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战略观察:伽利略计划关键一步即将迈出(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 00:29 解放军报
战略观察:伽利略计划关键一步即将迈出(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韩 松

  如无意外,由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空间局大力推动的伽利略计划本月下旬将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届时,第一颗伽利略卫星将搭载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伽利略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一套有别于美俄的全新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盟委员会负责交通事务的副主席雅克·巴罗表示,第一颗卫星的发射将是伽利略计划迈出的“一大步”,表明该计划轨道验证阶段的真正开始。而在轨道验证阶段结束之后,欧盟将在2008年发射首批4颗运行卫星。

  太空技术造福于民

  近年来,欧盟对航天事业发展非常重视,将太空技术发展作为促进欧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希望通过太空技术发展,扩大知识经济投资,全面提高各个领域的竞争力。同时,通过太空技术的运用,监测环境与大气、海洋、渔业与农业等所发生的变化,努力做到“趋利避害”。另外,太空技术发展也有利于欧洲提高防务与安全保障能力。

  据科学家统计,目前全球790多颗人造卫星中,美国独占413颗。而在应用广泛的全球卫星导航方面,由于国力大不如前,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无论在实际应用上,还是精度可靠度方面,均远远落后于美国。由环地球运行的24颗卫星组成的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垄断了全球卫星导航市场。海湾战争中,美军首次以其精确制导“百步穿杨”,世人为之咋舌。多年来,从美国本土到世界各地,从南极的科考队员到

伊拉克的美军士兵身上,处处可以发现GPS系统的影子。

  只不过,GPS系统虽为军民两用,并向全球免费开放,但美国却只为自己提供高精度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则是低精度信号,并可以随时切断向他国提供的导航信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确保能独立、不受干扰地使用这类系统,欧盟1999年提出并于2002年正式批准伽利略计划,打算耗资35亿欧元,向太空发射30颗卫星,在2008年形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并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由于欧洲更注重航天技术发展的民用功能,伽利略系统明显有别于基于军事目的建立的美俄GPS系统和GLONASS系统,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着眼民用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最终目标是造福于民。

  精度更高前景广阔

  伽利略系统的定位精度高,确定地面目标位置的误差仅为1米,而GPS系统提供的非军用信号的误差达10米。据悉,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对伽利略系统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将其最终定位精度“提高到厘米”。由于伽利略系统“出生”晚,在它的研发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最新科技成果,其精度高于美、俄现有的定位系统并不奇怪,它的诞生必将有助于打破GPS系统独霸天下的局面。

  从提出构想到启动实施以及沿用至今,GPS系统历经近半个世纪。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问题相继出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GPS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差,地面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很微弱。这并不难理解,从太空中的卫星传送信号到地面至少也要走上两万公里。在这期间如果信号受到干扰,将会使地面的GPS接收机无法正常工作,从而使其定位、导航精度降低或产生误导。美军方也认识到以GPS系统为武器制导的潜在危险,并一直在从事其抗干扰技术的研究,但收效甚微。

  与GPS系统不同,伽利略系统拥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它是采用两种可转换的频段工作,好比上了“双保险”。不仅如此,伽利略系统可以提供多种信号,如免费使用信号、安全性和准确性更高的需要交费使用的加密信号、为满足更高安全要求(如飞机导航)的加密信号。这些信号可以很好地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换句话说,如果使用伽利略系统,飞机能在不熟悉的机场降落,轮船即使在大雾中也能安全航行,配备该系统导航仪器的登山者即使在高山峡谷中也不会迷路……

  伽利略联合执行体的一位负责人透露,伽利略计划建成后不仅可以与现有的卫星定位系统兼容,带来多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共同竞争的格局,它还将提供5种服务:一是公开的定位服务;二是需要付费的商业服务;三是用于高精度项目研究的服务;四是特许经营服务;五是全球搜救。因而,伽利略系统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多方参与合作双赢

  欧洲的航天事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40多年的发展,欧洲在航天方面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美俄等太空强国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有一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美国目前在太空方面的研发投入相当于欧洲的6倍,仅美国一家在太空技术(包括民用与军用)方面所花的钱就占了全球在该领域花费的80%。面对客观现实,欧洲人在太空技术发展方面走的是一条“联合之路”。一方面是欧盟各成员国和欧洲空间局之间的密切合作,另一方面吸纳非欧盟成员国参与,集不同国家之所长,努力形成一种“合力”。

  与由军方控制的美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同,伽利略计划倡导开放式合作。中国是第一个参与伽利略计划的非欧盟国家,并承诺提供2亿欧元的研发经费。截至今年7月份,中方已投入7000万欧元用于技术开发,其余1.3亿欧元将用于空间和地面设备的部署。以色列、巴西、印度与欧盟签署协议后,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表示了加入该计划的意愿。据欧盟预测,伽利略系统在2020年前将会带来数百亿欧元的收入和数万个就业机会。其中,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经济效益到2020年也将达到千亿元人民币。

  前不久,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了欧洲四国。期间,温总理参观了欧洲两大卫星制造公司——阿斯特里奥姆卫星公司和阿尔卡特—阿雷尼亚空间公司。前者与中国共同参加了伽利略计划,并承担该计划前4颗卫星的设计和生产工作;后者与中国已有20多年的合作,今年4月中国的运载

火箭成功地将该公司制造的“亚太六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温总理大力倡导中欧加强科技合作的主张,不仅激发了欧洲企业家对中国的向往,也使人联想到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蓬勃发展、巨大潜力和广阔市场。欧洲宇航局对外关系司司长勒内·奥斯特林克说,
神舟六号
飞船发射成功说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欧中之间已就伽利略计划、遥感技术等开展了成功的合作,欧洲宇航局希望继续与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开展合作,寻求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的可能性。可以预见,中欧太空合作必将迎来互利双赢的光明前景。

  相关链接

  中国与伽利略计划

  2003年10月,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举行,温家宝总理与欧盟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中欧伽利略计划技术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对外科技合作项目。

  2004年10月,中欧签署伽利略计划技术合作协议,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充分参与该共同体框架的非欧盟国家。

  2004年11月,在中法航空航天双边高层对话会上,中方表示,伽利略系统在交通运输和移动通信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中国参与这一系统基于民用目的。

  2005年3月,国家遥感中心与伽利略卫星导航有限公司签署关于执行伽利略计划的总承包协议,标志着中国国内就中方参加伽利略计划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落实。

  2005年7月,欧洲伽利略计划的中国总承包商与伽利略联合执行体签署了三个应用项目合同,中国成为欧洲以外第一个签署应用项目合同的国家。

  2005年9月,第八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发表联合声明,双方强调将尽全力使伽利略计划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商业和技术上的成功。

  2005年9月,中欧举行关于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特许经营说明会,为伽利略系统在中国的运营准备条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