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著名军情评论员马鼎盛:我没有内幕只有独家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 11:35 南方都市报

  凤凰“名嘴”马鼎盛做客珠海,接受记者专访畅谈反恐及军事

  他是凤凰卫视“名嘴”,但不是那些站出来就熠熠生辉的美女型男;他生活在和平年代,却靠评论战争吃饭;他说话直白,却总因为独到的见解而让人拍案叫绝。他就是马鼎盛。

  12月16日晚,马鼎盛以“师兄”身份到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讲了一堂《论中国国防的近现代化》。这堂貌似枯燥的军事课,一半的时间由马鼎盛完全脱稿讲述,一半的时间是爆满的学生与其“正面交锋”。演讲过后,记者与马鼎盛进行了对话。

  反恐演练关键在信息配合

  旁白:马鼎盛来的时候,恰逢珠海刚刚举行建市以来的首次反恐演习,我们的话题也从这里开始。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样的演习对你早就不稀奇了吧?

  马鼎盛(以下简称“马”):见过不少。反恐在中国其实不是一个太重要的话题,中国的形势并不太严峻,比如东突问题等,都构不成大害。因为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对恐怖主义的态度是绝不妥协,从来没有谈判一说。恐怖主义以牺牲无辜百姓为赌注和筹码,这个手段对中国不适用。反恐在全世界很热门,是个大好事,反恐演习成为潮流,正说明恐怖袭击和战争离我们远了。

  记:为什么这么说?

  马:真要有实实在在的恐怖袭击,还怎么顾得上演习。

  记:珠海搞反恐跟特殊地理位置有关。以你之见,珠海军事战略地位有何特殊?

  马:应该是它毗邻澳门。但澳门不能与香港比,无论是经济能量还是国际地位,所以在战略地位这点上,珠海与深圳也无法相提并论。通常恐怖主义的目标都是一个区域内最有影响力的地方。

  记:珠海的这次演习没有市民直接参与,这能否真正提高其反恐意识?

  马:将市民投入其中,除了人力、物力的耗费之外,人心震撼力恐怕也有其负面影响,毕竟在加强市民反恐意识之外,也可能让市民产生恐慌。事实上,来100次演习,真来一次袭击也防不胜防。演习防的其实是二度伤害,即恐怖袭击带来的恐慌。所以即使市民不参与演习,到位的宣传也能起一定作用。

  记:国外反恐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马:其实很难做到所谓的警民、军民合作。社会发达程度与反恐难度成正比,社会越是发达,水、电、网络、交通越是一个依赖性强的大系统,整个社会更脆弱。

  在反恐这件事上,民间的配合,主要还是信息的配合。反恐要演练的,恐怕也是在掌握信息上。民间要有这样的意识,将蛛丝马迹及时汇报,这有利于政府切断恐怖主义的人员和装备,将危害降低到最小。

  军事好比家人、家事

  旁白:马鼎盛现在是凤凰的专职评论员。他幸运地将职业与兴趣合二为一。他说自己只希望能用常识分析一些东西,代表民间的一部分声音。

  记:当初是怎么迷上军事的?

  马:不像小说那样有什么离奇情节。1957年小学三年级起到1968年,我的整个青少年时期是在北京度过的。那时没有一个男孩子不拿解放军当偶像,没有一个人不想当兵。当时每个月零花钱才一两块,但一定要订阅《航空知识》。

  记:现在你的职业也是爱好,会不会常常“以公谋私”?

  马:我在凤凰的正式称呼是“评论员”。每周有不同的工作,但花在《军情观察室》的时间不到其中一半。就像历史是个包罗万有的学科,评论的内容不可能总是军事,但都是互通的,没有对大形势的理解,光谈军事就比较苍白。香港有些人不理解我为什么也懂数学、几何,我不可能是外行,比如在解读军费问题上常常要用到。还有搜集军事数据和资料,能如数家珍,因为我把它真当成了家,军事好比家人、家事那样重要,公私分不清了。

  记:你一周大概会阅读多少资料?

