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2005年中国军事外交回眸:展示更加开放姿态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 22:01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题:配合国家整体外交展示更加开放姿态——2005年中国军事外交回眸 记者白瑞雪

  “中外军事交流更为活跃、务实和创新。”国防部外事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2005年中国军事外交大事多、亮点多,有力地配合了国家整体外交,向世界展示了一支更加开放的中国军队。

  随着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中国对外军事交流成为坚持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

  回顾即将过去的2005年,中俄军事关系不断深化,中美军事关系稳步发展,中国同法国、英国、德国等欧盟成员国军事关系进一步加强,同朝鲜、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保持了密切的军事交往,同越南、印度和中亚国家的军事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稳步推进,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军事关系格局。

  亮点一:高层互访推动对话

  新闻回放:2005年10月18日至20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分别与他进行了晤谈。就任国防部长5年来首次访华的拉姆斯菲尔德还参观了二炮和军事科学院,这是第二炮兵自1966年组建以来第一次向外军开放。

  国防部外事办公室负责人说,拉姆斯菲尔德在访华期间表示,中国军队发展、改善武器装备、进行现代化建设是正常的,对中国军力发展表示理解。中美军方领导一致认为,两军应求同存异,通过院校教育、人员往来、军舰互访等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军关系稳步向前发展。

  专家点评: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陈舟——中美双方都已经认识到,承认并且尊重对方的战略利益,是处理好中美关系的前提,对话与合作对地区、世界和两国本身都是有好处的。这次访问表明,中美军事合作迎来了新的机遇。

  新闻背景:国防部外事办公室提供的数据表明,2005年里,中国军队主要领导人先后对主要大国、欧洲发达国家、重要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等近30个国家进行了成功访问;50多个外国国防部长或总参谋长等率领的高级代表团成功访华。军队高层交往,丰富了国家对外关系的内涵,奠定了对外军事安全合作的坚实基础,全面推进了中国与大国、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关系。中国还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菲律宾等20余个国家开展了战略磋商及防务对话,积极参加第二届东盟地区论坛安全政策会议,安全防务合作稳步推进。

  亮点二:联合军演实现双赢

  新闻回放: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节,曾在60年前并肩战斗过的中俄两军为了和平再次携手。

  2005年8月18日至25日,中俄在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国的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成功举行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联合军事演习。双方派出陆、海、空军和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以及保障部队近万人参加了演习。演习包括战略磋商、战役筹划和实施交战三个部分。

  在报道这次演习时,俄罗斯塔斯社引用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的话说,对演习的高度评价是恰如其分的,因为演习展示了两国军人很高的作战素养和技能,中国军人和俄罗斯军人行动上协调一致,完全理解他们所执行的任务的共同性。

  专家点评:陈舟——这次演习标志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了质的提高。联合军演的作用不是互访和技术交流所能代替的,它涉及到从指挥部到海、陆、空军等各个层面的联合,使双方军队在作战思想、体制编制、武器装备、人员素质等方面向对方都要有很大程度上的公开,有力地促进了军事互信。联合军演的成功,意味着双方可以在安全和军事领域中进行更紧密的合作。

  新闻背景:自2000年以来,中国军队有选择性地逐步参与双边与多边联合军事演习,同时邀请外军观察员观摩我军演习。2005年同样是演习众多的一年,除中俄演习外,中国海军出访舰艇编队还先后与巴基斯坦海军、印度海军和泰国海军举行了以联合搜救为主要内容的非传统安全领域演习。9月27日,来自24个周边和西方主要国家的40余名军事观察员和驻华武官观摩了在北京军区举行的“北剑——2005”演习,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邀请国家最多、对外展示规模最大的演习。各种演习拓宽了中外军队合作的渠道,深化了双边军事关系,同时有益于借鉴外军作战经验,提高中国军队官兵的战术、技术水平。

  亮点三:国际救援赢得赞誉

  新闻回放:2004年12月26日,突如其来的印度洋大海啸,让10多万人罹难,100多万人无家可归。面对劫难,中国政府展开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中国军队紧急启动军援应急机制,担负了向海外受灾国提供紧急救灾物资援助的筹措任务。29日上午,首批救灾物资运抵斯里兰卡,成为到达那里的首批国际救援物资。在美国遭遇飓风袭击、巴基斯坦大

地震发生后,中国军人同样为那里的灾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救援。

  联合国主管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让·埃格兰日前对中国等国对巴基斯坦受灾地区的人道主义援助作出积极评价。他说,巴基斯坦10月8日发生强烈地震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迅速行动,及时对巴基斯坦受灾地区提供大量抗震救灾物资和其他援助,各地灾民开始得到救济。

  专家点评:

  陈舟——不论是在体制、装备还是人员素质上,军队都具有应对危机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一个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全球化时代,各国军队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是大趋势。南亚地震发生后,印度主动向巴基斯坦提供援助,这在冷战时期是不可能的。因此,时代变了,安全观念也在发生着大的转变。中国军队不仅要积极参加国际救援,并且要与其他国家的军方积极合作,这才与我们的大国地位相称。作为一个大国,在传统和非传统领域的安全问题上,中国都应该履行责任,有所作为。

  新闻背景:

  国防部外事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中国军队已向印度洋海啸受灾国提供了总价值1亿多元人民币的资金和物资,向巴基斯坦受灾地区提供了100万美元现汇和价值1.5亿元人民币的物资。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军控核查行动和国际扫雷援助活动,并首次派出扫雷专家赴亚太地区进行人道主义扫雷援助,为泰国培训了30多名扫雷技术人员,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