去年初,他们与上级机关一起研究论证,确立了研制车型通用、平战通用修理工具的革新项目,采取优化结构、减少品种、系统整合、集成组配的办法,对原有修理工具进行标准化、通用化整合,形成了工程车专用工具单元、通用工具单元、工装台架单元、携行器材单元,并增加了9种应急抢修新手段。这套“万能修理工具”,实现了车型通用、平战通用,能适用5种车型野战化修理,携行重量减少270余公斤。

  “流动修理所”送“医”上门

  某装甲团操场,铁甲战车整装待发。突然,一辆巡逻工程车驶来,一位中校跳下工程车,径直走到一辆坦克前:“负极线接触不良,指示器短路,如不及时排除故障,就会导致极化继电器烧毁!”随即,这位中校一头钻进坦克车,一边修理,一边为驾驶员讲解

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他率领的是一个流动的“新装备修理所”。成立“流动修理所”是一个创新。大队领导认为,近年来部队配备了一些高新装备,基层保障分队没有能力进行维修。如果让巡修组坐火车下部队巡修,不但路上耽误的时间长,而且无法携带必须的先进工具和设备。上级机关得知这一情况后,很快为他们配发了6台维修工程车,大队有了“流动修理所”。如今,他们主动上门“巡诊”,不仅帮助基层维修有故障的车辆,而且检查所有的车辆,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过去,大队定期抽组人员下部队巡修,难以满足部队需要。现在,他们实现了全天候服务保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