  马:这是外行话,根本没办法量化。我们的工作不能像蓝领一样用多少个钟来计算。反正睡觉时还在思考是常事,也常有一觉睡醒豁然开朗的时候。

  记:对你的称谓有民间、独立和资深军事评论员之说,你更看重哪个?

  马:都没什么意思,就是军事评论员嘛!民间是事实,从资料到言论自己负责,从民间角度看问题。我的反战意识非常强,总是强调人们从战争中获得的就是伤害。独立是指立场,说法也不错。从1990年海湾战争发表评论开始到现在,资深也算得上吧。评论员长久地存在,本身证明了(我)没出大错,甚至是社会需要,社会需要不止一种声音。称谓无所谓,只要能用常识分析一些东西,代表民间一部分声音,决策层有可能留意到,就是不错的社会效应。

  节目优势是贴近民间

  旁白:《军情观察室》现在的定位是“让一般人看得懂”的军事节目。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马鼎盛有众多拥趸。

  记:很多人纳闷,你那些军事内幕和独家从哪里来?

  马:没有内幕,只有独家。我很忌讳“内幕”,因为评论要面对现实,军队与武装保密性都很强。我有两个原则,第一,不是公开发表的东西不引用,第二是不探秘。比如一种新式武器出来会有诸多猜测,但我从不刻意猜测。

  独家是我的分析。也有两个原则,一是追求事实,已经发生的事实有些会掩盖真相,要做出分析;再就是站在良知的角度看问题。俄罗斯音乐厅事件(注:2002年莫斯科剧院绑架案:车臣武装分子在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劫持800多名人质,俄罗斯特种部队向文化宫内施放催眠气体后发起行动,成功解救大多数人质,仍有129名平民不幸丧生),我第一时间判断使用的是毒气,不是麻醉气体,当时就对(电台)导播说“截断他,先听我的”;并指出“杀人的不是车(臣)游(击)分子,不是黑寡妇(主要从事自杀式爆炸行为的女性恐怖主义分子),是普京!”

  记:你的观众是不是以军事发烧友为主?

  马:可以透露一个商业秘密。《军情观察室》开始的定位是个小众节目,就是给那些男孩子们,顶多中青年男人们看的。去年节目收视率在凤凰四五十个节目中一直排前十,有时冲到前三、前五。今年则一直在前三,一度排第一。要知道,凤凰还有那么多帅哥美女,还有引进的韩剧。这是为什么?我自己都没想通。

  记:在和平年代,做一档军事评论节目难度在哪里?

  马:首先你不是军事专家,不可能很深,优势就是贴近民间。不能保证深入,但可以浅出,要是像军事学教授上课就完蛋了,娱乐性和知识性要兼顾。最大的难度是人家不理我们,中央电视台要请有官方背景的军事评论员或者专家,一抓一大把,我们请不来。

  记:担不担心有一天资源枯竭,无内容可做?

  马:我早就说过,没有战争有军演,没有军演还有武器展销会,没有展销会还可以分析新武器性能,不可能无米下炊。

  与美女搭档是一种挑战

  旁白:马鼎盛一度与无任何军事常识的美女主持王菁瑛搭档,后者说她扮演的就是一般观众角色。马鼎盛称现在的常任拍档董嘉耀为“指导员”。

  记:跟王菁瑛搭档,是不是始料未及?

  马:这是好事。让她也感兴趣我就成功了。要让她懂,就要用她的方式说话,她爱漂亮,就说武器装备造得跟飞鸟、鱼一样就是顺眼,要是像胡萝卜插两把刀肯定就不好,这也是一种挑战。

  记:为什么给董嘉耀起外号“指导员”?

  马:这是玩笑,指在政治上把关。这方面他有把握。

  记:你的评论也涉及到军事之外的其他时事,跟其他时事评论员比,你的风格有何不同?

  马:风格不好说,我追求的是尽量把严肃问题讲得轻松。喜欢引经据典,引用数字,因为数字最没争议。我常说,真理往往很简单,不要被专业人士搞糊涂。比如讨论国共的空战制空权问题,我说时间、地点都摆在那里,1958年国共一系列空战,仗是在福建、浙江以及沿海上空打的,制空权一定在国民党这边,不然就要到台北上空打了。有人说我做节目像打直拳“啪啪啪”,但每次开口只给两分钟说话机会,一个节目总共四五次这样的机会,3秒钟不把关键字完全表达出来,10秒内不亮出观点,人家已经转台了。

  记:不管是不是你的观众,很多人都觉得你博学。

  马:只能说杂学。从小就有看书的习惯,喜欢囫囵吞枣和刨根问底,不懂马上追。

  记:什么问题会让你疯掉?

  马:比如涉及到技术,高科技的东西,知道用途不知道道理。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海军舰艇为什么要走“之字形”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也问过很多内行,都不能说得很明白。现在大概知道是因为潜艇鱼雷是直线发射的,这样可以躲避鱼雷。一次在广州中山图书馆,一个11岁的男孩问我新军舰“191”的性能,我只能说“抱歉,要回去查”。可见,民间有许多人对军事比我更“发烧”。

  记:做节目有没有出现过印象深刻的失误?

  马:中国导弹驱逐舰167访港,一堆记者问我“168怎么样?”我按惯例答“应该是同一类型”,结果不是。这次错在两方面:确实不是同一类型;不知道就不该说。这给我很大教训,所以现在遇到不懂的,直接说“抱歉,不知道”。

  记:有没有人对你的节目提出过不同意见?

  马:太多了。我不光是个电视人,还是报纸人、电台人,写电邮、信件来抨击、痛骂我的,天天都有。粤语有句话“袋钱入你袋”,就是把钱往你口袋里塞。这些我都收下,绝对不是门面话,是我50岁以后的体会。

  曾觉得名人之后有压力

  旁白:马鼎盛是粤剧名伶马师曾和红线女的儿子。对此他一贯低调。

  记:你是不是粤剧迷?

  马:不是。也听,知道后面蕴涵丰富的文化底蕴,但真是不太懂。

  记:别人现在介绍你,要是还说你是马师曾和红线女的儿子,有什么反应?

  马:OK啊,这是事实。以前是因为觉得惭愧,不如他们成功,名人之子也的确有压力。现在坦然了,没有特别反应。

  记:在家有没有可以谈军事的知音?

  马:也可以谈,但她们(太太和女儿)不爱好。

  个人档案

  马鼎盛,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主持人,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香港军事评论员、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会员。1949年出生于香港,自1990年海湾战争以来,在报纸、电台、电视等多家媒体发表风格鲜明的军事评论多篇。

  “马师兄”妙语

  以下是在中大举行的讲座上,马师兄和学生的精彩问答。

  问:为什么当军事评论员,而不走艺术的道路?

  答:简单说,我父母的父母也不是干艺术的;复杂说,在“文革”时我喜欢上了历史,并有幸考上了中大历史系。

  问:你说八国联军侵华,有些是八国联军找的,有些是自找的,哪些是自找的?

  答:你是历史系的吗?如果不是,把那段历史找来读读,至少该买套《走向共和》的碟看看。

  问:一旦台海发生战争,排除美、日军事干预的可能,两岸会出现怎样的军事态势?

  答:你的假设是不成立的。你不能假设美国刚好去打伊朗了,又假设日本因为什么而不管台湾。有那个绊脚石在那里,他们为什么不用呢?要是真出现你说的情况,我想那场仗根本没必要打了。

  问:中国现代将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答:没打过仗。我常说美国军队、军人强,没法不强啊,人家就没停过。

  本版采写/摄影本报记者胡群芳通讯员胡海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